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以下簡稱澳海軍)總兵力約12 000人,預備役5000人,各型艦艇60余艘。近年來,澳海軍參與了從本土到海外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高強度和長時間的行動及任務,使海軍人員心理問題逐漸凸顯、職業健康風險也隨之增加。為此,澳海軍在國防部聯合衛生司令部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局的統一領導下,由海軍衛勤總干事和海軍衛生預備役總干事共同負責,組織和動員海軍心理衛生保障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F將澳海軍心理衛生保障概況介紹如下。
1心理衛生保障力量
澳海軍心理衛生保障力量主要由現役、預備役及文職心理學專業人員、隨艦(隨軍)牧師和國防社區組織的社工組成?,F役心理學專業人員僅有2人,預備役和文職心理學專業人員為其主要力量,其中預備役心理學專業人員34人,預備役精神病學專業人員2人,文職心理學專業人員20人。隨艦(隨軍)牧師也是澳海軍心理衛生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共有全職牧師25人,兼職牧師26人。除上述心理學專業人員外,所有海軍醫務人員均作為心理衛生保障的儲備力量,包括現役軍醫官26人,預備役軍醫官72人;現役護士35人,預備役護士45人;現役醫助254人,預備役醫助78人;現役康復訓練員68人,預備役康復訓練員1人。
他們主要分布在基地各醫療中心及心理支持小組內,為海軍及其他軍種提供心理衛生保障服務。此外,國防社區組織中還有75名全職社工和7名兼職社工,負責為陸??杖姽俦峁┯嘘P家庭事務的心理咨詢服務。澳大利亞國防部為補充心理保障人員的不足,聘請了部分合同制心理服務人員,其中全職全科醫師127人,隨時待命69人;全職心理學專家7人,隨時待命6人;全職精神病學專家11人;全職心理學臨床醫師2人;全職乙醇和藥物咨詢師3人;全職護士322人。此外,海軍人員還可通過全天候熱線、網絡咨詢、專題網站等途徑獲得心理健康服務。
2心理健康現狀
2010年,澳聯合衛生司令部對澳國防軍人2009-2010年的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其中海軍人員11 612人。調查發現,在海軍人員中,有近1/4的人在過去的一年出現過心理問題,年齡集中在18~37歲。士兵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要高于士官和軍官。男軍人和女軍人總體心理問題發生率差異不顯著,只在心理問題的類別上有所不同。最常見的是焦慮性疾?。òl病率14.1%),包括各類恐懼癥、驚恐發作、創傷性應激障礙、廣泛性焦慮、強迫癥等;其次是情緒障礙(發病率10.5%),包括抑郁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惡劣心境等;第三是乙醇使用障礙(發病率7.6%),海軍中發生乙醇使用障礙的人數比例為陸??杖娭凶罡?,并且男軍人發生乙醇使用障礙比例(8.5%)顯著高于女軍人(3.7%)。另外,在被調查者中,有383名男軍人(4.0%)和108名女軍人(5.1%)在過去12個月中曾出現過自殺傾向,包括自殺構想、自殺意圖、實際自殺嘗試等。調查還發現,參加過軍事行動的人員和未參加過軍事行動的人員在各類心理疾病發病率方面差異不顯著,但參加軍事行動超過4次的人員,罹患焦慮性疾病的風險大大上升。
3心理保障模式
3.1平時心理衛生服務 澳海軍平時心理衛生服務是在聯合司令部的領導下,由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局及衛生勤務局統一管理,共享陸??杖娰Y源,軍地協同保障,在以下3個層面分別實施,即軍事基地的初級保健、軍隊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門診服務、地方精神衛生中心的??浦委?。這種模式在降低醫療服務成本、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還具有便于統一管理協調、提高醫療效率的作用。初級保健主要由軍事基地醫療中心的醫師和心理支持小組的心理學專業人員負責。目前,澳大利亞聯合衛生司令部擁有17個心理支持小組,分布在各軍事基地內,為海軍及其他軍種人員在初級保健層面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篩查,并參與特勤人員的心理選拔、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前及新兵訓練中的自殺干預及組織氛圍評估等心理服務。初級保健層面所涉及的心理問題僅限于“心理損傷”的咨詢和治療,不包括診斷與分類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所涉及的心理疾病種類。對罹患嚴重心理疾病的人員,由初級保健醫師視情況轉診至國防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就醫?;颊咭部勺孕星巴T診就醫,必要時,部隊領導可強制患者就醫。
根據澳海軍規定,患有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且需接受強制治療的人員,必須前往駐地地方精神衛生服務機構接受??浦委?;對有自殺企圖或自傷行為的患者還須進行風險評估,若經評估認定患者已處于危險狀態,則應立即通知地方醫院急救科將其收治入院;如果患者有自殺企圖,在駐地又無親友,其所屬部隊應派一名戰友作為看護,以防止其自殺。對于罹患慢性心理疾病,在任務結束后需進行康復療養的人員,則按照澳大利亞軍隊康復計劃進行休養治療。
3.2作戰(業)時的心理衛生保障 在執行海上作戰或作業任務期間的心理衛生保障,由軍醫、心理學專業人員和隨艦牧師共同負責。一般每1000名官兵配備1名心理學專業人員和1名助理,每5000名官兵配備9名醫師,從而確保發生急性心理問題的患者在1h內可得到救治。由于澳海軍現役的心理學專業人數很少,一般來講,在艦艇出航期間,由預備役心理學專業人員駐艦提供心理保障。在發生危機事件時,會臨時增派心理學專業人員和社工一道進行心理干預。另外,為了有效預防和盡早發現執行任務后可能出現的創傷后應激障礙,在結束軍事行動返回澳大利亞前的72h內,由隨艦預備役或文職心理學專業人員在艦上通過心理量表測試和一對一面談的方式,對參與任務的士兵進行“返回澳大利亞心理篩查”,內容包括個人信息調查、部署經歷問卷調查、主要應激源調查、創傷性應激暴露范圍問卷(修訂版)調查、凱斯勒心理壓力量表和創傷后應激障礙檢查表測試等。此外,在任務結束后3~6個月,由駐地心理支持小組的心理學專業人員通過心理量表測試和一對一面談,對參與任務的人員進行軍事任務后的心理篩查,內容包括個人信息調查、凱斯勒心理壓力量表測試、創傷后應激障礙檢查及乙醇使用障礙鑒定測試。篩查結果記入個人醫療檔案,用于澳海軍人員心理問題的監控。
4心理健康保障計劃
4.1乙醇和藥物使用服務計劃 20世紀80年代,澳海軍就開始實施乙醇和藥物使用服務計劃。近年來,該計劃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展,目的在于對海軍人員中的乙醇和藥物濫用者進行預防、鑒定、干預和治療。該計劃是聯合衛生司令部開展的乙醇、煙草和其他藥物使用服務計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聯合衛生司令部每年對海軍乙醇和藥物濫用計劃中的健康服務協調員提供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目前,澳海軍在每個基地和艦艇上都配備有乙醇和藥物使用服務計劃指導員,他們一般都擁有技術與繼續教育的4級資質,可提供減少乙醇和藥物濫用健康教育、咨詢等服務等。另外,在海軍4個基地內還配備有6名現役和1名預備役健康服務協調員,他們都擁有乙醇和藥物康復職業執照,可提供包括執行任務前后乙醇和藥物使用情況簡報、心理教育、早期干預、政策制定指導等綜合性服務。
4.2同伴支持計劃 海軍以在海上訓練和作戰為主,環境特殊,應激源多,一旦發生情況,外界支持響應時間長。因此,海軍提出了同伴支持計劃。該計劃通過成立艦員(艇員互助小組)和日常心理教育及專題培訓等,幫助艦(艇)員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危險信號和處理方法,以便艦(艇)員在執行海上任務期間能夠自助和互助,并在出現心理問題時,能夠第1時間采取干預措施,以減少“嚴重后果”.該計劃的實施,還可減少因患心理疾病的“羞恥感”而不愿就醫的情況。
4.3自我管理和心理彈性訓練計劃 澳海軍在聯合衛生司令部的指導下開展自我管理和心理彈性訓練計劃。通過心理彈性訓練,使海軍人員了解作戰應激并學會自我控制和調整狀態,從而更好地完成軍事任務。該計劃以課程模塊的形式開展訓練,其中核心模塊為作戰心理彈性訓練。該模塊包括兩次40min的心理培訓,內容涵蓋應激的生理癥狀、自我控制及應對技巧。在該模塊中,還可根據訓練對象和目的不同分別授課,比如,專為新晉升的指揮官、空勤人員開設的訓練課程,以及為即將參與軍事任務的人員開設的有針對性的訓練課程等。該計劃還設有一些特殊的訓練模塊,如官兵家庭成員心理彈性訓練模塊、退伍軍人適應性訓練模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