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學科性質與育人價值分析
語文學科的性質及育人價值可從教育教學立場、漢語言特點、文學文化傳播等方面進行分析。
1.教育教學立場。語文教育必須致力于“訓練思想”和“培養情感”,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必須貫穿著情感人文教育,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習采取一種漠視的態度,有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所以語文情感教學更顯得必要。
2.漢語言特點。任何一種語言在作為交流工具的同時,還承載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漢語尤其如此。漢字是音形意的結合體,每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的含義與色彩,簡單的比畫勾勒出了事物的形體之美,漢語四聲、疊韻、重疊詞等有著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蘊含著豐富別致的情感,句號、感嘆號、問號、頓號、省略號等都能表達出使用者的情感。
3.文學文化傳播。將語文進行分開分析,“語”也就是語言,“文”則主要指文學、文化等。語文學科應充分發揮文學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以上三點充分說明了語文這一學科不僅具有培養學生語言交流、積累文化知識的工具性作用,同時還有著健全學生人格,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其審美情趣及能力的人文性特點,總之語文是中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育人教育之重點學科。
二、中學語文情感教育價值的提升
中學語文情感教育可有效改善學生語文學習態度,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掘學生自覺發展的潛能。
1.語文情感教育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語文情感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自身情感與認知,從而便能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愿望,一旦有了愿望,產生了學習興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只是時間問題。語文情感教育重視學生情感體驗,進而便能引導學生逐漸領悟文章內涵,暢談自己觀點,從而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提升文學鑒賞與寫作能力。
2.語文情感教育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語文情感教學要尊重學生情感,重視并引導學生去體驗、發掘文學作品及生活中的真善美,這種教育內容與方式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養成產生影響。
3.語文情感教育可有效提高學生個性的發展。語文情感教育重視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使得學生的個性心理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健全和發展。
三、中學語文情感教育價值的開發策略
1.轉變教師觀念,重視情感教學,提升自身素質。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引領者與傳授者,必須充分認識到情感教學的重要性,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借鑒與學習培養自身情感境界,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對教材內容感受理解并加工提煉,形成自身所特有的教學感受,并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展現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比如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使用暗示教學法,通過課前預期、播放幻燈片、電影等影音圖片資料,激發學生情感想象,使其對人物及事件產生初步的情感印象,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便能有效引入并輕松實現教學目標。
2.創設教育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以情激情,引發共鳴。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很大,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掘課文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并根據情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實現與作品人物同休戚、共哀樂,實現情感上的共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
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語文教師面對教材首先應以編劇的眼光去分析、把握教材,從中領悟編者的目的及情感,把握課文基調,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情感,并將學生情感順利導入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基調當中。比如,在教授《肖邦故園》時,開課之前先以一首《命運交響曲》入題,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貝多芬、肖邦等偉人的照片及簡要事跡,激發學生對偉人敬仰之情,緊接著教師在意簡短精煉的語言總結評價,將教學目標導入進來。
4.在寫作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情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走進寫作殿堂的一把鑰匙,教師通過激發學生情感,便能有效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完成作文和生活之間的有效連接?,F在多數學生寫作情緒不高,在教學中可選擇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寫作,這樣平時對作文應付了事的同學也能寫出出人意料的好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