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習指導學生時,有的學生要求講解一道題,有時候碰到了課外的新題,我就會慢慢讀題,速度有點慢,才讀到一半時,學生突然說:“老師,不用了,我會了?!碑敃r心里有些失落,沒在學生面前表現下自己,也甚至有些發火,連題目都沒有看清,居然來問教師。
于是我開始反思,開始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首先,當有些學生再向我問問題的時候,我不看題,而是讓他把題目復述給我,聽到關鍵點時我會加一句:“這句話想告訴你什么?”學生這時就會恍然大悟,在這種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了不少學生提出“假問題”。這樣做表面上看也沒能幫學生完整解決問題,而只是重復了重點和條件,但也因此讓學生讀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以上事件表明在生物教學中應不斷反思自己,不是作為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把知識作為載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追求生物課堂智慧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把握課堂的中心,教師是課堂的導演而不是演員。在傳統的課堂中“講風較盛”,究其原因是這種方式不需要動太多的腦筋,僅允許學生做少量的交流,以免出現太多的“意外”,影響了教師的“表演”,教師有時會感嘆“為什么明明一道題講解了許多遍,學生還是做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容易出現怠倦。新課標的本質要求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增加學生在課堂上活動時間的比例。其實所謂的課改,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堂生存狀態:要讓學生多實踐、多反思、多學習。教師決不可做“甩手掌柜”,要了解共性的問題,對學生活動結束之后要有針對性的教學,關注活動性的效果和解決問題的準確率,落實結果,確保高效的教學效率。溝通是了解學生最直接的途徑,關注是鼓勵學生最有效的手段。在把握課堂中心的情況下,要通過溝通了解學情,通過關注學生的注意重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要注意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具體做法如下,師生通過交流共同制定如下教學內容:\\(l\\)主要研究的生物問題中哪些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目標,課堂應講哪些內容,如何落實這些內容,怎樣去設計教學過程,如何講解經典例題,突破這節課的重難點有哪些方法和技巧。\\(2\\)通過各小組優秀成員對上述同一個問題進行改進。\\(3\\)通過比較各個小組之間的異同點提出改革的方案,通過小組間的競爭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小組間的差異暴露,讓學生自覺找到自己的不足,主動思考,向好的學習方法靠攏。
再次,在生物課堂中要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增加與實際生活的聯系?,F在多媒體設備比較普及,一節課可以從網上下載完整課件,但投影方式只能輔助教學,視頻演示的效果與演示實驗相比,對學生的感官刺激相差甚遠。例如,一般學生對自己的血型比較關心,通過測量血型的實驗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這樣的實驗學生的參與度極高,所以絕不可輕松帶過。當學生興趣濃厚的時候,就想探個究竟,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學習新知識更利于消化并汲取,同時課堂氣氛也會更加融洽,教師也會發揮得更好。
另外,教師應強化對教材的研究,搞清每節課的目標。要提高生物教學智慧,就要在授課前仔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思考,落實知識點。研究教材時要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將教材的隱含脈絡、深刻哲理、廣泛美學充分挖掘,以此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探究樂趣。教師要設定一個最低認知目標,這個目標可以由考試說明得出,所有的教學內容活動都要緊緊圍繞這個最低目標來設定,與之關聯度不大的內容應大膽舍棄,從而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生的活動交流,確保最低目標的有效實現。至于拓展的內容,一方面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予優秀學生特別關注或課后指導,另一方面可以考慮根據學生的基礎大膽舍棄,畢竟“打牢山基”比“鞏固山頂”更加重要。
最后,生物課堂智慧的展現中應充滿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精心設計問題。應當了解學生的基礎,從學生的角度、思維能力和生活經驗出發,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展示解題思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不妨耐心等待一會,通過反問引導學生思考,點撥幫助信息,將難度降低,探究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達到“一語點醒夢中人”的境界。教學智慧從本質上講就是等待和啟發的智慧。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有些如基因工程策略的生成性問題經常出現,這些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未必能夠想到。時代在發展,教學對象年年不同,教學中的新問題也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總結歸納和反思。
總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去篩選適合學生的教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法,追求教學智慧就是根據不斷改變的學生來尋找適合學生的教法,激發師生的互動熱情,并且是基于教師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的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