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川匯區農業推廣體系問題、成因及發展對策
川匯區農業推廣體系問題、成因及發展對策
>2023-06-23 09:00:00


我國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是國家在縣、 鄉兩級農技推廣機構和其他各類為農民提供農技服務的組織的統稱。 在農業部的業務范圍內,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和農機化四個系統。 這個體系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建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國家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方面,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為實現我國農業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對新階段、新任務,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也凸現出體制不順、隊伍不穩、機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務組織發育滯后等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和機制,構建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對農技推廣工作來說,就要以農民為本,急農民之急,解農民之憂,幫農民之需,助農民增產增收。

1 川匯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基本情況

川匯區是河南省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對外開放窗口。 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處,橫貫市區,三河夾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漢三鎮,素有“小武漢”之美譽。 全區耕地面積20.5萬畝,總人口45.6萬人,農業人口18萬人,轄1鄉、10個辦事處,共87個行政村,640個村民組,4.5萬個農戶,10.8萬個勞動力。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薯、花生、蔬菜等。 全區15萬畝小麥平均單產達530.3kg,總產7 954.5萬kg,同比增產8.3kg/畝,增長1.6%。 秋糧12.6萬畝,總產達4 710萬kg,比去年增長6.6%。 2005年,周口市進行了人事鄉鎮機構改革,全區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取消, 農技人員由原來的一百多人變成了現在的幾十人, 大大削減了全區的農技推廣隊伍。 目前全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只有4個,農業技術人員約有30人。

2 川匯區農業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體制不順,導致基層農技推廣“網破、線斷、人散”

2005年川匯區經過機構改革,把鄉農技站下放到鄉鎮政府管理,許多農技推廣人員都下崗了,許多地區出現了停撥經費、平調資產的現象,使全區農業技術推廣受到了重挫。 據反映,全區近60名農技推廣人員下崗。 鄉鎮機構改革后,沒有下崗的農技推廣人員都被鄉政府當作一般干部對待,“開會不到、 任務不要、材料不報”成為普遍現象。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農業部、中編辦、人事部、財政部《關于穩定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意見和通知》,強調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重要地位和改革中保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穩定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并且近年來省、市農業科教部門一直下發有關重建鄉級農技推廣體系的文件,但因經費問題至今未建成。

2.2 編制落實困難、農技推廣資金來源渠道少

改革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首先需要配備一支專業齊備、高效精干的推廣隊伍。 各縣改革方案制訂后, 人員編制已確定, 下一步關鍵是如何落實編制,確保人員到位。 國家和省文件明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承擔公益性職能,其人員工資應當由財政保障,多數縣面臨著巨大的財政開支人員缺口, 縣領導為了不增加財政負擔, 以及為農口解決基層站問題會帶來連鎖反應等顧慮, 遲遲不動手完成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隨著農村各項改革日益深入,農技推廣部門逐步走向企業化、市場化、社會化,不再享有財政經費,難以承擔技術推行服務的公益性職能。 當前除了各級對農業的政策性資金外, 基本上沒有任何資金可用于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服務條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資金支持。

2.3 運行機制問題

基層體系改革的總體目標是逐步構建起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組建鄉級區域中心站只是解決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體制問題,然而運行機制問題,也就是如何建章立制、完善內部管理、創新運行機制、提高推廣效能、 切實增強服務能力是今后農業部門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2.4 專業人員知識更新慢, 不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現有的科技人員大多是過去計劃經濟年代培養出來的。 他們只熟悉大田作物增產技術,且大部分屬于產中服務型人才, 與發展現代化農業所需要的產前、產中、產后加工、貯藏、銷售一條龍,綜合性、復合型人才很不匹配,遠不能滿足農民對新技術的要求。

由于沒時間、沒精力去學習更新知識,許多農技人員很難適應新階段農業結構調整對新產品、 新技術的要求,而且在基層時間越長,知識老化狀況越嚴重。

3 川匯區農技推廣體系問題原因剖析

目前, 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普遍存在著機制不活、推廣不力、無所事事,推廣活動與市場需要脫節,經費缺乏, 生存困難等問題。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農技推廣機構缺乏壓力和動力。 這是因為現有農技推廣機構都是計劃經濟占主導時期設立的,到目前為止,其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運行機制等方面仍沿用不少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 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府監管措施,導致工作上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 工作內容和方式、 方法均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譬如,在推廣機構進什么人,用什么人,怎樣開展工作,如何適應市場需要,服務于農民,引導農民致富等方面考慮較少。 ②現有農技推廣機構部門或地方所有,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相互之間很少有合作與配合,限制了農技推廣力量的整合與重組, 限制了綜合農技推廣機構的成立和發展。 ③缺乏強有力的統一行業主管部門,不利于對農技推廣機構的統一監管、考核和評介,不利于上下機構之間的聯合與合作,不利于農技推廣隊伍素質的提高, 不利于農技推廣行業的整體布局和健康發展。 這也是造成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出現斷層的重要原因。 ④農技推廣投資行業過于單一化,單靠國家投資,資金能力有限,限制了農技推廣體系的發展和壯大。 ⑤現行農技推廣體制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優良工作體制的創立, 因而缺乏競爭機制, 缺乏活力, 明顯落后于形勢發展需要,亟待變革、創新和發展。

4 川匯區農技推廣體系的發展對策

4.1 強化農技隊伍素質建設。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農技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學歷,人員配備要充實,技術力量要強,保證到崗到位,真正發揮農技人員推廣職能;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模式,提高基層人員的待遇,基層在崗的農技推廣人員工資收入水平與基層事業單位的平均水平相銜接;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提高基層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持隊伍穩定。 在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研修深造等方面向基層人員傾斜。

4.2 搞好職能界定,積極開展農技服務活動根據政事分設的原則, 科學界定農技推廣體系的公益性職能是改革發展、創新機制的有效途徑。 種植業推廣體系的公益性職能應該是參與同級政府重大技術推廣計劃的制定并組織實施;組織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培訓下級農技人員和農民并接受咨詢;對農情(病蟲害、苗情、地力、環境)進行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接受委托進行植物檢疫和農產品、種子、肥料、農藥的質量檢驗、檢測;引導、扶持農民技術組織的服務活動。

4.3 努力探索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需求的農技推廣新路子??偨Y全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和發展的經驗,其中關鍵一條就是始終堅持國家扶持與自我發展相結合的路子。 推廣服務社會化、組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形式多樣化,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推廣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技推廣部門,尤其是鄉鎮農技推廣人員,要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 這不僅關系到技術創新和高效率轉化科技成果能否順利推進,也關系到農技推廣事業的鞏固和發展。 當前創建鄉鎮農技推廣站是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大舉措。 要結合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的實施,著力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農技推廣隊伍;要探索不同崗位的職業標準,研究能級考核和競爭上崗的運作方式,形成規范化崗位職責和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積極引導科技人員領辦、創辦農業科技示范園,鼓勵科技入股,鼓勵農技人員和社會各方投資;加快農技服務產業化進程,發展技術銷售一體化服務;積極探索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合作采購、合作生產、合作銷售。 同時,要大力推進縣鄉兩級連鎖經營,相互參股,增強農技推廣體系整體實力和內部凝聚力。

4.4 要加強條件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的建設思路,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 重點加強技術服務場所建造和儀器設備、交通工具的配備, 實現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保證基層農技人員能夠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服務。

4.5 要加強人員培訓。各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要重視基層農技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要將人員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經費列入到年度專項經費, 啟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計劃, 對農業技術人員分期分批開展培訓。 通過選送骨干到農業院校進行專業研修、定期組織集中辦班培訓、 農業園區現場實踐等多種形式的培訓, 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縣鄉兩級為農民提供農業公共服務的組織,是實現發展農業科技生產力的重要紐帶。 長期以來,廣大農技人員風里來、雨里去,認真履行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 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民科技培訓。 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全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是基層政府回歸切實為農民服務的需要, 是在農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條件, 是再創農業大市新優勢的基石,是關懷農技人員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重要舉措。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