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飛虱是萬安縣水稻上的主要害蟲之一,近年來,由于受遷入蟲源、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化學防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稻飛虱大發生頻率提高。 萬安縣是單雙季水稻混栽種植區,稻飛虱的防治更加復雜,特別是 2008 年、2012 年和 2014年稻飛虱發生嚴重,每百叢稻飛虱蟲量近 1 萬頭,嚴重威脅萬安縣糧食生產安全。 通過農技人員科學指導,綜合防治,確保了水稻豐收。
1發生規律
1.1發生時間
稻飛虱是遷飛性害蟲,隨著春夏暖濕氣流由南往北逐代逐區遷入。 萬安縣稻飛虱種類主要以褐飛虱與白背飛虱為害為主,灰飛虱為害較輕。 在當地,一般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中旬是稻飛虱發生為害早稻的高峰期,8 月中下旬至 9 月下旬是為害晚稻的高峰期。
1.2發生特點
稻飛虱成蟲、若蟲均為害水稻,主要集中在稻叢基部吸汁為害。 在水稻分蘗期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在抽穗期造成稻谷千粒重減輕,秕谷粒增加。 為害嚴重的,造成水稻冒穿、倒伏, 甚至絕收。 近幾年來, 稻飛虱的發生為害明顯加重,以2008 年 、2012 年和 2014 年發 生最重 ,2009 年 、2011 年中 等偏重發生。 稻飛虱發生特點主要表現為:
1)短翅型成蟲發生早,蟲口密度大。
2)由于單雙季混栽以及田邊雜草茂盛,稻飛虱食料豐富 ,繁殖快,為害重。
3)稻田長期用藥不合理,稻飛虱抗性增加。
4)田間種群增長,暴發時間提前,為害期延長。
2 發生為害加重原因
2.1氣候條件適宜
萬安縣處于贛中山區,每年 6-8 月降雨量充沛,有利于稻飛虱遷入,氣溫在 20~30 ℃有利于稻飛虱產卵繁殖。 當遇到“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的氣候條件,更有利于稻飛虱的大發生。
2.2受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改變,有利于稻飛虱的生長繁殖。 一是單雙季混栽以及稻田邊雜草茂盛,使稻飛虱遷入蟲源有豐富的食料條件和良好的產卵繁殖場所。
二是多施或偏施氮肥,種植高產耐肥品種,田間生長茂密,稻株嫩綠,為稻飛虱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田間小氣候。
2.3農藥使用不合理
農藥使用不合理,導致稻飛虱為害猖獗。 一是為了防治水稻其他害蟲,大量施藥,亂用藥,對天敵殺傷力大,減弱了天敵對稻飛虱的控制作用。 二是稻飛虱有較強的隱蔽性和區域性,在防治中農戶往往有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常常不能適期防治,為害損失較重。 三是近年來由于大量長期使用吡蟲啉類農藥防治稻飛虱,使稻飛虱抗藥性明顯增強。
3 綜合防治技術
3.1農業防治
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 ,重點抓好田間管理 ,消滅 越冬蟲源。 適當提早栽插,避開稻飛虱主害代的為害高峰期,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
2)合理 施肥 ,多施磷 、鉀肥和有機肥 ,控制氮肥用量 ,使水稻早生快發,加快分蘗,增加植株硬度,以避開稻飛虱的趨嫩性,減輕其為害。
3)選用抗(耐)蟲品種,合理密植,規范化栽培。
4)科學管水,宜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促使水稻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逆性。
3.2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稻田天敵, 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量和施藥次數,選用對天敵毒害輕的農藥和采用對天敵殺傷力較小的施藥方法,以保護稻田蜘蛛、黑肩綠盲蝽等天敵的繁衍。
3.3物理防治
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稻飛虱,可減少對稻飛虱防治的用藥次數,但頻振式殺蟲燈管理成本比較高。
3.4化學防治
根據水稻品種類型和稻飛虱發生情況,采用“壓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一代”的防治策略。
3.4.1防治指標 水稻分蘗期稻飛虱 1 000~1 200 頭/百叢,孕穗期500~1 000 頭/百叢, 抽穗期至灌漿期 1 000 頭/百叢,乳熟期 1 500 頭/百叢。
3.4.2藥劑選用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在稻飛虱2~3 齡若蟲盛期施藥。 可選 用撲虱靈 、吡蚜酮 、毒死蜱 、噻蟲嗪、敵敵畏等低毒、高效農藥。 蟲態復雜的田塊,宜選擇兩種對路藥劑混用(速效和持效)。 在選用藥劑時,要科學混配,輪換用藥。 杜絕使用對稻飛虱有刺激增殖作用的高毒和劇毒農藥以及對稻飛虱的天敵蜘蛛殺傷力大的菊酯類農藥。
3.4.3防治適期 掌握稻飛虱的防治適期十分重要。 稻飛虱種群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為減輕后期防治壓力,要在水稻生長前中期, 抓住稻飛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齡若蟲高峰期施藥,當若蟲數量激增或出現短翅型成蟲時,應及時噴藥防治。
3.4.4施藥方法 一是施藥量要充足,每 667 m2噴藥液 60~75 kg;二是噴藥時要盡量對準稻叢基部(因稻飛虱多集中在基部為害);三是噴灑要均勻;四是施藥時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以保持 5 cm 左右的淺水層為好);五是補施藥的田塊應輪換噴施藥劑;六是在高溫天氣期間,應避免中午施藥;七是無水田塊,可選用敵敵畏拌細沙撒施防治(每 667 m2用 80%敵敵畏乳油 150 mL 加少量水稀釋后, 用噴霧器噴入干細土 2 kg 左右,拌勻后帶防毒手套撒施,要現拌現撒),或以速效藥劑為主進行防治。
3.4.5統防統治 稻飛虱成蟲具有短距離飛翔、擴散的能力,活動能力強,如果農戶分散施藥,可能達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 因此,各地在組織統防統治時,要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技術進行防治,減少防治成本。 在稻飛虱防治的關鍵時期,農技人員要深入防治第一線,對不同類型田進行分類指導,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