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云計算的定義、模式分類和應用
1.1 云計算定義
云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至少可以找到 100 種解釋?,F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1.2 云計算的模式
按內容和服務可分為資源云、軟件平臺云和動態數據云,資源云是計算的最基礎的功能,提供存儲空間、網絡設施、寬帶等。軟件平臺云是最常見的服務,它提供 SaaS 服務、軟件應用程序接口、開發環境,應用工具等。是網絡的計算機最直觀體現。動態數據云,及對各種數據進行管理、分享、組織、轉換、分析、挖掘、搜索等服務,具有較為高級的功能。
1.3 云計算的應用
云計算廣泛用于圖書館等中等情報機構。例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IS),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在全國高校圖書館系統中構建一個可擴展的高校圖書館服務云。2009 年 7 月,美國國會圖書館與 DuraSpace 公司共同啟動 DuraClund 項目,以云服務為支撐,提供全國性公共數字遺產的長期保存和有效訪問。
2. 云計算優勢
2.1 存儲的高效性
圖書館將不同數據混雜存儲于不同以物理介質和存儲空間上,會造成存儲、管理、查詢下載效率低,浪費空間和管理成本。為了保證利用的高效和安全,可以分成不同的安全級別,使用對象,處理與下載效率,進行存儲級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將數據分別存儲于高性能在線磁盤、低成本磁盤或磁帶等存儲介質上,并根據數據級別的變化而流動存儲到相應存儲介質。
2.2 資源管理節能性
圖書館數據海量、異構和非確定性特點。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大。云計算可使其數據和應用共享。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云服務。
3. 云計算的劣勢
3.1 信息加工管理操作困難
各圖書館數據管理人員間協作難以調配,分工難以明確,各自為政。解決的方法是各圖書館簽署相應的協議,明確數據采集、處理、傳輸、存儲使用過程安保對象和內容及方式。對于大型圖書館可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各館之間把重點放在核心數據上,不應以成本因素放在首位。在全局上采用分離數據庫的架構運行,而在單個區域內則采取分離表結構的運行方式。
3.2 信息可持續發展的困難
由于是共享資源,各館難以突出自己的她色,而總體發展又會遲滯,也就喪失了云服務的效能。解決的方法是,首先對管理數據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策略。其次,加強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程序的升級和維護。第三,明確服務商和圖書館各自的責權利。第四,對管理軟件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及時管理。提高管理員的主觀能動性和服務意識。
3.3 數據安全性保證困難
圖書館數據管理面臨安全威脅,應保證安全防護系統和管理需求,如防御系統的防御和防火墻、入侵檢測、網點,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等等。云圖書館應加強管理與讀者的系統和賬號管理,分析安全隱患,及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在數據存儲、傳輸上,做好訪問傳輸的加密。保證其復雜性和機密性。此外還應審查數據管理軟件的安全級別,提高數據動態管理的安全和可靠性。使安全性達到最理想狀態。
3.4 云計算自動化管理困難
第一,云計算應完善閱讀事項的發生,云服務安全使用反饋的發生。數據管理策略應及時完善和前瞻預測。在不降低可控性和靈活性的前提下提高自動化管理水平。第二,開發較高智能化數據軟件,努力提高存儲介質兼容性和可靠性,是指便于維護、管理和無縫擴充。第三,云計算平臺應有較強的人工互動和智能分析能力,幫助維護管理人員制定分析和完善管理策略。第四,云計算系統設計生產與運營,在提高其可用性降低復雜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系統建設、運營成本??傊?,克服云計算各種困難,解決圖書館數據管理安全性、高效性,使其便于管理,降低成本,關系圖書館服務質量和讀者的閱讀難易程度決定云圖書館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4. 模型建構
全國有近 2000 個高校圖書館是 CALIS 三期項目建設的合盟單位,要求其提供低成本、標準化、可擴展性統一服務平臺,館與館之間通過彼此互聯,構成全國高校數字圖書館三級共建共享機構,共同為高校師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獻服務、咨詢服務、個性化服務和電子商務。云服務可分為四個部分:云服務平臺、云聯儲平臺、應用平臺、成員高校與用戶。
4.1 云服務平臺
第一,利用存儲云大量存儲全國高校編目數據,為 Cloud 公共服務器云動態數據加以處理。包括認證系統、計費系統、聯合資源檢索系統。數據服務、和下載服務、云數據關聯服務等等。既可以直接面向圖書館,也可以通過 Open API 直接提供給圖書館。第二,CALIS 可與第三方服務共同完成,CALIS 可把部分任務交由第三方服務平臺,但須統一認證,接口安全等協議。
4.2 架構云聯邦平臺
云聯邦服務平臺就是通過云遷移實現私有云和公共云相互操作,形成混合云,實現跨云服務集成,由此可將圖書館本地服務平臺、CALIS 公共服務平臺及第三方公共服務集成起來,以統一服務接口提供給圖書館。通過云遷移技術可以確保個體或組織的數據能輕松地在不同的云供應商之間,或在一個私有云設施內部轉移或遷移,避免數據只能鎖定在一個運營商內的情況,為讀者提供服務。
4.3 服務平臺
服務平臺由 CALIS 的 SaaS 服務平臺、本地平臺、和第三方應用系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館際互借,參考咨詢和特色加工庫、教參管理服務,學位論文服務。
4.4 高校圖書館和用戶
CALIS 管理中心設在北京大學,開展以下服務。1. 發布標準規范;2.發布業務培訓;3.提供數據服務;4.數據服務;5.注冊服務;6. 業務服務;7. 接口服務;8. 本地信息服務等。各高校和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用個人電腦、掌上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捷方式接入互聯網,不受時 ,8 限制,安全獲得數據與服務或與他人分享。
5. 提高計算的管理水平
云圖書館應明確管理對象和內容,加強操作系統、數據庫的升級管理,合理分配管理平臺的系統參數,做好系統日志,數據日志的分析,重點是加強其安全性、功能性、兼容性、可用性及可靠性。使各自的權力義務責任明晰,加強管理員的規章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結論
云計算用于圖書館的數據交流,本身是一個新生事物,對信息服務,知識的變革是新的挑戰,因此需要整合已有的學科知識信息資源,實現面向學科專業建設的知識檢索服務,整體推進知識管理服務的有效發展,促成信息的共享與利用,并在一定區域內租賃、下載和傳播。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云計算極大提升服務系統的能級和服務深度,為高校圖書館提供更加完美的信息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 劉正偉 , 文中領 , 張海濤 . 云計算和數據管理技術 [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12(3):26-31.
[2] 范并思 . 云計算與圖書館 : 為云計算研究辯護 . 圖書情報工作 ,2009(21):5-9.
[3] 龍文 . 云時代數字圖書館的抉擇--公有云、私有云與傳統數據中心 .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19)9-10,20.
[4] 陳武 , 姜愛榮 . 構建以自助服務為導向的現代圖書館 .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3(3):93-96.
[5] 王文清 , 陳凌 .CALIS 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模型 [J]. 大學圖書館 ,2009(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