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搜索引擎中潛藏的安全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一些無意識的行為便可導致隱私暴露在Internet下,而搜索引擎作為最常使用的網絡工具,潛藏的隱私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其總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1.1 搜索引擎作為黑客攻擊計算機的跳板黑客通過將病毒嵌在留有缺陷的搜索引擎中,用戶在查詢信息時便無辜的陷入早已安排好的陷阱,導致身份信息、銀行賬號、社交信息等重要信息被竊取.這也是各類搜索引擎不斷進行維護更新的根本.黑客竊取用戶信息一般具有一定目的性,像政府網站、企業網站較容易收到攻擊.建議用戶一般選擇信譽好、應用廣的搜索引擎.像政府信息、企業信息以使用局域網為佳,設計機密信息絕不采用搜索引擎進行傳送.
1.2 搜索引擎自身對用戶偏好信息的記錄功能許多用戶都反映在使用百度、搜狗等一些國內常用搜索引擎時,網頁不時會跳出你曾經搜索過的問題或是在淘寶上瀏覽過的物品.本應是各自不同網站信息瀏覽記錄,卻能夠進行信息共享.隱私權,官方定義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像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等具有決定權.作為一種基本人格權利,在一定程度上,這類搜索引擎已經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由于中國在網絡安全方面法律的缺失,許多計算機網絡公司便極其所能去擴大自身對用戶信息的掌握.搜索引擎的不斷更新,使其在搜索能力方面更加強大,吸引更多用戶.客觀而言,這種行為在增加信息的同時,也將更大程度的將億萬用戶的個人信息置于透明之下.
1.3 搜索引擎中信息的隱蔽性搜索引擎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將用戶檢索的相關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系統.互聯網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不涉及別人的財產和不具有的領土邊界.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眾多的Internet資源和information交流.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訪問數據存儲在互聯網上,或創建自己的Web資源.而搜索引擎僅作為一個由搜索器、索引器、檢索器和用戶接口組成的系統,以其信息生產傳播主體的隱蔽性、互動性和中心化,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和包容性,信息傳播內容的海量性及其龐雜性等特點,使得一些不適宜信息隱藏其中,更甚在不知覺中將公司內部信息或個人隱私夾帶其中,用戶自身難以覺察,但卻被暴露在眾多網民面前,就像定時炸彈一般,不知幾時,你便有可能朝夕之間變成網絡紅人.
2 如何有效保護用戶隱私
新華社在11月4日披露,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數十家消費維權單位近日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的受訪者發現":在過去一年里,個人信息被泄露""通訊、身份、消費信息等隱私被泄露"問題高居前列.大數據時代公眾信息是否應該更加謹慎使用?搜索引擎潛在的隱私安全問題日益變得不容忽視,政府是否像歐美國家一樣,將計算機隱私安全問題重視起來,使用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對公民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那么在使用搜索引擎時哪些行為能夠適當有效的保護自身隱私的安全性呢?我們從四點進行說明:\\(1\\)不要選擇搜索引擎提供的登錄界面,也不要使用搜索引擎去登陸一些個人賬戶.盡管很多搜索引擎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戶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安全隱患.搜索引擎容易根據用戶注冊信息、瀏覽情況、對用戶ID進行跟蹤定位,最后將用戶信息進行匯總整理便成為一份有價值的個人信息.\\(2\\)注冊時應注意盡量不使用真實信息.現在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時,用戶根據需求需要下載部分資料時,往往需要個人賬號進行下載,保存.許多公司便會對用戶信息進行整理,賣給第三方的網絡商家或者廣告商.這也是為何平日用戶會收到莫名其妙的郵件的原因.\\(3\\)網上購物的興起,使得用戶隱私極大的被交付給網商,盡管網商都向用戶保證絕不泄露用戶身份信息、住址、通訊情況,但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隱私泄露案件不得不使公眾警惕起來.網購雖好,仍需謹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被不法分子拋出的誘餌所誘惑,才是保護信息的根本.\\(4\\)選擇匿名瀏覽.盡管搜索引擎上用戶可以天南海北的進行游覽,但現實中居所固定,當進行網站瀏覽時,用戶IP一旦被記憶,不僅在網絡上泄露隱私,嚴重的也將影響你的現實生活,下班后被奇怪的人推銷產品、寄一些莫名的商品,對個人的正常生活產生極大干擾.由于其信息傳播者的隱蔽性,無法報案,無法查取不法分子信息,只能任其恣意妄為.
3 結語
當今社會,不僅急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有力保護用戶隱私的法律來強制性維護公民權利,更重要的,無論是搜索引擎開發公司還是其他用戶,都應該從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不做損人利己之事,共同還互聯網一片凈土.才能使得互聯網商業源遠流長,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艷.搜索引擎安全性問題與隱私權保護[J].科技創業月刊,2006,03:146-147
[2]柯臻軒,余露蕓,郭志勇.大數據時代下個人隱私保護的調研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02:299-301.
[3]胡凡,唐守廉.搜索引擎侵犯隱私權問題探析[J].中國新通信,2007,20:69-70.
[4]徐春寧.論隱私權[D].西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