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屬特用優質玉米,與普通玉米相比具有口感好,含糖量高,鮮食性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 具有良好的食用性,營養性和很較高的經濟價值,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臺安地區有小面積嘗試種植,但都因蟲害難以控制而停止種植,使這一優質玉米的發展受到絕對限制。 作為基層農技工作者,現就甜玉米的防蟲技術加以探討和推介。
甜玉米整個生育期可以遭遇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金龜子幼蟲、螟蟲、粘蟲、金龜子成蟲、蚜蟲,甚至是蝗蟲等多種蟲害入侵。 這就需要種植農戶隨時注意防蟲減災的方式方法。
甜玉米是一種鮮食玉米,生育期 70~80 天,年內可以連續播種兩次,春播一般在 4 月 25 日播種,6 月 25 日至 7 月 20 日采收,夏播一般 6 月 25 日至 7 月 20 日播種,采收期 9 月 10~30 日。 防治害蟲也要分兩次,總體時間為 4 月 25 日至 9 月 30 日,每個生育期都要注意防治蟲害,才能保證良好的經濟收入。 但方法與普通玉米有所不同,總體上講要做到勤看、勤防、變換用藥。 尤其是進入 6 月份,大約 7~10 天就要施藥一次,分別防治螟蟲、粘蟲、蚜蟲、金龜子成蟲、蝗蟲等。
1 地下害蟲的防治技術
治理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螻蛄、金針蟲幼蟲等地下害蟲,采用“ 北農”牌種衣劑效果最好。 種衣劑要在播種前 7 天左右均勻拌好,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通風晾干,這樣處理過的種子易形成綜合抗體,在玉米 6 葉前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治地下害蟲作用,對根結線蟲也有相當的防治作用。 注意:包衣的種子不能再進行農藥和肥料拌種等種子處理,以免對種子造成藥害或失去包衣作用。
2 農業防治蟲害技術
2.1 實行輪作、間作、中耕除草,清潔田園等農業措施綜合防治蟲害。 清除田園雜草、秸稈、滅茬,集中燒毀或深埋,能有效消滅蚜蟲、螟蟲、粘蟲、蝗蟲等蟲卵,減少蟲害發生及危害。
2.2 田間地頭種植蓖麻防治金龜子
2.3 誘殺。 臺安地區 2012 年、2013 年,粘蟲呈大爆發狀態。 普通玉米每畝損失達 18%~22%. 防止粘蟲可利用成蟲多在禾谷類作物葉片上產卵的習性, 在田塊設置谷草把或稻草把誘殺成蟲,每畝 60~100 個,每 5 天更換一次,把換下來的草把集中燒毀,降低下代粘蟲發生基數。 也可用糖醋液誘殺成蟲,壓低蟲口。
2.4 肥水管理。玉米地施用硅鈣肥可避免玉米螟危害。冬季灌水,使土壤含水量達 30%左右時,能殺死大量作蛹害蟲。 春季提早春耕灌水,可淹死在春季化蛹羽化前三化螟幼蟲,減少蟲害發生。
3 物理防治蟲害技術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的方法消滅害蟲或改變其物理環境,創造一種對害蟲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方法,或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如光、電、色、溫度及機械設備來防治害蟲的方法。
主要采用捕捉法: 用網眼稍大紗布做成網兜, 撲捉粘蟲、蝗蟲、金龜子成蟲、螟蟲成蟲及幼蟲,然后集中銷毀。 直接把害蟲消滅在大發生之前。 或在某些情況下,作為大發生時的急救措施,起到滅絕作用。
4 生物防治蟲害技術
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蟲,每隔 7~10 天放一次,連續放蜂 3 次。
其技術要點是:
4.1 正確放蜂是關鍵 ,在氣候較干燥的季節放赤眼蜂 ,把蜂 卡上每個單位分成 4 份,均勻投放在每畝地里。 將蜂卡別在玉米葉背面的中脈上,盡量保持通風,以免遇雨蜂卡發霉變質,不要將蜂卡放在玉米新葉里或卡在葉鞘上,以防露水浸潤或雨水沖刷4.2 蜂卡發放后 4 小時之內必須準時到田間放蜂,如果放風時遇到大雨,可延期釋放,但必須將蜂卡放在涼爽黑暗處保存,天晴后立即補放,切記將蜂卡重新放回冷庫或冰箱內低溫保存,避免赤眼蜂大量死亡。
4.3 切記將蜂卡放在烈日下暴曬,避免與化學試劑、農藥、化肥等有刺激性物質接觸,如田間已施用農藥防治其他害蟲,應在 3 天后再投放赤眼蜂。
5 藥劑防治蟲害技術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施呋喃丹顆粒劑或辛硫磷拌和劑。
6 防蚜蟲技術
蚜蟲就是我們俗稱的膩蟲,藥劑防治可用 10%的吡蟲啉 1500倍液, 或辛硫磷 1000 倍液噴施。 也可使用草木灰水溶液噴施葉面,可起到非常好的防蚜蟲作用。
防治蟲害,以確保甜玉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但同時還要保持其安全+營養特性,不能單方面關注經濟效益,而圖方便只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害蟲方法,要堅持“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協調各項防治技術,發揮綜合效益,有效控制蟲害,保證甜玉米沒有農藥殘留,保證食用者身體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