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所研究區域的概述
福建省的土地資源空間分布的地域差異顯著. 全省土地面積為12.14 萬 km2,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1.29%,人均土地面積 3.38 公頃,不到全國人均土地面積的一半, 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所謂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耕地主要以水田為主,占耕地面積的 80%左右,旱地較少. 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約占土地總面積的 90%,地形坡度較大,灌溉條件差,不利于開墾為耕地而適宜林木生長. 全省宜林地約占土地總面積的 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21%. 耕地中高產田少,中低產田多.
2.福建省耕地的數量及壓力分析
由于受氣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福建省耕地利用現狀呈現出的特點有:因為人口基數大,耕地數量本身就比較少,所以人均耕地偏少,而且由于其本身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地勢是西北部高,東南沿海較低,所以地域差異明顯;在福建省內,存在著各種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而且有眾多山脈、河流從中穿過,使得耕地分布十分零散,區域比重不均;又福建省南北的跨度較大耕地類型較多,利用結構復雜.
2.1 耕地、人均耕地、壓力指數的計算
在確定中國人均耕地面積閾值時, 近期的人均消費糧食數量以400kg 作為標準較為適宜, 即應按生產 400kg 糧食所需耕地面積作為閾值[1]. 因此 Gr 為 400kg/人,B 假設為 100% . 經計算,福建 1999-2009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及耕地壓力指數計算結果如表 1.
2.2 耕地資源的數量變化趨勢及原因
人均耕地是耕地數量變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反映人地矛盾的狀況和程度,福建省近些年來耕地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減少,雖然經濟一直在發展,外來人口也越來越多,糧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人地矛盾卻也越來越突出了.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隨著福建省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大量人口涌進城市,有的來務工,有的來投資,因此增加了城市的居住、商業、工業等的用地,以至于城市的所需用地量增加,只好不斷地向其周邊拓展,使得城市周邊的耕地被占用了一部分;第二,各縣市為了讓自身的經濟發展,不得不去引進一些重點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必不可免地需要占用到土地,甚至是耕地.
除此之外,為了配合經濟發展,要求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應跟上,則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也會占用到一些耕地;第三,城市的經濟水平提高了,進城務工的農民們的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紛紛回到家鄉,建設自己的房子和家鄉的道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的減少;第四,生態退耕和農業用地調整等其他原因的影響.
3.結論與討論
3.1 經分析后得出的總結
在近些年來,福建省由于耕地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再加上耕地質量本身也遭受著破壞,而且人口還不斷增多. 長期以來,不僅糧食不能完全自給,而且反而自給率出現下降的趨勢,使得福建省的糧食安全問題日趨嚴峻,值得擔憂. 人多地少,吃飯便成了問題,經濟不能夠被糧食問題給阻礙了. 根據資料顯示,福建的人均耕地面積,多年來一直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所規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線,所以在保持糧食自給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福建的耕地壓力指數將會繼續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3.2 對以后的思考和建議
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加快農田生態建設,起碼要把基礎先保住,有了一定的保證,才可以大膽去做,然后再進行生態建設,建立可持續生態立體農業結構等.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耕地資源永續利用,產量穩定增長,品質不斷提高的前提和根本保證.[6]
合理利用耕地,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別將耕地的保護落下,應該齊頭并進. 對有限的耕地進行合理利用,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產能力. 推動土地整合,穩定和完善土地的使用權,對全省的土地進行合理科學的總體整理,有利于使耕地的總量增加.
耕地是土地的精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在一定時期和一定區域內保持一定數量的耕地資源, 不僅是保證食物安全的需要,而且關系著區域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土地安全乃至生態安全的核心之一. 在保護土地,保護耕地的時候,不應只留在表面,而應該從深層次去對待.因此, 為了實現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必須站在糧食安全的高度, 看待耕地的保護問題.
【參考文獻】
[1]高紹鳳,陳萬隆,朱超群,等.應用氣候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2]唐南奇,邢世和.福建省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4\\):20~24.
[3]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福建省 2008 年度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分析報告 [EB/OL].\\(2008-12-23\\)
[4]福建省統計局. 福建經濟與社會統計年鑒 [M].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5]福建省統計局.福建經濟與社會統計年鑒[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王美琴,杜月鍵,孫永玲.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油菜主要農作物的關系及其對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1994,22\\(3\\):213-215.
[7]趙其國,周生路,吳紹華,等.中國耕地資源變化及其可持續利用與保護對策[J].土壤學報,2006,43\\(4\\):66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