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大學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探析
【第一章】高校圖書館館員教育形式研究緒論
【第二章】高校圖書館館員相關基礎理論
【3.1 - 3.3】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3.4】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問題的原因分析
【4.1】大學院校圖書館館員培養的基本思路
【4.2】建立與完善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的具體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高校圖書館館員服務水平提升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5 章 結論
本課題以新公共服務理論的視角,結合人才培養相關理論,依據信息化圖書館的發展,重新定位了高校圖書館館員的角色,提出了目前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必須變革,并在對上海市 10 所高校將近 289 份有效問卷的分析基礎上,指出了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以上問題進行有效的原因分析,構建高校館員的勝任素質模型,最終提出上海高校館員模式培養的對策。
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培養模式上,一直沿用以往傳統的培養模式,已不適合目前圖書館對館員的需求;在培養課程上,課程內容比較簡單,涉及面很窄,課程深度不夠,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技術等方面;在培養手段上,過分依賴講座、參觀等手段,并且浮于表面,沒有進一步的深入;在培養效果評價機制上,沒有有效的評判標準,主要集中在館員心得體會報告、科研論文等簡單方式,沒有明確的評分機制,無法獲知培養模式是否符合需求。
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在培養理念上,重視理論培養輕視實踐培養,重視信息技術輕視圖書館本身專業,重視學術成果輕視圖書館本職工作;在外部環境上,學校不重視館員培養,學院不認可館員的信息服務能力;在培養對象上,整體館員能力不齊,需求不齊;在培養力量上,培養的資金不足,培養的能力不足;在培養機制上,培養對象過分重視精英化教育,培養需求只注重滿足顧客式的信息服務,培養評價機制重視程度不夠。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加強:
第一,確定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基本目標上,要滿足高校師生服務的需要,滿足高校圖書館的需要,滿足館員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基本原則上,重視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培養,著眼于未來圖書館發展的需要,重視其他信息服務提供商的競爭。最為關鍵的對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角色進行科學劃分:信息資源的搜集與組織上的管理者、信息服務方面的推廣者、信息資源使用上的指導者、參與高校教學與科研上的組成者,并且建立相對應的勝任素質模型。
第二,建立與完善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模式的具體對策:明確培養的方向,注重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建立與完善培養課程體系,合理規劃培養內容;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善培養手段;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評價機制,設定合理的評判標準。
在現有的館員培養模式的研究中,鮮有人運用公共管理方面的相關理論來研究館員培養問題,并創造性的提出了新公共服務理念在館員培養中的重要性,并重新定位館員的角色,以及構建高校館員勝任素質模型,最終嘗試館員培養模式的構建。但因筆者理論深度和研究力量的局限,并未對培養內容課程構建進一步的擴充,對培養手段的進一步分析。希望本課題提供的館員培養模式研究框架,對于后來的研究者能夠有一定的幫助,從而提出更完備的館員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上海高校圖書館館員培養必須要緊跟時代的變化,要不斷的根據師生服務的需求調整培養方案,不斷的去優化培養模式,從根本上來提高上海高校館員的綜合素質,及時的滿足上海高校信息化圖書館建設中對其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著作:
[1]【美】羅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著。丁煌譯。新公共服務:服務而非掌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貴勤。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
[3]丁煌。服務型政府的理論澄清[M].中國行政管理,2004,(1)。
[4]夏書章。公共服務[M].中國行政管理,2003,(2)。
[5]易文敏。淺談新環境下圖書館創新人才的培養[J].貴圖學刊,2010,(3)。
[6]高潔。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模式芻議[J].現代情報,2010,(7)。
[7]伍濤。論數字時代圖書館"復合型人才"培養[J].圖書館,2010,(3)。
[8]于連菊。論二十一世紀圖書館人才的培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5)。
[9]張萍。吉林省基層公共圖書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圖書館學研究。2008,(11)。
[10]伍濤,李瑩。淺議圖書館的人才隊伍建設[J].圖書館。2009,(3)。
[11]金再華。試論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和創新人才的培養[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19(5)。
[12]王燕,李培華。圖書館人才建設之思考[J].科技信息,2006,(6)。
[13]朱芳芳。關于圖書館人才建設的幾點斷想[J].圖書館學刊,2005,(2)。
[14]錢昆。吉林省公共圖書館人才培養時間探究[J].知識經濟,2011,(6)。
[15]邊淑敏。注重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圖書館館員自身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
[16]朱惠蘭。對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的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17]曹亞新。淺談以人為本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
[18]盧曉何。以人為本是構建高校圖書館的根本[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5)。
[19]石藝。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J].才智,2013,(25)。
[20]周順和。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應以人為本[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1)。
[21]徐寧。國外圖書館的人才培養對我國圖書館的借鑒意義[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1)。
[22]姚彤。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模式現狀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
[23]丁煌。政府的職責:"服務"而非"掌舵"[J].中國人名大學學報,2004,(6)。
[24]辛傳海。公共服務:是"顧客主權"還是"公民主權"[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2)。
[25]王麗莉。公共服務:對新公共管理的批判與超越[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5)。
[26]段瓊慧。高校圖書館制度建設中讀者中心地位的確立[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3,(2)。
[27]劉士新。以人為本&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館學刊,2010,(12)。
[28]王瑞英。地方高校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現代情報,2008,(3)。
[29]師宇明。高校圖書館人才危機與危機管理[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4(1)。
[30]劉瓊。中美大學學科館員的初步比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4)。
[31]田慧芳?;趯I人才培養的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7)。
[32]曲文泉。淺談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的構建方略[J].現代情報,2007,(5)。
[33]袁紅衛。國內部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7,(1)。
[34]黃鈺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人才建設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5)。
[35]許俊達。和諧?建設?發展[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7,(3)。
[36]徐潔。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J].圖書館論壇,2003,(2)。
[37]何瓊,薛敬。入世后高校圖書館的館員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3,(1)。
[38]郭鴻昌。美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的職稱評定綜述[J].大學圖書館情報學刊,2001,(1)。
[39]楊學泉,汪利利,試談圖書館員繼續教育[J].現代情報,2004,(7)。
[40]馬葉,張玉冰,新型圖書館員培養初探[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4,(2)。
[41]初源莉,郭建民,田永梅。高校圖書館人才危機管理的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02,(7)。
[42]尚勇。遵循科學規律培養創新人才[J].理論動態,2010,(9)。
[43]王德平。論高校圖書館人才管理的動態平衡[J].圖書館學研究,2005,(8)。
[44]加強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4)。
[45]牛振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館員制度[J].圖書情報工作,2004,(8)。
[46]李武。美國大學學科館員服務的典型案例及其啟示[J].圖書館雜志,2004,(7)。
[47]徐彩霞。地方高校圖書館"人才危機"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圖書與檔案 2009,(1)。
[48]郭鴻昌。美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的職稱評定綜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1,(1)。
[49]張聯鋒。論思考型館員的內涵及其培養[J].科技與企業,2012,(6)。
[50]袁志秀。高??蒲行蛨D書館員的培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1)。
[51]王旺。試論高校圖書館員綜合素質培養與能力提升[J].學術縱橫。2014,(8)。
[52]王在娟。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員素質的培養與提高[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16)。
[53]夏曉慧。普通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培養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11)。
[54]徐長生。我國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問題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09,(3)。
[55]林雪華。大學圖書館員角色的反思[J].學術論壇,2006,(25)。
[56]王燕冰。大學圖書館員角色轉變問題論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6)。
[57]彭芹。從職業道德視角看大學圖書館員角色的認知[J].衛生職業教育,2009,(6)。
[58]曹莎莎。中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職責研究綜述[J].圖書館,2012,(5)。
外文文獻:
[59]Powell, Janice J. Personnel Utilization in Libraries: A Systems Approach[M].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75.
[60]DePew, John N. Personnel Development in Libraries [M],1978.
[61]Anunobi, Chinwe V. Human Capacity Building in Nigerian University Libraries:An Imperative for Academic Libraries' Contribution towards National Development[J].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y, Archives & Information Science,2013,23(1)。
[62]Turner, Philip M.Dalston, Teresa R. IMPACT in Public Libraries: Initiative toMeasure Personnel Assimilation of Computer-mediated Training[J]. Public LibraryQuarterly.2011,30 (1)。
[63]Kaniki, Andrew M.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library andinformation personnelin South AFRICA'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J]. Education forInformation.1997,15(1)。
[64]Lusher, T.J.Haricombe, L.J. The 21st century library: Implications for librarypersonnel and library services[J]. Journal of Interlibrary Loan, Document Delivery& Information Supply.1996,7(1)。
[65]Skretas, Georgios.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ll us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s by librarypersonnel[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 InformationSystems,2005,39(2)。
[66]Dewey, Barbara I. Personnel costs and patterns in libraries[J]. LibraryTrends,1994,42(3)。
[67]Poulson, Deborah. Managing Library Personnel[J]. Computers inLibraries.2010,30(3)。Stevenson, Michael. Library Personnel Issues[J]. Library Journal.,1991,116(15)。
[68]Eileen Abels, Rebecca Jones. 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Century[J]. Information Outlook, 2003,13(6)。
[69] Yarfitz S, Ketchell DS. A Library-based Bioinformatics Services Program[J].Bull Med Libr Assoc, 2000, 188(1)。
[70]Keiser Barbie 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tinuingEducation[J].Online,2012,(3)。
[71]Vyas S 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journals for continuing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specialreference to practicing Indian LISjournalsJK[J].IAS-LIC Bulletin,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