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軍隊院校任職培訓學員心理狀態概述
目前,針對軍校任職培訓學員心理狀況研究匱乏.以"任職培訓"、"任職教育"、"心理"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從 1979 年到 2010 年結果為零.在中國軍事數字期刊論文總庫搜索"任職培訓"結果為 124 篇,在結果中以篇章信息"心理"篩選,顯示為零篇.可見,不論是地方還是軍隊,對軍校任職培訓學員心理狀況的研究是心理服務的薄弱環節之一,也是目前心理服務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軍隊任職需要和院校特色為基礎,研發出一套適合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方法,逐步完善心理服務體系.
有研究表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整體水平結果為本科生最低、依次是大專生、任職班,而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正營與副連學員總分低于常模,這兩個職\\(級\\)學員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軍校學員的 SCL-90 得分除恐怖因子分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學員的心理問題是整體性的,而不是僅在幾個心理健康因子方面存在問題".
也就是說,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軍校本科生、低于軍校研究生;任職班次中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副連職干部,其次是正營,最低的是排職干部;任職培訓學員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該研究的對象在軍內的職務跨度較小,針對高級軍官的較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狀態,但沒能反映任職培訓學員具體的心理問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任職培訓學員年齡大于 22 歲,男性居多.學員容易因職務變動、環境改變、婚戀問題、經濟問題、事業發展、人際關系等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
2 對軍校任職培訓學員開展心理服務工作
2.1 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工作應當對象分明,符合心理特點
心理服務工作應當根據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區別對待.本文主要強調的是,面向軍校任職培訓學員開展心理服務時,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對癥下藥,有所側重.從任職培訓的級別看,有初、中、高任職培訓,主要對象是部隊不同任職級別的軍官;從任職培訓的生源看,主要有士官、本科應屆畢業生\\(地方特招入伍、國防生、軍校應屆畢業生的"4+X"培養模式\\)、已經在部隊任職兩年以上的中級和高級軍官\\(參謀、干事、軍政首長等\\).從任職培訓的方向來看,有技術型、指揮型、參謀型、政工型和綜合型等,軍隊院校都有不同的定位,多數部隊是根據院校的培養目標和特色安排軍官進行相應的培訓.既然任職培訓有如此之多的分類方式,那么心理服務工作就應當針對各種分類的心理特點開展工作,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需要進行設計.針對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工作就應當在區分任職培訓級別的基礎上,依據其性別、年齡等生理指標,職務、經歷等社會指標,結合院校教育模式和教學特色、教學訓練目標和任務,開展心理服務.
2.2 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工作應當模式多樣,適應軍隊發展
2009 年 10 月 27 日,四總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為做好新形勢下心理服務工作提供了依據.《意見》對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從五個方面作了規范"抓好心理知識普及教育、開展心理測試評估、搞好心理咨詢疏導、進行心理診斷治療、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結合《意見》軍校針對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工作也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達到提升任職培訓學員心理素質的目的.
心理服務常態化,加強軍官"心理健康"觀念養成.一要把普及心理知識納入院校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各層次任職培訓學員正確認識、了解常見心理問題,掌握心理調節方法.二要把心理訓練納入軍校軍事訓練,加強學員心理適應能力、穩定能力和承受能力,強化戰斗精神.三要學習地方高校開設各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軍人心理訓練》、《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等.四要根據問題的性質、任職培訓學員的特點與要求,靈活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心理服務.對共同心理問題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或團體心理訓練的形式.對個別心理問題可采用面詢、熱線電話咨詢、書信咨詢、專家網上在線咨詢等,提升心理服務專業性.五要將心理服務體系納入軍隊醫療保障體系,成為軍人享受的福利之一,使心理服務常態化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
舉辦心理健康系列活動,豐富軍校文化與生活.軍??舍槍θ温毰嘤枌W員組織舉辦心理健康系列活動,通過心理交流、拓寬人際和眼界、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劇表演、心理影片賞析、心理游戲、現場心理測量、專題講座等,解除心理困惑、舒緩心情,增強學員對心理學常識、心理現象的理解,深化對自身潛能的認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和幫助他人的能力,提升價值感和思想政治覺悟,從而鞏固軍人核心價值觀,豐富軍校文化與生活.
2.3 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服務工作應當結合實際、針對部隊需要
調查研究是基礎.首先,對于任職班次的學員,心理服務工作需要加強的就是研究的力度.近年來針對中高級培訓人員心理狀況的研究較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軍校心理服務工作必須定期調研,關注新生、老生,采取縱向追蹤和橫向比較相結合的方式,搜集任職培訓學員的心理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多維度篩查在校學員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研究畢業的任職培訓學員在任職單位的心理健康狀態,有針對性地解決相應心理問題,并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式.其次,做好軍校任職培訓學員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檔案建設,注重追蹤研究,這也是《意見》"建立官兵心理檔案"的要求.
針對需要是重點.軍隊官兵正面臨著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風險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因而院校心理服務工作必須指向未來需要,提高軍校學員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不僅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軍校學員可能的心理活動和變化趨勢,還要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和軍事活動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提升學員心理承受力、心理適應力、自我調控力、人際交往力、挫折應對力;更要合理預測、研究制訂詳盡的心理服務保障方案關注任職培訓學員的思維意志、士氣情緒、集體意識和個性特征,使之逐步達到軍事需要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