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國防技術向民用轉移,是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創新建設的重要內容[1],也是推動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國防專利技術向民用領域轉移,一方面可以有效補充國防科技資源的不足,節約成本,縮短研制周期;另一方面則有助于避免民口科研機構在相關領域的重復投入和開發,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裝備建設經費使用效益。目前,我國國防專利向民用轉移一直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2],如何使國防專利向民用的轉移從無序走向有序,是國防知識產權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自組織理論是研究復雜系統自發地走向有序結構的內在機制的重要方法論[3]19,本文運用自組織理論研究和探討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的自組織運行規律,為具有民用潛力的國防專利轉移到民用領域并快速產業化、商業化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1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的內涵、要素構成及結構
1.1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組織的內涵
國防專利是涉及國防利益以及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潛在作用,需要保密的發明專利[4]。本文以其技術特征為依據,側重從技術角度看待國防專利。國防專利技術轉移是指一項解密后的國防專利或用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普通專利技術由軍用領域轉移到民用領域的動態活動過程。本文將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并認為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組織是指在外界環境變化與內部子系統及構成要素非線性作用下,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發地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自覺狀態。
1.2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的要素構成
從技術轉移角度分析,一般的技術轉移過程由技術本體、技術供體、技術受體及轉移環境等要素構成[5]11。國防專利技術轉移實踐也符合這一轉移規律。國防知識產權包括國家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直接投入資金形成的并用于國防目的的知識產權,及其他投入所產生并專用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知識產權。
由此可知,作為國防知識產權的下位概念,這里的國防專利還不具備轉移的條件。本文所界定的國防專利技術轉移本體是指由解密后的國防專利以及用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普通專利2部分構成。國防專利技術供體指技術的擁有者和首創者,主要包括軍工集團附屬科研院所、軍隊科研院所、軍隊院校、民口科研機構以及中央與地方所屬高等院校等。國防專利技術受體主要指國防專利技術的吸收和引進者,包括軍工集團工業企業\\(民品\\)以及民口企業單位等。國防專利技術環境主要指系統內各要素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國家關于軍民技術轉移的政策法規等。
1.3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結構
從技術轉移輸入輸出的動態過程來看,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由轉移主體\\(包括供體子系統和受體子系統\\)以及外部環境共同構成。國防專利技術轉移主體在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技術轉移活動。如圖1所示。
【1】
2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組織形成機理剖析
2.1自組織理論
自組織理論是研究系統自組織現象和規律的學說,其理論群包括: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超循環論等理論。其中,耗散結構論研究系統如何開放以及開放的尺度,是自組織演化創造條件的方法論。滿足耗散結構的基本條件有[3]:開放性,即系統與外界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非平衡態,即系統的各組成部分是否均勻一致,各部分之間的差異越大,系統離平衡態就越遠;非線性,即系統組成部分在性質上相互獨立且存在差異,同時組成系統的獨立要素大于等于3;存在漲落,漲落是系統演化的內部誘因,系統的有序演化是通過漲落實現的。
協同學是研究產生自組織的動力學問題。自組織系統演化的動力來自系統內部的2種相互作用[3]49:競爭和協同。自組織系統內部各要素或子系統通過競爭和協同的相互依賴、相互轉化成為自組織系統演化的內在動力[6]。在滿足耗散結構的基本條件下,應強化系統要素間的協同效應,保證系統自組織演化從無序走向有序。
2.2國防專利技術的自組織特征
任何技術轉移主體\\(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轉讓方或接受方\\),都是一個非線性非平衡開放系統;系統的環境、內部的結構要素及其本質聯系,都直接關系到系統的運行狀態、主體的決策行為和系統目標的實現[7]。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同樣具有這一自組織特征,滿足耗散結構的條件,其發展演化符合自組織規律。
1\\)開放性。國防專利技術轉移面臨一個開放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與外界不斷發生物質、能量及信息的交換。對供體子系統來說,武器裝備的需求規劃、計劃成為供體子系統的外界資金、研發方向以及信息等的主要來源,其輸出不僅是國防專利本身,同時還包括與專利涉及的技術知識、專業技術人才等??蒲袉挝贿€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研發所需的設備儀器、基礎研究成果、技術人才等。對受體子系統而言,生產企業也需要從外界獲得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機械設備、技術轉移的行業信息以及用戶需求信息等。
2\\)非平衡性。在供體子系統內,軍隊科研機構與軍工集團所屬科研機構在研發整體實力上存在差距,高等院校與民口科研機構在對產品定位、市場需求的把握上存在的差距等也體現了系統的非平衡性。在受體子系統內部,軍工集團生產企業\\(民品\\)由于其自然壟斷的特殊地位和性質也與民口生產企業在規模經濟和生產能力上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都體現了系統的非平衡性。
3\\)非線性。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是一個包含多組分、多要素的復雜系統。軍隊科研單位、軍工集團、高等院校、民口科研機構以及民口生產企業等在組織結構和性質上均是相互獨立的,且其數量明顯大于3。此外,整個系統的輸出,即國防專利技術商品化也不可能隨國防科技要素的投入而表現出相同比例的增長,這也體現了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的非線性特征。
4\\)存在漲落。漲落包括內漲落和外漲落。內漲落主要表現在專利技術轉移后的中試和現場應用后續環節的失敗、二次開發能力高低的波動以及企業生產需求和潛在市場需求的波動等[8];外漲落主要表現為軍民技術轉移的政策變化、國防科技工業的戰略調整及民品市場商品價格的波動等。它們是系統向有序方向演化的內部誘因,國防專利技術成功轉移正是這種漲落放大的結果。
2.3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組織形成的基本動力
國防專利技術轉移具有自組織產生的條件,但系統內是否存在競爭與協同,即自組織形成的動力學問題,本文從供體、受體子系統之間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加以分析。
1\\)轉移供體子系統內的競爭與協同。根據軍內裝備部門下發的武器裝備研制計劃,由軍隊的采購部門實施公開招標,在軍工集團附屬科研院所與具備軍品科研生產“四證”資質的民品科研生產單位之間將不可避免地產生競爭。同時,鑒于目前我軍裝備研制生產的委托開發現狀,通過中標的承包商委托開發的國防技術也會在高等院校以及民品科研機構之間展開競爭。作為以武器裝備需求論證研究為主的軍隊科研機構,也會同民品科研機構和院校開展合作,從而表現出技術轉移在生成模式上的協同效應。
2\\)轉移受體子系統內的競爭與協同。軍工企業\\(民品\\)與民口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作為軍品承包商將直接參加招投標爭取研制生產項目;二是在為了滿足企業生產需求,以及爭奪民品市場主導權對國防專利技術的直接需求而產生的競爭。其中,后者在民口企業內部表現更甚。而軍工生產企業與民口生產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生產關系,則促進了國防專利技術的研發,體現了二者的協同效應。
3\\)轉移供體與轉移受體之間的競爭與協同。供需雙方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主要存在于軍地聯合研制模式。聯合研制要求生產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合同、契約的形式對項目進行共同研制。
尤其是專門針對市場需求研發的項目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多家生產企業面臨一家研發機構的競爭局面。而這種契約關系一旦確立,供體和受體便由競爭關系轉為合作關系。而且對于某些開發難度大、時間緊、研發周期長的國防科研項目,又將產生少數或唯一生產企業才具備產業化能力的客觀現實。這種緊密合作關系為了轉移目標的實現也必然體現出一種協調效應。
3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自組織培育路徑
3.1打破平衡、注入資源
國防專利技術轉移具備耗散結構的基本條件,但要維持這一基本條件,還需要持續創造系統的非平衡條件,并不斷強化系統的漲落因素。
一是要將專利轉移納入單位考核和評價機制。目前國資委對軍工集團公司的考核主要偏重于銷售收入的增加值,在這種考核導向下,軍工集團更愿意通過擴大產業規?;蚣娌⑹召復獠科髽I來提高銷售收入。另外,現行的科技評價制度對科技人員的績效評價也同樣缺乏成果轉化的評價指標,致使很多國防專利成果束之高閣。因此,應將專利轉移作為改革軍工集團單位考核機制和科研人員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考量,進一步拉開經營者、科技創新者、技術骨干、普通職工的收入差距[9],使系統遠離平衡態。
二是積極鼓勵生產企業大膽嘗試中試和現場應用。對于一項未來具有不確定性的國防專利技術,在企業的二次開發以及中試環節等必將面臨一定的風險,傳統的思維定式使多數生產企業會畏懼這種不確定性表現出的漲落并設法規避,然而正是這種隨機漲落才有助于形成巨漲落,破壞原有結構形成耗散結構。因此,應通過完善軍民技術轉移的新產品風險機制,鼓勵企業加速技術進步,推動新技術產業的形成。
三是建立技術轉移創新基金、暢通信貸融資渠道和行業信息渠道,為促進生產企業二次開發和需求對接提供資金和信息引導,使資金、信息和人才等負熵流持續注入轉移系統。
3.2優化主體、激勵競爭
一是要從國防專利技術產生、轉移直到產業化全過程對參與的要素單位以促進轉移為導向進行合理配置。特別是要針對本單位的特色和職能合理分工。如軍隊內的科研單位,其主要職責和任務是武器裝備的需求論證,在技術研發方面其實力遠不如民口科研單位和軍工集團。以技術轉移為導向的科研機構應積極與其他單位進行合作,各司其職,各取所長。
二是加快制定國防專利轉民用的激勵機制,促進供體單位之間的競爭。目前,《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國防專利》等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突出貢獻者在專利轉化實施后有獎勵規定,但是缺乏對專利獲得單位的激勵機制,這從另一側面影響了國防專利權利人轉移專利的積極性。
三是要擴寬需求對接渠道,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國防專利技術轉移軌道。從目前國防知識產權運用的實踐來看,由軍工集團自行研發或軍地聯合研制的專利技術在某些民用行業非常急需,而這種供方唯一、需方多數的競爭市場正好與買方單一、賣方數量有限的軍品壟斷市場相反。其中行業信息的不對稱以及需求對接不暢成為阻礙這一競爭優勢發揮的主要因素。為此,應加快軍民技術轉移需求信息的對接,將競爭充分納入國防專利交易市場,為轉移自組織演化提供動力。
3.3促進合作、互利共贏
供體、受體子系統之間以及要素單位內部之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競爭與合作。這種在競爭與交往中發展的合作關系不受干擾地讓合作的某些優勢自發地、自主地形成更大的優勢、從而形成專利技術轉移的動力學模式[3]66。
一是要將公開招標作為委托開發的主要形式,為催生國防專利技術形成軍隊單位與民品科研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
二是通過風險投資等資金引導發展共建實體模式,實現轉移供體與受體共同合作的局面。盡管這一模式目前采用的比較少,但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暢通信息以及規避市場風險等角度看,將成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趨勢。由研制方與生產方組建的聯合實體主要包括聯營企業、研究與開發機構[5]124以及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等。
4結束語
本文基于自組織理論并結合國防專利的特點,得出國防專利技術轉移系統具備自組織形成的條件及基本動力,可以用自組織理論對其演化過程加以研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培育路徑。
論文從理論角度定性地探討了國防專利自組織形成的基本條件和動力,對影響系統自組織運行的漲落項的分析以及序參量的確定將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盛智龍.國防高新技術轉移的意義、現狀分析和發展對策探討[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7\\(6\\):16-21.
[2]卞勇.初論轉型中的國防技術轉移[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7\\(8\\):54-57.
[3]吳彤.自組織方法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劉成海.認真學習貫徹《國防專利條例》[J].裝備知識產權通訊,2004,4:8-11.
[5]侯光明.軍民技術轉移的組織與政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6]周文松,王杰,周敬國,等.自組織理論與軍工企業管理[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45.
[7]曾德聰,仲長榮.技術轉移學[M].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3.
[8]李仁卿.基于企業基礎組織運行系統的科研成果轉化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05:43.
[9]陳昌柏.知識產權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