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中小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新課改能否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其中鄉鎮教育是迎接挑戰最薄弱的環節。21世紀以來,生物技術發展更加迅速,生物科學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整個社會影響的擴大,人們對1科技的進步對生物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本研究選取了湖北省利川市的10所鄉鎮中學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這些中學在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化的、可操作的建議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選擇湖北省利川市10所鄉鎮中學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東城中學、都亭中學、民族實驗中學、柏楊初級中學、南坪鎮初中、團堡鎮初級中學、汪營初中、毛壩初中、謀道鎮初級中學以及涼霧鄉初級中學。利川市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鄰接重慶市,是隸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縣級市??偯娣e4602平方千米,總人口89.9萬人。境內主要居住民族除了漢族,還有土家族、苗族等。利川市地屬山地丘陵,自然資源豐富,民風淳樸,但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特別是鄉鎮農村地區。
2.研究方法。采取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兩種形式。根據本次研究目的,編制了《利川市鄉鎮中學生物教學現狀調查表》。問卷調查選擇了10所中學的1042名學生,覆蓋所有年級,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共發放調查問卷1042份,收回1042份。另外作者還與被調查學校的部分領導、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交流,了解他們對于本校生物教學的建議和意見。
二、結果與分析
通過整理調查結果以及統計分析,發現利川市鄉鎮中學生物教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鄉鎮中學生物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在所調查的10個學校中,生物專任教師數量所占百分比不足20%.
如辦學條件較好的民族實驗中學只有1名專任教師,其他偏遠一點的學校,比如涼霧中學、毛壩中學、汪營中學、南坪中學,整個學校沒有一位專任生物教師,普遍的現象是由語文、數學等老師來兼職生物教師,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很多知識點老師都不清楚,只能讓學生簡單的死記硬背來解決問題。
2.沒有落實“新課改”的要求。雖然“新課改”已經提出很長一段時間,但在利川市的鄉鎮中學難覓蹤影。首先生物作為小學科得不到重視,老師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基本沒有開展探究式教學或者合作式教學,忽視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思維。教學評價基本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只注重分數,沒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注重平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訓練和考核。
3.硬件設備投入不足。所調查中學對于生物教學所需的硬件設施投入極少,基本的教學模型、掛圖等非常缺乏,實驗儀器設備很少,只能開展少數幾個實驗,所以學生進入實驗室的機會非常少,一學期也就一兩次而已。由于資金的原因和出于安全的考慮,學生課外生物活動幾乎沒有開展,比如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動植物野外觀察等。
4.學生對生物課不重視。認為生物課很重要的學生僅占8.6%,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認為生物課不是很重要,而在鄉鎮地區學生的這種認知尤為突出。在問及“你認為怎么能夠學好生物”這一問題時,8.7%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結合同學探討教師輔導的方式比較好,這種模式也就是現下推行的“新課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54.6%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為主能夠學好生物;其余學生認為大量記憶練習能夠學好生物??梢姸鄶祵W生對于生物教學也是處于傳統認識水平。
5. 學生對生物的厭學情緒明顯。調查表明僅有2.3%的學生表示對目前的生物課很滿意,大部分學生對生物課基本滿意或者不滿意。學生普遍反映教師對很多知識點闡述不夠清楚,讓學生死記硬背,缺乏生動有趣的講解,結果是學生對生物的基本概念不能很好理解,不能正確使用相關的生物術語,造成他們對生物越來越不感興趣,很多學生學習生物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最終對生物學習產生了較嚴重的厭學心理。
三、改進措施和建議
1.國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加強頂層設計。
通過頂層設計調動學校重視生物教育的積極性,要改變生物師資水平薄弱的現狀,盡量招收生物專業人才作為專任教師。另外應給予鄉鎮教師更多的機會,特別是青年教師,要多讓他們外出學習培訓??梢圆扇∫恍┘顧C制,比如年終評優時,在一定程度上對生物等小學科采取傾斜支持。
2.盡量落實“新課改”的精神。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注重情景設計、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內容時,可從鄉鎮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以及動植物入手,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小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式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精神。
3.加大生物實驗設備的投入。生物是實驗性科學,學生不經過實驗訓練,不通過直接的觀察和探索,很難理解深奧難記的生物學術語。生物實驗課程其實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很好的平臺。鄉鎮中學可聯系教育主管部門積極爭取,根據實際情況以及需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時匯報,力爭取得政策上的扶持與投入上的傾斜,逐步添置一些教學設備。
除此以外,師生還可以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小發明等自制一些教學用具和設備,在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滿足教學工作的基本需求。
4.積極組織具有山區特色的生物課外活動。雖然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但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山區中學相比城區中學來說,又有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當地豐富的生物資源。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云貴高原東北延伸部分,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貌復雜多變,土壤利用類型多種多樣,生態環境良好,加之地處巫山流脈與武陵山北山余脈的交匯部,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去觀察綠色植物,了解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差異,這些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5.充分利用“國培計劃”政策?!皣嘤媱潯比Q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其中有一個子項目是“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通過創新培訓機制,采取骨干教師脫產研修、集中培訓和大規模教師遠程培訓相結合方式,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培訓。鄉鎮中學生物師資力量薄弱,專職教師非常少,而短時間里想改變這一現狀是很困難的。對于這樣一大批的非專職教師,通過專業培訓加強其專業素質,對于目前鄉鎮中學來講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鄉鎮中學一定要利用好這樣的學習機會。同時大學的師范生也可以參加“國培計劃”中的頂崗實習項目,為鄉鎮中學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達到雙贏的效果。我校從2010年起就參與了“國培計劃”,采取的方式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大學來進修三個月,我院匹配相同數量的師范生到相應的鄉鎮中學進行三個月的頂崗實習,應該說效果非常好,我們堅信這種大學和中學合作的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一定會逐步改變鄉鎮中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陳明蓉,李維,徐作英。涼山州冕寧縣初中生物學探究性學習的現狀分析[J].理化生教育,2009,(10):210-277.
[2]陳小梅。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教學理論應用實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6,(1):16-17.
[3]陸敬云。天津市藝術高中生物教學現狀調查及教學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殷培紅,方修琦。中學環境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J].環境教育,200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