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備好課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尤為重要。教師在備生物教材的時候,既要鉆研教材內容,又要超越教材及時地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動鮮活的素材,并且能靈活地加以運用。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采用最適合的備課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促進高效課堂的建立。
1.根據教材的重難點進行備課,緊扣教材,把握好“精練、明確、層次性”的原則。生物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通過設計學習目標,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效地整合起來,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可以明確學習的方向,知道要預習什么,從而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設計來標記出自己要學習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生物備課中做好“備學生?!薄耙磺袨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在生物備課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興趣愛好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探究學習、體驗學習。
二、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沒有問題的教學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學生思維與情感的漣漪,更無法將教學推向高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教學目標的相關內容,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最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問題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對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生物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固定的教學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知識點的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提出以下幾點問題:\\(1\\)溫室大棚的塑料膜一般是什么顏色;\\(2\\)冬季在溫室大棚中飼養豬、牛、羊等動物有什么好處;(3)溫室大棚的蔬菜如果使用了農家肥又會怎么樣;(4)成熟的糧食沒有曬干,為什么會發霉等。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現象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知識的吸收。
2.設置問題要循環漸進,突出重難點。不可否認,在生物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很適合層層設置疑問進行教學。比如,在講授“人的體溫及其調節”時,教師可以將其分解成幾個小問題進行提問;(1)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是多少度;(2)人的體溫為什么一直保持在37℃;(3)為什么人體還會自動產生熱量;(4)為什么人體可以自動散熱?這種循環漸進的提問,既有趣,又不是很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相反,如果教師直接提問“人的體溫是如何調節的”就顯得難度太大,學生一時很難解釋這種現象,并不利于知識點的講解。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生物教學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形態、概念、結構、現象以及原理的一門自然學科,其理論性、實踐性以及實用性很強,且有些知識或者原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難。而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將這些抽象的問題簡單化,這是因為多媒體技術有著傳統教育教學不能比擬的優越性,可以為生物的教學提供很好的平臺。
1.運用多媒體演示生物體內部的結構和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細胞膜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的畫面來展示高錳酸鉀晶體在溶解于水的時候,溶液顏色發生的變化;分子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運動趨勢;自由擴散是分子直接穿過細胞膜上的小孔的全部過程。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演示,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過程,此時,教師再因勢利導,歸納出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過多媒體設置與學習相聯系的現實情境,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和經驗去主動地同化和索引當前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比如,在講解酸雨等全球性環境問題時,教師可以模擬出酸雨的現象及其危害,利用這樣的情境設置,讓學生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效地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生物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反思和總結,積極發掘生物課程教學中的一些潛在資源,并在實踐中進行完善與應用,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羅研.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3\\(8\\).
[3]王洪鈺.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巧設問題情境案例及反思[J].中學文科,2009(5).
[4]陳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貫徹高中生物新大綱(1)[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
[5]余娟.高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