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程是一門理論加實踐的課程,其實踐性往往大于理論性, 而且理論性是來源于其實踐性的, 從基礎知識的理解到思維能力的培養,再到生物操作技能的提升,最后形成生物素養,有效的進行生物實踐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這里我引入概念教學的重要思路, 進行生物課程的全程教學, 做到“形成概念初步理解,切實應用深入體會”,做到從生物知識的正確認知, 到生物概念的深入理解與比較分析, 做到求同存異, 找出本質,最后將概念融入生物推理與實踐,提升生物技能,培養自我素質。
一、重視生物課程的動手實踐,鞏固理論知識
理論來自于實踐,實踐源于動手??荚囍械脑囶}擬定,都是從實驗中得來。教師可以以練代考,通過實驗的練習來檢驗知識。
1. 把 握考點 ,夯實基礎 。 針對重要的考點, 生物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概念的正確理解與認知, 這是概念教學的開始與貫穿全部的保障,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自由發言,讓學生談出自己的內心的生物概念, 隨后進行比較選擇,例如,生物課程的第一大部分都是關于“細胞”的知識,每一章都講到了細胞的一個方面,“分子、結構、物質輸送、能量供應和生命歷程”等,在這其中,細胞的知識是最基礎的,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問,“請比較質膜、內膜和生物膜在概念上的異同”。
2.實驗現場的觀摩與思考。 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展開比較,這種比較有概念的比較,也有學生認知的比較,從中找出正確的東西,剔除不正確的東西, 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正確的理解與判斷, 這樣就將這些異同擺在學生面前,一目了然,學生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動態過程的多媒體演示與分析
生物是運動的,并且不斷變化。 考試命題的擬定,考查的是動態效果。 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 從中融會貫通,解決問題。
1.動態演示有助于整體思考問題 。 動 態演示過程,能夠將生物的循環過程演示出來,鑒于生物課程的實踐性, 我們在教學之中滲透的一個原則就是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學生主動探尋知識,進行自我的感悟和融會貫通,這比單純的理論講解來的更實在, 來的更加深刻,在此將“課堂激趣教學”和“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融入生物課堂之中,進行闡述。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是一個自身與外界物質交換的過程, 同樣也是吸收養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但是同樣可以通過具體生動的動畫畫面演示出來,這就是多媒體的動態演示, 有利于問題的整體思考。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 將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 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就是光合作用,我們用一個圖示來說明如下:水+二氧化碳→有機物 (主要是淀粉)+氧氣(光合葉綠體), 這樣就略顯直觀, 引用多媒體,將整個過程動態展現在我們面前,會使我們記憶更加深刻, 而且回憶的圖像會相當清晰,不易遺忘。
再者,比如我們學習“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這一章的內容,教師要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動地位上,教師可以根據大題目所包含的知識,列舉重要提綱與黑板上,作為初學課,此舉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并結合提綱,進行自我的探索和思考。 有了提綱之后,我們進行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更能夠體現出。
2.課堂小組的優化討論 ,提升思考空間 。
最后, 通過課堂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進行討論優化,激發思維,提醒學生的思維不足,這個過程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去做,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渡,最后,教師給予優秀小組適當的獎勵,激發他們下一次的努力。從而能夠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將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和創新”統一于教學課堂之中, 我們除了要學習記憶基本的生物理論知識之外, 更要重視生物實踐和實驗,切身體會理論的來源過程,由此反觀理論,加深印象,同時做到知識的鞏固,加深印象,提升宏觀思考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研討生物實驗中的疑難點,是將知識、能力和生物素養全部融合到了一起進行協同的發展,對于疑難點的解決用到的是知識, 通過實驗的過程去分析,提高的是能力, 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提升的是素養, 而最終的目的我們也達到了,那就是提升知識能力, 掌控生物實驗的運作方向。 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我們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從疑難問題中發現生物知識的深層次聯系,為以后的創新打下基礎。
再如, 當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和失衡的現實, 教師就要有效地去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責任, 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生態系統的綠色和平衡性, 就從身邊居住的地方和學習的校園開始, 讓學生去自己調查發現存在的生態問題, 然后利用生物知識去設計解決方案,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去進行實踐,這就是將知識、能力和情意目標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崔 鴻.新 理念 生物教學 技 能 訓練.北 京大學出版社,2010\\(08\\).
[2]付尊英,潘紫千.生物教學 研究 引 論.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09\\).
[3]胡 繼 飛.創 新 生物教學方 式 (附 光 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4]梁 秋 英.生 物教學 藝 術 探 索.陜 西 師 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劉恩山,方紅峰,鄭 春 和.生 物教學 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