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不斷融入,信息傳播效果的實現逐漸依賴對受眾的融入,信息生產、傳播、消費的全過程都必須與受眾產生不同形式的關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對于新形勢下的軍事外宣而言,這就要求傳播者充分發揮關系主導、便利本質、匹配核心的新媒體特點,形成集社交、移動和發布于一體的軍事外宣新模式。
一、切入關系的社交性傳播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連接和構成社會的重要因素,而媒介接觸是人與人之間關系連接的重要途徑之一。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基于關系的信息傳播正逐漸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因此,軍事外宣也應適度融入社交元素,積極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在信息傳播中嵌入社交關系網絡,通過社交媒體的交互性、群聚性和擬態性,促進軍事對外宣傳效果的實現。
1、在交互中完成信息傳播。 交互性是社交網絡中關系強化的直接體現。 在新媒體時代,傳者與受眾之間信息的單向傳播已經逐漸淡化,傳受雙方實現了互動交流和角色的即時轉換。
軍事外宣的社交性傳播,一方面要繼續維系官方賬號在新媒體平臺中的影響力,在新媒體信息傳播中發揮官方媒體作用;另一方面,還需要衍生多文化和民間社交媒體用戶。
比如,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網站注冊賬戶,將軍事外宣平臺本土化、前沿化,與國外受眾直接產生關聯;借助有影響力的民間社團、公眾人物和其他媒體組織發布信息,提倡相互合作,將官方聲音民間化、個人化,推動平等交流溝通。
2、在群聚中實現情感共振。 關系在社交媒體中的連接和拓展,使社交群聚化。用戶通過互聯網迅速聚集成一個個“朋友圈”,分享共同的興趣,強化情感互動。
這一“朋友圈”既與現實關系網相映襯,又是現實關系網的補充。 2013年12月, “@月球車玉兔”在微博亮相,以擬人化的口吻播報探月進程并與網友互動,引起受眾的好感和關注;網絡動漫短片《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以超過千萬的點擊量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
可見,在群聚效應下,軍事外宣一方面要接地氣,研究受眾的語境近用習慣,融入受眾的文化社會環境,恰當擬制標題、部署行文,通過真誠的溝通和恰如其分的表達讓受眾看得懂、聽得進,構建跨文化傳播的共通空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出話題,設置議題,以話題集中和吸引受眾,將既定議題轉化為受眾個人議題,通過議題引導幫助受眾將個人議題與社會議題結合起來,在交流溝通之中達成價值認同,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信息隱性傳播。
3、在擬態中塑造傳播者形象。 基于關系的社交傳播,使傳播者身份成為衡量信息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受眾更傾向于接受和信賴自己親近的信息源所傳遞的信息。
強化信息源與受眾之間的黏性,提高信息源之于受眾的心理到達程度,成為社交媒體在信息內容之外實現傳播效果的重要步驟。
因此,社交化的軍事外宣應努力成為受眾接觸信息的主要發布者、傳播信息的重要提供者、求證信息的首要選擇者。
要樹立親密貼近的媒體形象,密切與受眾在社交網絡中的關系,滿足受眾個性化、特色化的信息需求,既要提供共性新聞產品,也要加強個性化新聞生產,做到量身訂做、精準傳播,提高受眾對媒體的親密度。
二、注重便利的移動化傳播
瑪麗·米克爾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稱,2013年移動設備在全球范圍內網絡流量中占25%,這意味著全球互聯網訪問量1/4來自移動設備。
一份美國移動應用報告顯示,2013年美國網民移動應用的使用時間份額占數字媒體的52%。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向移動化傳播發展。因此,軍事外宣應密切關注移動化傳播趨勢,把握移動傳播特點,積極利用移動傳播平臺擴大軍事外宣效果。
1、強化基于本地的受眾參與。 定位服務與社交網絡的結合,可以在不同個人與組織之間產生促進互動的“弱聯系”,從而豐富資源與信息傳播渠道。
軍事外宣的移動傳播,應強化基于地理位置的受眾參與。一方面,向“附近的人”提供點對點的信息傳播??梢愿鶕恢眯畔⒋罱ㄏ嗷ヂ撓?,建立基于位置的受眾群落,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群落提供信息,提高信息的到達率。
另一方面,請“附近的人”發布信息對外傳播。借鑒“簽到”等服務功能,吸引智能移動終端用戶在軍營開放日、對外交流活動中主動發布相關內容,在保密許可范圍內提高用戶參與信息活動的積極性,依托用戶自主發布實現信息傳播。
2、提高移動信息的媒體融合。 新的傳播生態使受眾注意力資源成為影響傳播效果的重要資源,而有效的信息呈現形式是刺激受眾關注的直接手段。
目前,移動信息終端已擁有極好的兼容性,不僅支持文本、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而且兼容大量的信息處理平臺和移動應用程序,多媒體融合與跨媒體融合相結合,信息更加直觀形象,對受眾的感官影響更加豐富全面。
軍事外宣的移動傳播,一方面要積極借助移動信息傳播形態,不斷豐富信息呈現形式,注重信息的多媒體化,以豐富的信息呈現吸引受眾關注;另一方面,還應把握移動信息的傳播熱度,將借助網絡熱點傳播與跨媒體平臺造勢結合起來。
中國國防部征兵宣傳片《小蘋果》和某部官兵與魯甸震區兒童齊跳《小蘋果》的視頻,在移動平臺熱播就產生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3、改善終端閱讀的便利體驗。 移動傳播的核心特征是一種動態的交流、互動,是一種隨時隨地的可連接的狀態。今天,移動智能終端上的應用程序使信息的裂變傳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受眾信息接觸和使用門檻降低,信息交流擺脫時空束縛而進入永恒的動態之中。
另外,移動傳播為維持受眾的信息接收慣性提供了可能,隨時隨地的移動媒介接觸可以實現信息的斷續傳播,信息接收更加隨意方便。
所以,軍事外宣的移動化傳播,要改善受眾的信息獲取體驗,提高受眾媒介接觸的便利性。
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終端服務,強化業務聚合,注重平臺兼容和受眾互動,不斷滿足受眾體驗,打造全媒體的優質軍事外宣信息終端平臺;另一方面,軍事外宣的信息發布也應遵循移動傳播的便利化特點,適當控制文字數量、圖片尺寸和聲音圖像的時長,保證受眾信息獲取效率和成本,以滿足受眾知道信息與掌握信息的不同需求。
三、自主匹配的發布式傳播
互聯網的核心關鍵詞是匹配。新媒體時代,用戶選擇新媒體的標準即是否與自身需求相匹配。
其中,便利性匹配和超細分匹配是用戶行為需求引導下選擇媒體的重要依據。
在傳受界限模糊、人人皆可發聲的新媒體環境下,軍事外宣的傳播就要選擇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新媒體形式,把握信息傳播的主動權,通過話題式、自媒體式和控制式發布,充分表達信息訴求。
1、利用話題式發布。 互聯網信息流量與受眾的信息需求量之間并不對稱。 在龐大的信息流量之中,只有少數信息可以通過信息隘口與受眾接觸,多數信息則被過濾。
話題信息就是這樣一種信息。
與其他信息相比,話題信息因為其話題性容易被受眾識別,通過意見領袖和一般受眾的多級傳播被進一步放大。
軍事外宣的話題式發布,首先要善于制造話題,了解掌握時下熱點和受眾關注點,賦予外宣信息話題性。
其次要善于反引話題,及時捕捉人際網絡傳播中的涉軍話題,適時引導話題,利用有利話題,轉移或消除不利話題。
2、學習自媒體發布。 自媒體實現了信息的點對點、多對多傳播,傳播過程多樣,去中心化則塑造了網絡空間信息傳播的平等權,傳播主體向普通大眾拓展,傳播內容向公共空間延伸。
在自媒體作用下,軍事外宣傳統媒體壁壘被打破,宣傳口徑難以規范,宣傳風險大幅提高。
因此,軍事外宣的自媒體發布,一方面要積極搭建和利用好自媒體平臺,注重思考式啟發式自媒體發布,避開網絡中已大量存在的簡單的信息發布平臺,在信息深度上下功夫,給受眾以思考和啟發。
另一方面,還要發揮好輿論領袖的作用,增強自媒體軍事外宣信息發布的有效性。
3、堅持控制式發布。 新媒體信息呈現出微體積、大容量的特點,要求在有效的信息空間內為受眾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
另外,信息包圍使受眾對同一信源信息頻率及同一主題信息密度都有一個承受范圍,頻率或密度過大則會引起受眾的反感。
因此,軍事外宣要依托控制式的信息發布,將信息傳播控制在受眾的接受范圍之內,從而達成傳播目的。
首先,軍事外宣要控制信息的容量,利用多媒體技術發布大信息量的微內容,方便受眾獲取信息的同時滿足受眾信息需求。
其次,控制信息的頻率,規范信息發布程序,合理選擇信息發布方式,在求新求快的同時避免“刷屏”效果。
再次,要控制信息的密度,由追求信息量向關注信息價值過渡,向受眾提供關鍵的有意義的信息,避免每聞必錄,減少無效符號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