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栽培區域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民勤盆地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鎳都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的左、右旗相接。介于北緯 38°05′~39°06′之間,正好處于北緯 38°~39°世界種植葡萄的“黃金”地帶。
1.2 氣候
縣境內光熱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 3297h,≥10℃有效積溫 3311.2℃,≥0℃積溫 3661.2℃,年平均氣溫 8.3℃,平均晝夜溫差 15.5℃,早霜來臨一般在 10 月上旬,晚霜結束一般在 4 月下旬,無霜期 162d;年降雨量 113mm,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屬蒙新區干燥荒漠地帶,為典型的干旱大陸性氣候。
1.3 土壤
民勤是由祁連山的雪水千百年來經年累月沖積而成的一個盆地,耕作土壤以綠洲灌淤土為主,土層深厚,土質優良,病蟲危害輕,基本不施用農藥,生產的葡萄著色濃、糖度高、酸度適中、品質優良。
2 釀酒葡萄產業發展現狀
2011 年,民勤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實施“2311”計劃、實行農業結構大調整的總體思路,截 止 2015 年 , 民 勤 縣 釀 酒 葡 萄 面 積 達 到12526hm2,主栽品種為赤霞珠、蛇龍珠、意斯林、霞多麗、北冰紅和左優紅等。建成威龍公司、騰霖紫玉公司、石羊河林場釀酒葡萄加工企業、三十八度酒莊、北冰紅酒莊等 8 家,年加工能力達 4萬多噸。
近幾年來,由于部分葡萄種植戶沒有嚴格按技術標準進行管理,致使部分葡萄園地出現黃化,個別地塊苗木黃化嚴重,主要表現在多年生的葡萄樹上。
3 黃化原因
葡萄黃化現象在我國葡萄產區時有發生,一些產區還比較嚴重,特別是西北地區沙漠戈壁鹽堿地區更為普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品種本身抗鹽堿能力弱。因近幾年大面積發展,建園速度快,面積大,沒采用抗鹽堿的砧木,而是采用了自根苗建園。
(2)施用肥料缺乏科學性。施肥未按葡萄生長需肥規律進行,而是按照傳統的農作物需肥規律,重施化學肥料,并且大多施用二銨肥料,造成磷過量,影響了鐵、鋅、鎂、硼、錳的吸收,施用有機肥少,葉面肥又沒有及時補充好。
(3)缺素。缺素的原因:一是土壤中缺乏該種營養元素,如鐵、鋅、鎂、硼、錳,出現黃化現象;二是土壤中有該種營養元素,但是吸收量低,無法滿足葡萄的正常生長而出現缺素黃化現象。如在鹽堿土壤中,鐵離子易被固定,可被吸收利用的少,易出現缺鐵性黃化,在酸性土壤中鎂離子不易被吸收引起缺鎂性黃化;三是根系生長不良,活性弱,對土壤中礦質元素的吸收能力差也會引起葡萄黃化。
(4)樹體營養不足。種植戶盲目追求產量,掛果過多,樹體養分過度消耗,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根系吸收能力差,加上采果后粗放管理,有的甚至放棄管理,不施肥,不防病,造成早期落葉,樹體養分積累不足,來年養分缺乏,出現不同程度的黃化現象。
(5)其它因素。如澆水不當、病蟲害、藥害、凍害、天氣不良等均會引起葡萄黃化。
4 防治方法
(1)新建園區采用抗鹽堿的砧木,從根本上解決因鹽堿造成的缺素黃化。
(2)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根系活力是防治葡萄黃化的關鍵所在,秋季深施有機肥促進根的二次生長和引根深扎,同時也提高了葡萄抗旱能力,也可在萌芽前結合施肥使用,既能改善土壤環境,又能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抗病抗疫性的大連東巖甲殼豐(俗稱植物疫苗的甲殼素)灌根。施用肥料元素比例為:N∶P∶K=1∶0.5∶1.25,做到以有機肥為主,以化學肥料為輔,以葉面肥補充,以有機肥做基肥為主,化學肥料追肥為輔。
(3)結合土壤施肥,有針對性的進行葉面噴肥,吸收好,見效快,噴施磷酸二氫鉀可預防缺鉀,噴施硫酸亞鐵可防缺鐵,用國家發明專利產品西安楊凌產農博葉綠康,可有效防治葡萄缺素癥,促進花芽分化,預防黃葉、小葉病,促進受精坐果,促進保果、促果膨大,平衡營養,促果著色抗病毒,減少畸形果,優質增產。
(4)合理控產,特別是幼樹期,應及時疏穗疏果,保持合理的負載量,防止負載過量造成樹勢衰弱,引起黃化病。
(5)加強葡萄日常管理,科學施肥合理灌水,加強病蟲害防治,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防治早期落葉,增加樹體營養積累,促進花芽分化,達到高產穩產,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