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生物學科來說,每周課時少,而教師所教的班級多,批改作業是廣大教師感到很苦惱。對多數教師來說:“批改作業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教師沒時間研究專業業務”。
根據調研情況,在生物作業中,存在以下弊端,針對生物作業,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教學弊端
(一)有量無質
有的教師在批改大量的作業本時,心情痛苦,耗時也耗力。這樣,其價值是很小的。對于作業,學生在進行課外活動時受到限制,學生很疲憊,最終失去學習的興趣。由此,教師應該在思想上有正確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在學生的學習中,正視作業的價值和作用。
(二)內容單一、形式單調
作業形式單一,即單純是書面的作業,而且內容是枯燥的。由于形式單調,作業變得沒有實踐性、趣味性,這樣,作業是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學生對作業沒有興趣。
二、生物作業的設計與批改方式的改革
(一)生物作業的價值得到重視
由于學生的作業是組成教學活動的一個部分,為了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即知識能夠轉化成技能、技巧。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學習知識、進行探索。從而,學生的知識背景得到擴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而作業的基本功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能夠為新課作準備。2.能夠舉一反三地應用在實際中。3.在做作業中,學生能夠發現新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個性的差異,從實際出發,分層次進行布置作業。換句話說,作業是適合學生的,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考慮;也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
(三)作業注重實踐性
知識最終在于運用,即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所以,在新課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或者從作業中去思索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這樣,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在作業和實際問題中。在知識的運用下,使得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技能技巧得到熟練,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作業批改方式多樣化
作業的批改方式是多種的,即全批全改、輪流批改、當面批改、討論批改、指導批改等,然而各種批改方式,是各有利弊。所以,對于作業的批改,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目的,通過優化,使得批改方式能夠揚長而避短,發掘作業的價值。
三、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
生物學科,是注重教學方法的一門學科,教書的方法,注重效應,無論“好”還是“壞”,總是有結果的,一旦有了結果,才能夠改格進取。從學生考慮,懂得自己的不足,通過努力而學習,從老師考慮,知道在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改進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有效性教學的方法
所謂有效性教學的方法,是指在“好”與“壞”之間產生的一種方法,實現有效性的探索。尤其在教學后,進行反思,而教學方法注重的是教學的結果,再通過反思,得到改進,使其成為有效性的教學方法。
(二)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注重的是過程、體驗,倡導的是探究、培養。對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教法或模式,不是唯一、非用不可的。而探究是需要經歷和物力的,對于知識目標,通過討論,增強學生對其的刺激,學生的印象能夠深刻,通過探究,實現高效。高效課堂遵循的是最優化的教學、原則,所謂的最優化不是每節課最好,是相對好。我們說的探究的方法,是對部分教學內容而言的,在一節課中,要實施全程的探究是行不通得。探究是有環節的,而不同的環節是具有不同的方法和能力,對某一內容的教學,使得探究能力分解開來,進行有選擇性、有所側重的訓練。
(三)注重實驗
本學科注重的是實驗、探究的能力,通過學生全方位地探究,使得整個生物實驗課題成為現實。因此,生物教材的處理上,往往是把實驗的方法步驟與結果呈現出來,而不是實驗的結論,給學生留下了進行生物實驗分析的空間。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對實驗資料分析,是生物學一個特色的課程。實驗分析在實驗探究中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而實驗分析能力,是理科探究能力的一個重點。這種實驗資料分析的課型,雖然是注重培養探究的能力,但這種課型的教法或模式是不被看做是探究,是探討。同時,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述、談話、演示等。
(四)建立有效的課堂結構
為了貫徹實施,教師必須下工夫在這四個階段。而我贊同“二五”課堂結構模式,而“二五”課堂結構模式,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要遵循“五項原則”,即每節課是“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自主閱讀”。其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或舊知聯系比較緊密的,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上,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自主的閱讀,一般情況下,耗時是5分鐘。
第二環節,“指導學習”。一般是針對原理、探究、方法、歸納等,通常是耗時8~9分鐘,其選擇的學習方式是:通過指導、引導來自主的閱讀、自主的探究、實踐操作。
第三環節,“引導探究”“自主練習”。往往是解題方面的引導、變式的訓練、方法的形成、鞏固訓練、課堂的檢測,通常耗時是28~29分鐘,而選擇的是“模仿學習、實踐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主練習”等形式。
第五環節是“歸納總結”。通常耗時是3分鐘,主要做法:通過布置任務來強化要求、總結、歸納、導學、反思。
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學中,注重這幾個方面,逐步實現高中生物課堂的高效性,培養一代有理想、有知識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錢世梅.找出病根,開出藥方———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探索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
[2]周衛星.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理導航\\(上旬\\),2011\\(4\\).
[3]謝錦培.淺談社會熱點中的生物教學啟示[J].新課程\\(教師\\),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