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大學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探究
【緒論】影響大學圖書館員職業道德的因素分析緒論
【第一章】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概述
【第二章】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3.1 3.2】加快《高等學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
【3.3 3.4】建構高校圖書館員自律機制
【結語/參考文獻】高校圖書館員職業素養提升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現階段,我國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正朝著科學化、正規化方向發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館員職業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顯著的提高。館員自身對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崗位職責有著正確的認識,在工作態度、服務質量和科學研究等方面上都有所提升。一代又一代的館員能堅守著自己平凡而偉大的崗位,崗位上無私奉獻,保持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默默地堅守著這塊圖書館陣地。然而,經濟全球化下的館員正面臨市場經濟和科學進步的挑戰。在幾十年的館員職業道德研究和建設取得成績的背后,不斷反思“04 國圖”[26]、“04 信圖”[27]和“05 蘇圖”[28]等三圖事件,引發了對館員職業道德問題的思考。我們必須對存在問題加以面對,理性地深入實際探究原因。
第一節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館員職業道德在研究和建設中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在經濟利益的誘惑和腐蝕下,有些館員漸漸地喪失了尊嚴,丟失了人格。工作中失去了以往的榮譽感和幸福感,館員去職化現象有所抬頭,工作中逐漸淡化了奉獻精神、服務意識、育人觀念等。在高校圖書館這種非營利性機構中,職業道德問題不斷出現,問題館員不斷增加,制約著高校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著高校整體工作的進展。
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化解問題,怎樣對館員職業道德行為進行積極有力的引導,怎樣體現出新時代條件下館員的價值等等,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圖書館員思想政治素養不高
館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員,是廣大青年大學生和讀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館員職業道德特征決定了在掌握扎實的專業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館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為讀者服務的質量,影響了館員的精神境界,關系到高校圖書館事業的興衰。
我國館員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體現在對社會的負責、對事業的負責和對崗位的負責,來自于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館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才能更好地、自覺地遵守職業道德準則,規范自己的言行。雖然大多數館員都能夠自覺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工作中的行動指南,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觀,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用政治感染力影響身邊的青年大學生,帶動他們一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但是也不乏有一小部分館員受到外界環境中不利因素的影響,價值觀扭曲,責任心不強。對國家時事政治淡漠,不能用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武裝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在接待讀者的過程中,言語和行為有悖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不利于學校和圖書館的辦學和辦館宗旨,言行帶有嚴重的個人主義色彩,本位主義思想嚴重。雖然憲法賦予了每個公民言論自由,在不違背國家法律規范的條件下有發表見解的權利,但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大學生或廣大讀者帶來了錯誤的價值導向,甚至給社會、學校和家庭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高校圖書館員對職業道德規范認識不足
我國各高校圖書館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和頒布了館員職業道德自律規范。這些自律規范的名稱不盡相同,一般都以職業道德規范、服務公約和文明行為等形式出現,名稱比較多樣化。在內容制定上,“有的高校圖書館制定內上比較詳實,在實踐中利于館員執行和操控;”[29]
“但是有些高校圖書館在館員職業道德內容制定上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實際效果并不明顯,”[30]“存在形式化、口號化;和實際工作有所脫節,甚至成為一紙空文。這足以證明高校對館員職業道德規范制定的重視程度不夠?!盵31]
甚至在館員職業道德實踐中,將職業道德自律規范和職業紀律等他律機制混為一談,認為遵守職業紀律就是內化職業道德規范;導致館員在職業道德規范認識上出現了模糊。職業道德規范是館員自律行動的指南,明確我國統一的館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對館員提升職業道德認識有很大的作用。館員可以學習職業道德規范提高道德意識,在工作中實踐并將以內化,高校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的館員。
我國高校林立,許多高校適應時代發展不斷擴建擴招,升級爭先學,各大院校圖書總館下還需要成立以專業學科為主的分館、或是以區域劃分的校區圖書館,以滿足讀者信息需求量大和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研究的特殊需要。館員數量日益增加,需要不斷提高館員職業素養,而館員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又是衡量辦館好壞的依據,有些館員對職業道德規范認識不到位成為制約提升當前提升整體工作水平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三、高校圖書館員缺少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是高校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和精髓,是高校教育事業和圖書館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堅定的職業信仰是館員職業精神的核心,是館員內化職業道德規范的一種隱形力量。當今,我國部分館員缺少職業精神,必然會引發職業信仰模糊、職業認同感缺失和職業倦怠等鏈條問題的出現。
堅定的職業信仰不僅僅體現館員對所從事行業的熱愛,還要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提升職業幸福感和培養對職業道德規范的信守與承諾。館員職業信仰模糊,館員職業認同感下降,導致館員去職化問題,時機一旦成熟,館員就會調離圖書館,把黨和國家給予的多年教育和栽培拋到腦外;缺少職業認同是產生職業倦怠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高校同行業組織中,館員的職業往往得不到認同;館員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中既要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又要處理讀者在館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時得不到讀者的尊重和理解,讀者還經常用“叔叔、阿姨”等稱呼來代替老師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問題導致館員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如其他職能部門,自卑感和低落的情緒就會導致職業倦怠。館員職業倦怠在職業道德行為主要體現在,對他人道德行為的閉口不言,利他性的行為難以發現問題的存在。另外,館員崗位工作性質單一、重復性極強。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一線崗位,館員直接為讀者服務,工作流程機械化,解答讀者問題重復性高等現實問題都會造成館員職業倦怠,館員產生職業消極心理影響工作質量。高職稱、高學歷的館員,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館員職業精神缺失,制約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質量提升,成為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桎梏和潛在的危機。
四、高校圖書館員服務意識淡化
為讀者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是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高校圖書館工作目標是通過館員對讀者提供優質服務來實現的,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是通過館員服務來體現的。
館員在高校圖書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職業活動就是服務讀者,從中獲得最大的職業快樂和幸福,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在“三圖”等事件中引發了我們對館員服務行為的更多思考和焦慮。事件的焦點不是問題的處理結果,而是引發了館員服務中的道德意識在職業生涯中的影響力大小的思考。方敏在關于高校職業倫理現狀調查問卷的結論中得出,讀者對館員服務倫理評價低于館員自我評價,和讀者期待的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斷強化館員職業道德意識。[32]
很多館員在談及職業道德問題時,總會提到館員服務道德意識的問題??傊?,館員雖然能堅守本職工作,認真負責,耐住平凡瑣碎的工作,堅守崗位不離不棄,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但是不難發現館員在服務道德方面存在意識較差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本人認為正是因為館員忽略了道德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在服務過程中不能站在讀者的立場去幫助讀者解決問題,使讀者產生了不滿的情緒,甚至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后果。館員服務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服務水準低下,服務態度不良,服務行為有悖于教師的形象等問題。
第二節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
探析當前館員職業道德存在的諸多問題,不難發現問題存在的背后有其復雜的原因。歸納起來表現在社會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館員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不足、學校重視不夠導致館員職業道德教育等保障機制缺乏、館員自身問題等原因。
一、社會環境中不利因素的影響
21 世紀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帶來的種種不良利益誘惑和腐朽社會思潮的腐蝕,我國的社會主義道德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社會風氣被嚴重玷污,人們的心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蝕,館員群體也深受其害。部分館員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等消極思想和不道德現象的負面影響下,心態失去平衡,職業道德觀淡化,道德水平出現了滑坡,缺乏愛崗敬業的良心,工作怠慢,沒有責任感,不思進取,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聲譽和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館員職業道德意識淡薄,社會主義職業信仰和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職業操守漸漸消失,甚至丟了職業良心。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棟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也就無從談起。此外,館員職業道德不同程度的受到社會小環境--學校存在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部分館員的工作以經濟利益為第一原則。由于館員的待遇與學歷高低、職稱評定密切相關,針對館員的科研學術、科研成果量化賦分,按照分數進行排名,并作為館員職稱晉升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標,相比之下師德評價就顯得蒼白無力。越來越多的館員忙于考研考博,忙于科研和撰寫論文,無心顧忌服務工作。館員實現這樣目的,其經濟利益需求就能得到滿足。工作崗位中的館員人在而心不在,道德失范現象就是愈加嚴重。
二、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誤區
目前,我國還沒有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館員職業道德規范,館員職業道德自律規范以《準則》為主流,以各高校自行擬定的規范、文明公約為支流。由于《準則》內容有些條款涵蓋了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不能將館員職業道德規范闡述得十分全面和詳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雖然和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在承擔社會職責、履行公民義務上存在共性,但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另一方面,《準則》存有不足之處。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館員職業道德自律規范有其必要性。由于各高校對館員職業道德規范的研究制定局限性較強。所以,《高等學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規范》缺失應引起國家層面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加快研究制定的步伐。
它的研究和制定有助于提高館員對自律規范的認識,清醒的意識到職業道德自律規范的存在價值;對加強館員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和政治素養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館員對廣大青年大學生和讀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規范的研究制定有助于館員在職業道德建設中不會迷失方向,在解決館員職業道德問題時能夠做到有章可循。
三、高校保障力度不夠,制度不完善
館員職業道德教育和保障制度不足與高校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有關。高校往往把工作的任務放在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上,在關注教學工作和學術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提升學校在同行業、在全國范圍或者是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對教學院系單位和一線教師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高校圖書館作為教輔機構在學校發展建設中雖然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但是同一線崗位的教學機構相比還有差距。在完善館員職業道德教育機制和保障機制方面就更顯得不足。
(一)館員職業道德教育制度缺乏
館員職業道德教育是館員樹立堅定的職業信仰,夯實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精神基礎的重要手段。館員職業道德教育形式基本是通過繼續教育和自我學習來完成的?,F階段高校繼續教育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學習內容豐富,層次鮮明突出,相關圖書館理論與工作實踐的培訓學習班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但是館員職業道德教育卻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占有較少的比例。學習效果在具體工作中能否得到有效發揮更無從考證。有的學者對此在幾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網站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許多館員在作為一名圖書館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期間,有關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幾乎為零。參加工作后接受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占整個繼續教育培訓的比例也很少。更不要說我國館員中還有相當數量沒有接受正規職業教育的人員,有關職業道德的培訓更是無從談起。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從以上的數據中得出最終的結論,但是不難看出職業道德教育在館員學習中所占的比例不容樂觀。即便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和學習,往往也會流于形式,重道德理論灌輸,輕道德內化效果,更缺少專門的組織和機構對其進行考核。我們現在處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館員的繼續教育學習停留在傳統的內容和理論教育是不夠的。不充實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不極大豐富館員職業道德精神生活和教育手段,成了高校管理工作和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絆腳石。
(二)館員職業道德保障制度缺乏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圖書館工作清閑自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簡簡單單的借借還還,不需要太高文化就能勝任圖書館工作,傳統世俗的觀念沒有徹底消除,還帶著有色眼光看待圖書館員的工作。導致館員在工作中容易迷失方向,職業觀念模糊,道德意識淡化,失了工作上的精神動力。高校對館員職業道德保障機制方面的建設更是關注度不高,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導致這些問題的嚴重化。保障制度是某一組織和團體根據社會某一需要,研究制定的文字性條例、紀律、規章、政策和法律等,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性,用以保障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館員職業道德保障機制包括職業道德監督機制、道德評價機制和物質保障機制等等。館員職業道德保障機制的完善是實現館員職業道德目標、推進職業道德精神建設的有效途徑。相反,導致道德約束作用下降,使館員有空可鉆,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漸漸地缺失進取心,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淡化,職業道德水準也大打折扣?,F有的館員職業道德監督存在問題后監督多于問題前監督,被動監督多于主動監督,對道德主體監督流于形式化等問題。評價機制也比較單一,往往以單位內部評價和讀者評價為主,網絡評價和學校評價為輔。評價的方式多以總結形式、投票方法和思想匯報為主。其評價的客觀性難以核實確認,評價結果成為學校和組織監督管理的主要參考依據。這就違背了職業道德評價和監督機制保障的積極作用和正面影響,與實現館員職業道德目標背道而馳。高校管理的多種用人編制導致館員同工不同酬的現象,這使工作在崗位上的館員產生低落情緒。片面強調職業道德而忽視館員職業待遇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只強調精神鼓勵而忽略物質保障是不可行的??傊?,館員職業道德保障機制欠缺的問題制約了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良性發展。
四、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素質良莠不齊
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館員隊伍不斷壯大,高校用人機制也不斷改革,對館員的聘用采取了多種錄用機制,國家正式編制、合同制、人事代理制和雇員制等多種體制并存,呈現出館員聘用機制的多樣化和復雜化。這樣一來,館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很難評定,崗位中的館員道德素質良莠不齊,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只能依靠他律機制來規范言行。其職業道德效果遠不如館員的自我內在約束。
眾所周知,在館員職業資格認證方面,我國館員從業資格門檻較低,職業資格認證主要以職稱、學歷和學位為標準,非專業的館員占有較大的比例。而國外發達國家在館員職業資格認定上有著嚴格的制度,館員必須具備圖書館專業文化水平才能上崗,定期對館員進行考核,考評合格繼續留任,相反一定要離開館員崗位重新進行學習和培訓。我國部分館員因為對圖書館專業知識的缺失,高校在職業道德教育的普及不夠,館員很難產生對職業的熱愛,服務意識淡化。在利益沖突面前,有些館員會把自身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很難達到社會發展、信息化挑戰和讀者要求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本章小結
綜上所述,館員職業道德在學校發展和建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頗多。分析引起問題的原因,首先表現在在社會層面上,社會環境中不良因素對館員的負面影響和思想腐蝕作用,導致館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低,社會的不斷進步使館員工作在學校機構中日顯重要,對館員進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從國家層面講,缺少全國統一的館員職業道德自律規范,館員職業道德水平整體提高需要統一規范的理論指引。第三,從學校層面講,學校重視一線教育,忽視館員職業道德制度的保障;最后,從館員個體層面講,部分館員職業道德素質和理論水平的差異性,導致有些館員出現服務意識淡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