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軍人都承受著比常人更大的身心壓力。在新世紀和新階段,我軍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擔負的使命任務以及部隊內部的組織體制、兵員成分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官兵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大,心理問題也隨之增多。
與此同時,與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相關的倫理問題也日益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軍隊心理服務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因此,關注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倫理問題,構建相關倫理規范是推進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現實要求。
1 我軍心理服務工作的發展概述
自我軍成立至今,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開展從無到有、從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到日趨獨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戰爭年代的萌芽期,這一階段從 20 世紀初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在這一時期,軍隊心理服務工作最主要的特點是將大量的心理服務工作包含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二階段稱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期,這一時期心理服務工作不僅在空軍招飛工作、抗美援朝、中越邊境戰爭等保衛國家安全的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還開始關注敵軍心理,通過采取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渙散和瓦解敵軍官兵的斗志。
這些探索性工作的開展對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確立和成熟期,這一階段有以下三個主要標志: ①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確認。[2]②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基礎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改革開放 30多年來,全軍先后召開了 10 多次軍事心理學學術研討會,開展了 1000 多項軍事心理學課題研究,出版了《軍事心理學》《軍人心理學》《教育訓練心理學》《軍人心理咨詢與治療》等大批專著、教材,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基礎理論體系基本形成。③軍隊心理服務工作實踐的迅速發展。目前,全軍基本形成了以 700 余名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為中堅力量、以 2700 余名兼職心理醫生為骨干的心理衛生人才隊伍,累計培訓業務骨干4000 余人次,2800 余人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初步緩解了部隊心理衛生服務工作專業人才短缺、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
2 我軍心理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倫理問題
2. 1 部分心理服務工作人員能力不足,職業精神缺失
首先,部分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業務水平差異大。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基層部隊的心理服務工作中。之所以產生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基層部隊心理服務工作中,缺乏對心理學知識系統、全面學習的政工干部、軍事干部、衛勤干部和士官人員來承擔心理疏導、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例如,楊蓮珍[4]在對我軍開展心理服務工作較早,隊伍建設相對較好的武警北京總隊和武警遼寧總隊的 126 名心理服務工作人員進行了調查后發現以下問題: ①大部分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學歷是大專( 65. 9%) 、本科( 23%) 和高中( 中專) ( 11.1%) 文化水平,沒有碩士和博士學歷。②參與調查的人員中無一人是專門學習心理學或精神病學專業的,他們中一半學習臨床醫學和護理專業,另一半則是學習軍事指揮、部隊管理或政治工作等專業。③近 90%的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工作經驗不足兩年,其心理學專業技能的學習也無從談起。
其次,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崗前培訓時間短、內容少、部分工作人員獨立操作能力差。2009 年全軍心理服務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反映出軍隊領導對軍隊心理服務工作專業力量培養問題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培養數量和質量問題上缺乏平衡,這就造成了目前心理服務人員培訓上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
最后,個別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能切實落實上級政策。目前,雖然很多心理服務工作人員能真正認識到心理服務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重視上級領導指示和文件要求,但是對心理服務工作的內涵、方法等認識不足。對于上級政策,不能做到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去落實,而僅限于參照其他單位模式,滿足于做表面文章,往往開始時勁頭較大,搞得轟轟烈烈,但在心理服務試點現場觀摩和檢查過后,工作也就偃旗息鼓,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5]
2. 2 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中保密意識不到位,隱私權易受侵犯
保密的重要性在于,保密不僅是心理服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來訪者與心理服務工作者建立良好信任關系的基石。[6]
在軍隊,來訪者對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保密工作常常提出質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一些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常常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方法來代替心理服務工作,不重視心理服務工作的保密原則。②有的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常常以上下級關系代替心理服務工作中平等的醫患關系,這樣一來一些來訪者考慮到自己與心理服務工作人員之間的上下級關系,就很難敞開心扉,吐露心中的疑惑和問題。導致來訪者與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無法很好地溝通。[7]
除此之外,當一些領導要求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匯報來訪者具體的心理咨詢內容或心理測驗結果時,如果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向領導匯報,他們就違背了心理服務工作的保密原則,反之他們又違背了軍人的職業道德規范,這事關作為一名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人員有關雙重忠誠的倫理問題。
盡管保護每一位來訪者的隱私不受侵犯是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但是隱私權的保護并不是毫無限制的,即保密受限。在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中,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在面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或身處特殊崗位的來訪者時需要突破保密原則。例如,當來訪者有自殺和殺人意念、認知功能受損和出現精神分裂癥狀時,心理服務工作人員應立即向上級報告; 當來訪者為飛行員、潛艇現役人員或核武器工作者等特殊職業人員時,如在心理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其有異常心理問題,應及時向上級報告。
3 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守則
3. 1 堅守職業操守,提升職業精神
要想堅守職業操守,第一要堅守內心的底線。一個人只有內心強大到足以抵抗外界的誘惑,才能真正做到堅守職業操守。正如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述: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睂τ谝幻婈犘睦矸展ぷ魅藛T而言,抵擋外界的誘惑,如個人政績、名譽獎勵等,就是要做到不以犧牲他人利益而獲得個人利益的滿足。第二要堅守行為的底線。堅守職業操守最終表現在行為上,無論在內心如何堅守職業操守,最終是否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心理服務工作中面對自己可能違反職業操守的問題上要學會說“不”、敢于說“不”.同時,作為一名軍隊心理服務工作者,應做到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精神,不斷內化自我職業角色、不斷完善自我人格和修養,以此來練就強大的內心堅守職業操守、提升職業精神。第三要堅守職業技能的底線。心理服務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因此確保工作中每一名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堅守職業操守的重要體現。堅守職業技能的底線就是要堅守每名心理服務工作人員職業培養的學歷背景及資格認證,規范崗前培訓,加強在崗培訓,同時增強朋輩教育的影響。只有對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嚴把關,才能更好地展示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
3. 2 明確職業角色,減少隱性傷害
邢軍等人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心理服務工作人員面臨的最多的三種倫理問題是: ①領導要求查看來訪者的心理測驗結果( 57. 5%) .②為領導的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咨詢( 37%) .③有來訪者要求心理服務工作人 員 出 具 對 其 有 利 的 測 驗 結 果 或 咨 詢 結 果( 35.6%) .因此,明確職業角色的問題亟待解決。避免多重關系倫理問題的產生,首先要從明確軍隊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編制問題入手。就目前狀況而言,軍隊心理服務工作者在軍隊中沒有專門的編制,心理服務工作大都由兼職人員承擔,因此應相應地擴大有關編制。其次,要明確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的管理機制,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約束,很多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憑借個人主觀想法來面對和解決多重關系引發的倫理問題,從而導致倫理關系變得更加復雜?!渡髯印ね隆菲杏小肮耪吖げ患媸?,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則事省,事省則易駐; 士不兼官則職寡,職寡則易守。故士位可世,工事可?!?因此,只有明確職業角色,才能促進其自身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
明確職業角色,不僅有利于心理服務工作人員與來訪者避免因多重關系而引發的倫理問題,更重要的是對來訪者做到了最大限度地保護,避免了心理服務中不必要的隱性傷害。因此,心理服務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做到熟諳與工作相關的倫理道德要求,做到自我約束; 另一方面,來訪者要從內心防范自我依賴心理的產生,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做到符合人際關系道德規范的自我暗示。
3. 3 增強保密意識,維護隱私權益
增強保密意識是作為一個心理服務工作人員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是與來訪者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石,是維護來訪者隱私權益的基本保證。因此應努力做到以下五點: ① 制定相關規范與指導手冊,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②加強工作人員的倫理道德規范培訓,不斷內化和加深工作人員對保密意識的理解。③加強對心理服務工作的重視和認識,區分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區別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服務工作,做好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守門人”.④不斷完善心理咨詢室、心理測驗室和心理治療室的配套設施,做到布置溫馨、隔音私密。⑤對來訪者心理檔案的管理要善始善終,遵守并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相關規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心理服務工作中越來越多的電子檔案逐步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檔案,雖然電子檔案較紙質檔案有諸多優點,但電子檔案的存儲、提取等工作環節容易出現紕漏,因此,電子檔案工作人員重視并加強電子檔案的管理工作,實現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最后,要特別強調的是,來訪者的隱私權受保護是有限的,因此,軍隊的心理服務工作人員在與來訪者建立服務關系的初始階段要強調保密的局限性,使來訪者明確自身隱私權限。
綜上所述,軍隊心理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時,隨著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深入發展,相應的倫理問題還將繼續顯現。因此,積極運用倫理學的理論,特別是醫學倫理學和心理倫理學的相關理論來思考問題、應對沖突和化解矛盾是軍事心理倫理研究所面臨的艱巨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理義,姚高峰。 軍事醫學心理學研究現狀與發展構想[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11,36 ( 12) :1255 - 1258.
[2] 劉婷。 我軍心理服務工作發展與創新---軍事心理學專家蔣一斌教授訪談錄[J].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1,24( 6) :115 -120.
[3] 張寶來。 軍隊心理服務專業人才能力素質探析[J].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綜合版,2013,10( 4) :52 - 55.
[4] 楊蓮珍。 部隊心理服務機構建設問題的分析與對策[D]. 天津: 天津大學,2004.
[5] 潘承法,崔艷杰,張玉濤。 基層部隊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 人民軍醫,2011,54( 11) :1020 -1021.
[6] [美]伊麗莎白·雷諾茲·維爾福。 心理咨詢與治療倫理[M]. 侯志瑾,譯。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