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福建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開展農業科技網絡書屋應用競賽活動的通知》(閩農廳辦[2014]57號)文件精神,羅源縣積極組織全縣農業技術指導員參與競賽活動,經過近7個月的活動開展,農業科技網絡書屋在全縣農技推廣隊伍中得到了普及應用,成效顯著。
1羅源縣基本情況
羅源縣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總面積1187km2,總人口25.4萬人,轄11個鄉鎮、194個村居。農作物播種面積21.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4.1萬畝,甘薯2.2萬畝,茶葉和水果3.9萬畝,蔬菜1.5萬畝。年栽培食用菌1.6億多袋。
全縣現有農技干部99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34人。全縣11個鄉鎮設有農業技術推廣站,形成較為健全的農技推廣網絡。作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省級示范縣,2014年以來縣農業局與中國知網合作,開通了農業科技網絡書屋服務,目前共建成了單位書屋23個,開通了農技員個性化書屋113個。
2參賽情況
書屋使用方面:2014年1~9月羅源縣連續9個月獲得“全國單位書屋金牌用戶”稱號,9個月中每月均有10名農技人員被評為個人書屋金牌用戶。全縣共獲得書屋使用操作積分132874分,累計登陸使用書屋次數48269次,下載文章853篇。應用案例方面:全縣參賽人員向書屋提交“案例交流”共計29條。
3主要做法
3.1加強推廣,提高認識
農業科技網絡書屋是幫助基層農村農技推廣人員指導新品種、新技術的選擇應用,是農技推廣人員學習交流平臺,是幫助農民提供實時農業信息及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平臺。近兩年來,全縣對該項工作極為重視,不僅把網絡書屋建設作為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創新服務手段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全縣農技隊伍中大力推廣,同時結合全年的全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在各個會議上進行專題部署和強調,以提高全縣農技干部、專業戶等人員對農業科技網絡書屋的認識與推廣。
3.2加強培訓,掌握方法
為了讓全體技術人員了解中國知網,掌握書屋使用方法,在縣農業局六樓會議室安裝了無線網絡,召集了所有農技人員參加培訓會議,由縣農業局科教站陳振熹同志演示、操作、講解中國農業推廣網和農業科技網絡書屋的用途、使用方法。同時2014年還特地邀請了省農業信息中心周樂峰主任講授“信息化與農技推廣”專題。通過培訓,全體技術人員基本掌握了在中國農業推廣網和農業科技網絡書屋上瀏覽、查找、下載有關資料。通過這兩個平臺及時交流工作心得、了解工作動態、掌握工作時機,對農技人員的入戶指導和日常工作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3.3獎懲結合,開展競賽
為了充分調動農技人員以提升工作能力,利用科技網絡書屋的學習的熱情,縣農業局向局各所站和11個鄉鎮農技站下發了競賽通知,在活動中,每個月公布一次書屋使用排名情況,對學習松怠、積分落后的農技人員提醒、督促,并且把農業科技網絡書屋的使用情況作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績效考評內容之一,調動了大多數技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上網學習,成了每個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
4取得成效
4.1增長農技知識,提高農技人員素質
2014年以來,根據《福建省農業廳關于推廣應用“12316手機農務通”促進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的通知》\\(閩農信[2014]121號\\)文件精神,主動適應當前“三農”工作需要,給全縣100多名農技人員每人配備了一部的3G手機、安裝了手機農務通,以解決農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問題。每部手機均有足夠的流量,讓農技人員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絡書屋查找資料。同時,結合農業網絡書屋所具有的權威、豐富、實用的學習資源,以及知識面廣、查找方便等特點,可為農技指導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使他們在下鄉前有了裝備自己的機會,還能通過專家在線與全國同一領域的專家、同仁在線互問互答,不僅增長和提升了農技人員的個人知識水平,又能及時幫助農戶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4.2明確農戶需求,提高服務效率
根據農戶生產中的實際需要,農技人員可針對不同產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術,利用網絡書屋檢索最新最全的農業科技資料,編發技術明白紙,指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選擇應用。一年來,通過在網絡書屋中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全縣在茶葉、食用菌、果蔬等方面的種植實現了節支增效、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
4.3推廣科學種植,提高農業收入
農業科技網絡書屋作為現代農技推廣的一個手段,有效提升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暢通了農業科技推廣通道,積極發展了優質、高效、高產、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逐步實現全縣糧食、食用菌、茶葉、果蔬、畜牧為主導的“五大”產業的穩產、增效、增收和農村穩定的目標。有力推進了全縣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