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楊\\( Populus cathayana Rehd\\) 是青海省主要鄉土造林樹種,也是互助縣主要的優良速生用材樹種之一。苜蓿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 和大青葉蟬\\( Cicadella viridis\\( Linn aeus\\) ,兩者在青楊上混合發生危害,近年來危害不斷加劇,造成了大片蟲毀青楊低產林,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全縣青楊人工林的安全。
大青葉蟬、苜蓿盲蝽主要發病范圍在海拔2400m - 2800m 之間的成片林和農田林網、四旁植樹,主要分布在我縣塘川、蔡家堡、東山、西山、威遠、哈拉直溝、丹麻、五十、東溝、東和、林川、臺子等 鄉 鎮 的 半 淺 半 腦 區 域,發 生 面 積 為13746hm2,占全縣青楊林總面積的 81%,其中重度發 生 面 積 6200hm2,占 全 縣 發 生 面 積 的45. 2% ,中度發生面積 4880hm2,占全縣發生面積的 35. 5%,輕度發生面積 2666hm2,占全縣發生面積的 19. 3%。
大青葉蟬生活史: 在互助縣 1 年 2 代。第 1 代在4 月下旬 -6 月中旬發生,第2 代在6 月下旬 -10月上旬發生。均以卵在林木的 2a 生小枝皮層內越冬,翌年4 月下旬 -5 月初卵孵化,以若蟲在葉部或嫩梢進行危害,造成葉片或嫩梢卷曲、干枯,嚴重危害后楊樹樹冠偏平,樹木長勢衰弱[1]。
苜蓿盲蝽發病史: 在互助縣1 年3 代,以成蟲在樹皮裂縫內越冬,4 月中旬 -5 月初,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和楊樹新葉的長出,立即上樹危害并交尾產卵,卵產于葉背面,卵堆有卵 7 - 15 粒。以 1 齡 -3 齡若蟲取食危害葉部或嫩梢,受害嚴重的葉片和枝條卷曲干枯[1]。
多年來我們一直采用化學農藥防治,雖然成效較為顯著,但存在對環境污染大,傷害天敵,害蟲易產生抗藥性等問題。2012 年互助縣部分鄉鎮發生了大面積青楊枝梢害蟲,我們應用 1. 2%苦煙乳油進行了防治,效果顯著。為了進一步檢驗該藥防治效果,2013 年我們做了植物性殺蟲劑1. 2% 苦·煙乳油防治青楊枝梢害蟲———大青葉蟬、苜蓿盲蝽試驗。
1 試驗材料及地點
1. 1 試驗用藥: 內蒙古赤峰市帥旗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 1. 2%苦·煙乳油。
1. 2 試驗地選擇在互助縣威遠鎮白崖,試驗林地為 2004 年人工造林,平均樹高 2. 3m,郁閉度0. 3 左右,林下植物以禾本科為主,無灌木。面積為 8hm2,海拔 2488m。
1. 3 試驗時間為 6 月 15 - 7 月 3 日,共 18d。
1. 4 防治對象為大青葉蟬、苜蓿盲蝽。試驗地有蟲株率為 100%,平均蟲口密度為葉蟬 4. 6 只/葉,蝽為 5. 1 只/葉[2]。
2 試驗方法
在防治試驗林地中進行合理選點,將危害情況一致的一塊林地,確定為試驗區,并劃分為 4個小區,每個區設立 3 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為 20m ×20m,即 400m2左右,每個標準地有林木 100 株。標準地選好后,采用對角線法隨機選擇標準株 20 株,用紅漆涂于記號,在施藥前詳細調查各株蟲數,按每株 10 個 50cm 小枝條,每個小枝條上全部葉片上有蟲數,分蟲種進行統計。
全面調查后,將 1. 2% 苦·煙乳油分別稀釋成1000 倍、1500 倍、2000 倍液,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均勻噴灑,以葉片全濕掉水為止。并以噴灑清水作為對照,在施藥后12、24、48、72h 分別打上記號的標準株上的防治效果進行統計。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防治效果調查表明,施藥 72h 后,1000、1500、2000 倍 液 的 校 正 死 亡 率 分 別 為 98. 62% 、97. 98% 、96. 23% ,防治效果顯著。\\( 表1)
4 結論
防治試驗表明 1. 2%苦·煙乳油防治青楊大青葉蟬、苜蓿盲蝽的效果明顯。施藥 12h 防治效果就能達到 95% 以上,證明了該藥殺蟲速度快。
施藥 72h 后 1000 倍液、1500 倍液、2000 倍液的平均防 效 分 別 為 98. 62%、97. 98%、96. 23%,以1000 倍液的效果最好,但差別很小,如果考慮到防治成本,2000 倍液即可滿足防治需要。另外,根據防治后的調查情況表明,1. 2% 苦·煙乳油殘效期較長,防治 2 個月后未發現害蟲再次發生危害情況,說明在整個楊樹生長期,只要用 1. 2%苦·煙乳油防治 2 次,即 5 月上旬和 7 月底分別防治 1 次,就能達到消滅枝梢害蟲,確保楊樹林木健康生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振聲、史先鵬、徐培河. 青海經濟昆蟲志〔M〕. 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
〔2〕互助縣森防站. 2010 年 - 2015 年楊樹枝梢害蟲預測預報數據〔C〕.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