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本課程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依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本人在平時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研究。發展性教學的理論依據是人本主義學習心理學。其思想淵源和哲學基礎是西方人道主義傳統和現代存在主義思潮。它著重研究和關心的是人的潛能、個性和價值,他們認為人的潛能具有高于一般的動物的心理潛能,這些潛能是人所特有的極其寶貴的內在價值。學習也就是潛能發揮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育的最神圣的使命是充分地發展人的個性,充實個性,培養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征和個性特點的社會新人,這種人就是有價值的人。
一、充分利用探究活動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
探究性學習是這次“課改”的核心,它既是生物教學所要求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學習方式的變革,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尤其顯得重要和迫切。全套人教版的七、八年級新教材一共安排了“探究”18個、“進一步探究”5個、“模擬探究”2個、“設計”1個、“模擬制作”1個、“技能訓練”5個、“課外實踐”11個等所以本人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充分利用探究活動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二章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筆者試著讓學生在課前捕捉鼠婦并交給實驗教師,結果在所任教的六個班級里共有二十幾位同學上交了鼠婦;他們有的交幾只,有的交十幾只,合計起來有二百多只鼠婦。這樣不僅解決分組實驗的活體材料的來源問題,還讓學生親身體驗了鼠婦的生活環境,了解鼠婦的生活習性。本實驗中還需要的其他實驗材料,我也鼓勵學生去收集。如實驗中所需要的紙盒、黑紙片、泥土等。這樣分組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在課前基本得到解決。等到上“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節課時,按6個同學一組進行分組實施探究。在課堂上同學們積1鋪上濕土、有的在計時、有的在放鼠婦、還有的在記錄結果。同學們都在愉快地合作著、探討著,還不停地提出疑問:“在什么樣的地方容易捕捉到鼠婦?鼠婦是吃什么的?為什么要在實驗裝置(紙盒)內鋪上濕土?為什么將10只鼠婦按同樣數目放入黑暗和明亮的環境?如果我將全部的鼠婦都放入明亮的環境中能行嗎?為什么要用10只鼠婦來做實驗?為什么要先靜置2分種?為什么要測10次求平均值?為什么實驗過程不能驚動鼠婦?”等很多問題。并展開激烈的討論、爭辯??赐瑢W們愉快合作和積極參與、熱烈討論,我不禁問自已這不正是新課改所要求的嗎?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解決問題,體驗科學探究,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有這樣的濃厚興趣學習生物知識。教師還愁教學效果嗎?生物素養當然也在這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人的潛能也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二、充分開展實踐活動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明確表明:要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二章《人體的營養》中的第三節《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一課時的教學即關注合理營養。本人上這節課的具體做法:首先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合理營養的資料,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相關合理營養的資料,如上網搜索、向父母請教、到閱覽室查找資料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合理營養有個初步的認識,潛移默化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以及和別人溝通等能力。其次,指導另一部分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如對中學生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對家庭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在這過程中,學生學習設計飲食習慣調查表、學習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對調查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并由能熟練使用PPT的同學把調查的內容、經過、結果制作成幻燈片。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收集資料情況和調查情況,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展示調查情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小結形成如何關注合理營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收集資料、實際調查、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不僅動耳聽,還要動手做、動眼看、動口說、動腦想。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一步一步得出這節課的結論。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而創造條件。
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開展實際調查和自制多媒體幻燈片匯報總結,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還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實踐證明,同學們在學到新知識的同時,電腦操作、寫作等水平也會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讓同學們體會到:在實踐過程中不與其他同學合作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例如:在同一個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電腦操作水平不錯可文筆不行,調查總結不會寫;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但語言表達方面卻較弱,難以表達出他想表達的內容。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合作,以一種積極的主動方式自覺地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常常會閃現智慧的火花,教師給予及時肯定鼓勵。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為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他們為了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思考,挖空心思找方法,教師再加以科學的引導,這樣久而久之,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養成了良好的思維品質,必定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這不僅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也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充分利用實驗活動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不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現在的課改,都要非常重視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實驗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如:《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等實驗,在新教材中像這樣以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很多。通過開展實驗活動進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解釋一些生物學原理、現象、特征等事實,并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發展人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充分利用實驗活動進行課堂教學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一,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容易達到活動目的,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高峰體驗,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生帶著一種無比高漲的激勵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開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钡抢脤嶒炦M行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需要老師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大量的實驗儀器及材料,還需要周密的安排組織。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要精心準備、策劃,順利開展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發展性水平的課堂教學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而不是教材、作業等沒生命的東西,它是設法幫助他們發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和實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