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和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高中生物是學生掌握生物基礎知識的重要課程.新課標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意識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標形式下,各地區的高中生物教學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需要教學工作者不斷地反思和探究.
一、新課標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設施不完善
一些學校由于條件限制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尚未配備完善的生物教學設施.例如,大多數學校沒有相關的實驗設備,實驗器材過于陳舊,無法滿足新課標形勢下生物教學的要求.生物教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實驗,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相關的實驗設備,也就不能直觀地、明顯地講解理論知識.
\\(二\\)生物知識掌握不牢固
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是性格、心理等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的年齡、性格、興趣等都會影響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效果,另外,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之間沒有進行有效地連接,削弱了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落后
新課標的實施,要求教師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但是在實際的生物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的生物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重點講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忽略學生的實驗部分.
另外,教師在講解生物課程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身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案例過于陳舊,和現實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無法引起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二、新課標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發展方向
在新課標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觀念由教師是課堂上唯一的主體轉向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轉向新課標形式下的新的教學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形式日益豐富,將高中生物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調動了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一\\)加強實踐教學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的課程,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和實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驗過程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
教師在堅持新課標形式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探索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開展生物教學,將生物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整合.
\\(二\\)協作式教學
新課標形式下,參照教學目標,高中生物教師設計一些研究任務,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分配具體的研究任務,然后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來完成實驗,即采用協作式的探索性高中生物教學方式.協作式教學增加了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特別適用于以實驗教學為主的高中生物教學.另外,也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鞏固自己所學知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提升團結協作能力,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標形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自身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通過創新活動得到創新成果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深入開展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態度.創新是一切知識的動力來源,在生物教學課堂上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成為新課標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方向.
\\(四\\)貼近生活
生物學科屬于自然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為將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實踐能力相結合應該加強高中生物和生活的關聯,通過教學的生活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包含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和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應建立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模式,以親身經歷帶動親身體驗,教學內容的設計更加貼近生活.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是指拓寬教學知識范圍,堅持利用生活實踐檢驗教材理論.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教材之外的其它知識和生活實踐對學生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教材和日常生活中關于生物學科的知識相聯系,把教材中的內容放到生活中進行驗證,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結語
新課標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管理者、評判者轉變為參與者、指導者,學生逐漸成為教學課堂上的主體.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斷優化高中生物教學.高中生物教學是一項系統、長期、復雜的工程,在新課標形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教學方式,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洪祥.新課標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
[2]仝瑞建,李勇慧,路東霞.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調查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5\\).
[3]黎杏新.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優化設計的若干心得[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