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發展的食用菌大致有千余種,而且人工可以栽培的食用菌數量也達五十多種,主要集中在木耳、銀耳、蘑菇、香茹、草茹、平茹和滑茹等幾大類,在不同地區及不同生態環境下進行栽培。食用菌作為一種有機的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已成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隨著食用菌栽培技術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加快了產業化發展步伐,人們對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研究力度也不斷加大。而且食用菌產業的日益壯大,使其不僅達到綠色、無公害的目標,而且也有效的確保了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
1 培養料的配置
首先,在對培養料配置過程中,需要選擇好原料的坯料,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來將這些干料充分的進行混合和攪拌,對于需要往這些拌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則需要先用水將其化開后才能拌入料中,將所有料進行均勻攪拌,盡量避免有團料的存在,同時還要控制好料的干溫均勻程度。
其次,培養料的含水量會對菌絲的生長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將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55% 左右為宜,培養料含水量過高或是過低都會對產量帶來較大的影響,特雖是當培養料含水量較高時,會導致下層的菌絲缺氧而不能正常進行吃料,從而導致原料的浪費。所以在培養料配置過程中,需要對原料的木屑的含水量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還配比含水量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木屑的粗細、軟硬、空氣濕度等進行充分的注意。
最后,在培養料配置完成后,需要在完成后七小時之內完成裝袋工作,當裝袋完成后還要及時對其進于滅菌。在滅菌時,需要將袋裝的培養料放入到鍋內,并利用猛火快速將其加熱到100℃,然后再利用冷氣閥降溫到 0℃,再重新將溫度加熱到100℃左右。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到猛火加熱、溫火保溫,定時其滅菌鍋內的溫度情況進行查看,避免出現漏氣的情況發生,從而確保達到較好的滅菌效果。
食用菌培養料配置工作直接關系到食用菌的產量,而且科學、合理的進行培養料的配置,還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所在,所以需要對培養料的配置工作給予充分的重視。
2 選擇優質的菌種及接種
在進行菌種選擇時,需要根據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長特點和適宜的生長環境來進行選擇,確保要挑選優質的菌種來進行培養,在挑選菌種時還要確保其要與本地的生長環境相適應,選擇具有優質、高產和高抗病性的優良菌種。在進行菌種挑選時,需要嚴格對所挑選的菌種進行檢查,確保其沒有受到雜質污染和無病蟲害,有利于栽培和養育。在接種時需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接種程序進行,而且在接種完成后,需要及時將裝菌種的袋子放入到無污染及空氣適宜的培養室內。
3 培育環境的要求
菌袋在搬出菇棚進行培育時,需要保持培育環境適合菌袋成長。將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時間要盡量避免午間氣溫較高時進行;入棚的時間一般選在晴天的早晚進行,要防止入棚過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擺放要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齊,且其間需要留 5 厘米左右的間隔以保持菌能夠正常呼吸。
3.1 空氣濕度
作為影響子實體生長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環境的空氣濕度太低,子實體表面的水分蒸發就會加快,其基質中的含水量就會大幅度降低,進而影響食用菌的產量;相反空氣濕度如果偏高,子實體表面的水份蒸發作用不明顯,菌體內的營養運輸受到阻礙,造成子實體無法進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長。如果栽培環境中的空氣濕度長期處于偏高的狀態,子實體會因為倒吸空氣中的水份而出現腐爛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大范圍的細菌傳染。
3.2 保持通風
食用菌的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氧氣,和我們人需要呼吸一樣,食用菌也會進行呼吸作用,它們吸人空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雖然適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對某些特別種類的食用菌菌絲生長有利,但是過多或是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導致食用菌菌絲停止生長,甚至會讓菌絲體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須要保持通風,將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確??諝饬魍?。
3.3 光照環境
多數食用菌在出菇時需要散射光進行刺激,只有極少數品種要較強的散射光。通常情況下,光照越強時子實體的顏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時子實體的顏色就越淺。栽培人員需要根據食用菌種類的差異對出菇棚的光照進行調節,如可以采用遮陽網、草簾等物品來調節室內光照。
4 使用無污染的肥料對食用菌進行施肥
4.1 噴灑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
用 0.3% 的酵母膏和 0.1% 的蛋白胨噴灑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夠使食用菌的身體變厚變肥,促進轉潮,在溫度為 14℃~l6℃時效果最佳。
4.2 人糞或人尿的噴灑
在噴灑人糞人尿時應當注意對人糞及人尿的加熱,最適合的人糞和人尿應該是煮熟 20 分鐘后的,對其進行對水,比例為1:10 或者是 1:20 進行噴灑,或者也可以用新鮮的牛畜尿液,煮熟與沒有泡沫即可,進行對水,比例在 l0 倍~ 17 倍之間。
4.3 米醋的噴灑
在食用菌生長的中后期,可以用 300 倍的米醋對其進行噴灑,在采摘前的 1 ~ 3 天,每天必須噴灑一次,通常情況下可以使食用菌產量提高 6%,而且色澤會呈現出潔面。
4.4 豆漿水的噴灑
黃豆一千克,將其磨成豆漿后加入 75 千克~ I00 千克的水,噴灑到食用菌表面,噴灑完成后再用清水噴灑一遍。
5 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食用菌栽培過程,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在具體管理工作中,需要確保所栽培的食用菌無化害、綠色健康。在對食用菌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利用無公害的防治方法,做好栽培工具和培育人員的清潔和消毒工作。針對于食用菌不同階段生長的需要,做好室內通風、通氣和采光的處理,控制好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食用菌成熟時在進行采取時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采收時要利用正確的方式適時進行采收。
6 結語
目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菌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食用產品,這就加快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當前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應加大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推廣,使其能夠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柴智媛 , 劉明英 . 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重要性及內容 [J].吉林農業 ,2015(2)。
[2] 任島峰 . 食用菌掛袋栽培與立體栽培的區別 [J]. 中國西部科技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