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區歷來有種植番茄的習慣,尤其是延晚番茄,每年都有幾千畝的栽培面積,由于延晚番茄的生長季節處于高溫干旱,有利于番茄病毒病的發生,所以番茄病毒病也是危害延晚番茄的重要病害,造成番茄減產,給蔬菜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一、癥狀
病毒病主要有三種癥狀:
1、花葉型:一種是輕花葉,在番茄葉片上引起輕微花葉或微顯斑駁,植株不矮化,葉片不變小、不變形,另一種重花葉番茄葉片有明顯花葉,隨后新葉變小,葉脈變紫,葉細長狹窄,扭曲畸形,莖頂葉片生長停滯,植株矮小,下部多卷葉,病株花芽分化能力減退,并大量落花落蕾,基部已坐果的果小質劣,多呈花臉狀,對產量影響較大。
2、條紋型:亦稱條斑病。病株上部葉片呈現系統花葉癥狀。植株莖稈上中部葉脈、葉柄初生暗綠色下陷的斑點或短條紋,后變為深褐色下陷的油漬狀壞死條斑,嚴重時植株生長點壞死,莖上條斑明顯,病株萎黃枯死或畸形。病果上有下陷的褐色壞死斑,果實畸形、僵硬、果內維管束變褐,籽少,后腐爛。3、蕨葉型:病株一般明顯矮縮,下部葉片邊緣向上卷起,嚴重的卷成管狀,中部葉片微卷,主脈微現扭曲,上部葉片細小形成蕨葉。葉背葉脈呈現淡紫色,葉肉薄而色淡,微現花斑。全株腋芽所發出的側枝都生蕨葉尖小葉,上部復葉節間短縮,叢枝狀。
二、發病規律
1. 種子帶病菌
2. 栽培條件:露地番茄在氣溫較高的季節種植,受高溫和傳毒媒介的影響,危害重。連作和與其它蔬菜鄰作,毒源豐富,蚜蟲危害重,苗期是危險期,蹲苗時間過長,定植時苗齡過小、定植后管理不善,也易發生病毒病。
3. 氣象因素:高溫有利病毒繁殖,干燥有利蚜蟲生長發育及遷飛,干旱限制番茄生長。高溫干旱年份、易流行。
三、防治方法
1.以選栽抗病及耐病品種、苗期增強植株抗力、消滅毒源、防治操作傳播等為主的綜合措施。
2. 種子處理:種子在播種前先用清水浸泡 3—4 小時,再放在 10% 磷酸三鈉(Na3PO4)溶液中浸種 20—30 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催芽播種,或用 0.1%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30 分鐘。這樣,可以去除粘附在種子表面的病毒。
3. 定植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深耕及輪作,與非茄科植物輪作 3 年。用無病新土和腐熟有機肥配制育苗土,底肥施足有機肥和氮、磷、鉀肥,適時追肥。適時播種,培育壯苗,見花蕾定植。避免農事操作時人為傳播,吸煙者及接觸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洗凈再繼續操作。
4. 晚打權、早采收。
5. 早期(子葉期~第一層果實膨大期)防治蚜蟲,銀灰膜避蚜、黃板誘蚜??捎?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000—2500 倍液防治。
6. 藥劑防治:苗期和發病初期用。
NS-83 增抗劑、20% 病毒 A500 倍、抗毒劑 1 號 200-300倍、1.5% 植病靈 800 倍、高錳酸鉀 1000 倍、20% 鹽酸嗎啉胍銅 400 倍 -500 倍,每隔 7 天噴 1 次,噴 2—3 次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