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鴉片戰爭后傳教士的西學翻譯機構
(1)墨海書館
墨海書館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教會印書館,它在存在期間,不僅印刷出版了大量宣傳宗教的書籍,而且對近代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也多有涉獵。其刊印的書刊是對西學的系統東傳,在近代西學東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1843 年 12 月 23 日,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墨海書館在上??h城小北門外的大境杰閣(現南市大境路一帶)設立,這是中國首個近代印書館,是由英國傳教士麥都思設立的編譯出版機構。在上海開埠前,麥都思曾在馬六甲巴達維亞設立印刷機構,后將遷到上海。1856 年,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接任麥都思負責墨海書館,1874 年,以該館為基礎成立了上?;浇叹幾g出版中心。
墨海書館采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印刷設備,運用鉛活字印刷技術,其印版有大小英文字七副以及中文鉛字二副。王韜曾對這些機器設備和生產情況作過生動的描述,墨海書館“以鐵制印書車床,長一丈數尺,廣三尺許,旁置有齒重輪二,一旁以二人司理印事,用牛旋轉,推送出入。懸大空軸二,以皮條為之經,用以遞經,每轉一過,則兩面受印,甚簡而速,一日可印四萬余張,字用活板,以鉛澆制。墨以明膠、煤油合攪煎成。印床兩頭有墨槽,以鐵軸轉之,運墨于平板,旁則聯以數墨軸,相間排列,又揩平板之墨,運于字板,自無濃淡之異。墨句則字跡清楚,乃非麻沙之本?!渌杂门U?,乃以代水火二氣之用耳?!?/p>
正因為是當時最先進的設備,王韜稱贊其“印速甚快”、“制作甚奇”.墨海書館在成立伊始,所出版的書籍絕大多數都是用于傳教的宗教書籍,如《圣經》等,為擴大影響,從 1856 年起,開始了自然科學方面書籍的翻譯出版工作。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特別是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方面,傳教士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傳教士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西方的聲光化電,甚至立憲共和的文化思想由他們傳進來,中國的經書典籍以至一代戲曲由他們傳出去?!雹诋敃r的墨海書館聚集了許多著名的傳教士,如麥都思、偉烈亞力、艾約瑟、韋廉臣、合信、美魏茶、林樂知等,他們都曾在墨海書館從事譯著和工作過,對西學的傳播都曾作出過貢獻。書館的主要工作是翻譯并出版西方書籍,為加快譯書速度,書館聘請了許多著名的中國學者翻譯西書。如王韜、李善蘭、管嗣復、張福僖、張文虎、蔣敦復、沈毓桂、徐壽、華蘅芳等。
墨海書館對于西學的傳播,除宗教外,主要表現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著作。自然科學方面:如醫學,合信與陳修堂合編的《全體新論》,是第一部介紹西方解剖學的著作;幾何學方面的《幾何原本》、《代數學》、《微積分拾級》,李善蘭與偉烈亞力合譯,系統介紹西方幾何學、代數學;天文學方面的《談天》,也是李善蘭與偉烈亞力合譯,第一次系統介紹西方天文學;植物學方面,李善蘭與艾約瑟合譯《植物學》,將植物學的基礎知識與細胞學介紹到中國;社會科學方面:王韜與偉烈亞力合譯的《華英通商事略》,是一部敘述英國“東方貿易公司”興衰史的書籍,認為中國應向西方學習,重視商業。墨海書館還創辦了自己的刊物《六合叢談》,介紹近代地理知識與西方古代文化、周邊國家概況等,文章如《地球形勢大率論》、《水陸分界論》、《洲島論》、《地震火山論》、,《希臘為西國文學之祖》、《羅馬詩人略說》、《古羅馬風俗禮教》、《百拉多傳》(即柏拉圖),《印度近事》、《南洋近事》、《澳大利亞近事》、《緬甸近事》、《日本近事》等。墨海書館在 1863 年停業。
墨海書館在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的首創性。①第一次把西方近代出版印刷技術傳入中國的是墨海書館,第一次大規模的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的是墨海書館,這大大開闊了近代中國人的眼界,對中國的近代化起了積極的作用。其次西方觀念隨著近代西方的不斷傳入,部分知識分子逐步放棄了腐朽的八股文而轉攻西學,接受了一些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觀念。再次。墨海書館是傳播近代科技的先聲,西學的輸入為中國填補了多門學科的空白。最后,墨海書館培養了一批通曉中西學的中國學家、學者。
李善蘭、張福僖、王韜、管嗣復、蔣敦復、顧光觀、張文虎等,翻譯西書,東傳西學,成為第一批走向世界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近代化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墨海書館在西學東傳方面的貢獻,成為中國人了解世界、接觸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其作用不容低估。
(2)華花圣經書房
1842 年,南京條約簽訂,規定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1844 年 1 月 1 日,寧波正式開埠。隨后,各種西方事物涌入寧波。1845 年 7 月,美國長老會傳教士柯理夫婦抵達寧波,他們隨行帶來了一整套現代印刷機器。9 月 1 日,“華花圣經書房”(The Chinese andAmerican Holy Classic Book Establishment)在寧波江北岸槐樹路盧氏宗祠投入使用,這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辦較早的印刷企業。是外國人在中國大陸經營的最早一批印刷企業之一。從名字不難看出該印刷所的主要意圖?!叭A”,指中華,即中國;“花”,指花旗國,即美國?!笆ソ洉俊秉c出了其教會身份。該印刷所在寧波存在 15 年,后于 1860 年遷往上海,改稱美華書館。在寧波 15 年間,華花圣經書房先后由柯理、露密士、歌德、祎理哲和姜別利負責管理。印刷所多雇傭中國人擔任助手,一般情況下有 5 到 8 人。
華花圣經書房的印刷機器購置費用主要來自長老會撥付,機器購自美國。所用鉛字字模除了英國傳教士戴爾早年在新加坡印刷所所造的中文活版鉛字,還有書房自制字模。這是華花圣經書房的一大壯舉。書房的傳教士自己澆灌鉛字,制銅模,用以印刷。
等到印刷行家姜別利負責主持書房工作時,大大改進了字模,他們先以黃楊刻字,間接鍍鑄,后改以鉛字刻坯,直接電鍍紫銅并鑲以黃銅外殼,這在中國是首創。姜別利的這種中文字模,能雕刻極小的字號,他們制作了大小七種漢字字模。制成的七種鉛字曾銷售海內外,被稱為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姜別利還統計了常用的印刷品漢字用字頻度,將漢字區分為常用、備用、罕用等種類。他的這些貢獻,推動了對我國近代印刷出版業的發展。
華花圣經書房的設立和寧波長老會的成立基本同時,寧波長老會成立于 1845 年 5月,是美國在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個基督教新教教會。作為美國長老會在華傳教的總堂,華花圣經書房在寧波也能有機會出版各種書籍,很多書籍對中國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從1845 年 9 月到 1860 年 12 月,華花圣經書房開辦 14 年零 4 個月,共印刷 51762283 頁,出書 1217767 冊,使寧波成為外國教會印刷出版中文書刊的一個中心。其印刷數量確切可考的有 106 種,其中屬于基督教義、教禮、教史、教詩的 86 種,占總數的 81%;天文、地理、物理、歷史、旅游、經濟、風俗、道德、語言等方面的有 20 種,占總數 19%.①此外還出過一些供小學生閱讀的書和教學用書。華花圣經書房首次在寧波開印的著作是米憐的《鄉村布道》,共印 7000 份。所出版的書籍中,有一部分宣傳基督教的著作系用寧波方言翻譯。
該書房所出天文、地理方面的書籍有:《日食圖說》、《航海金針》、《指南針》(專為海員而編的關于使用指南針的說明書)、《平安通書》、《地球圖說》(后經擴充易名為《地球說略》重新出版,是晚清東傳中國的西方地理學譯著中第一部以整個地球為描述對象的簡明讀物,在中國知識界頗有影響。該書還傳入日本,被許多學校選用為世界地理教科書)和《天文問答》(鴉片戰爭后最早向中國介紹西方天文學知識的著作之一。所述關于宇宙結構學說,萬有引力理論,日蝕、月蝕緣由,風雨成因,慧星知識等等,不但對中國知識界,而且對普通市民,均有一定啟蒙意義);物理學書籍有《博物通書》和《電氣通標》;歷史書籍有《古今萬國綱鑒》(這本世界歷史書較為詳盡地介紹各國歷史并配有大幅地圖)和《萬國綱鑒》;旅游方面有《旅人入勝》;經濟類書籍有修訂后再版的《生意公平聚益法》(最早向中國介紹了資本主義經濟知識);語言學書籍為《寧波土話初學》,此書以中國地理、歷史等內容為主干,用寧波方言寫成,并用羅馬字母注音,以方便來華傳教士學習寧波方言和了解寧波風土人情,是早期傳教士所編關于寧波方言書中最有影響的一本。傳教士還據早期在南洋一帶出版物舊籍在寧波重印了關于道德、風俗方面的書籍,如《賭博明論略講》、《鴉片六戒》、《清明祭掃墳墓論》、《孝敬父母》、《論說謊》等。該書房還印刷出版了《中外新報》(1854 年創刊)。該刊先后由美國傳教士瑪高溫和應思理主持,在寧波出版后,面向全國,在當時頗有影響,于 1858 年傳入日本并被翻印。
華花圣經書房的創辦,是傳教士們為了通過文字傳教布道的產物。華花圣經書房是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大陸最早創辦的印刷機構之一,華花圣經書房發明的電鍍中文字模具有極大地意義,曾被稱為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對我國印刷出版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華花圣經書房印刷的大量書籍,為中國近代獲取西方知識提供了載體,在西學東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2.傳教士西學翻譯的主要內容
鴉片戰爭結束之后,隨著香港被英國割占以及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的開埠通商,傳教士開始進入以上城市。隨傳教士的聚集一起來的,還有各地印刷機構的建立,這些印刷機構翻譯并刊印了大批書籍,不僅包括占絕對優勢的宗教類,還有自然科學類、史地類以及醫學類。這些構成了這一時期傳教士西學翻譯的主要內容。
(1)宗教類
宗教類的書籍是來華傳教士翻譯出版的大宗,也是根本。下面就按照香港被英國割占以及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的開埠通商后各地傳教士翻譯的情況進行逐一介紹:
鴉片戰爭后香港被英國割占,傳教士紛紛赴港,出版事業也隨之向香港遷移。馬禮遜等人于馬六甲創辦的印刷所與英華書院一起遷到香港。根據熊月之的統計,“從 1843年至 1860 年,傳教士在香港共出版中文書刊 60 種,其中純屬宗教宣傳品的有 37 種……占出版物總數 61.7%”.①這其中有裨治文的《復活要旨》(一本僅有 9 頁得小冊子),米憐的《張遠兩友交論》、《真道入門》,理雅各的《耶穌山上垂訓》、《養心神詩》、《約瑟紀略》,賓威廉的《天路歷程》等,另外還有粦為仁羅存徳、慕威廉等人的著作。
廣州因為距離香港較近,在開埠之前已經成為西方傳教士的主要據點,據統計:“自1843 年至 1860 年,傳教士在廣州共出版中文書籍、刊物 42 種,其中 29 種為宗教宣傳品,占總數 69%”.①廣州的宗教著作主要出版者是粦為仁、哈巴安德、合信?;憺槿食霭娴淖诮讨饔小恶R太福音傳注視》、《奉勸真假人物論》,哈巴安德有《耶穌教要理問答》、《新約史記問答》、《耶穌正教問答》、《幼學四字經》等,合信有《上帝辯證》、《禱告式文》、《問答良言》等。因為傳教散發所需,這些書籍中,十幾頁的小冊子居多。
傳教士進入福州的時間是 1844 年,此后至“1860 年以前,傳教士在福州出版各種讀物凡 42 種,其中宗教讀物 26 種,占 61.9%”.②福州的傳教士中盧公明是活動最頻繁、出版書籍最多的一位,他所出版的書籍,大多數都是和宗教有關的,抱有勸人入教的目的,如《神十誡注釋》、《鄉訓》、《耶穌教小引》等。另一位傳教士麥利和在福州也曾出版了 4 本書,全都是宗教作品,分別是:《覺世文》、《祈禱文》、《受洗禮之約》、《美以美教會札書》。
廈門的出版事業在五口中比較具有代表性,它是五口中出版書籍最少的,直到 1860年,傳教士在廈門出版總共出版了 13 種書,并且除了一本語言方面的《廈門話拼寫書》,其他 12 本都是宗教書籍。這些書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幾乎沒有四處散發的小冊子,多為大部頭的著作,如施敦力約翰的《新舊約全書節錄》,分為上下兩冊,有 204 頁之多。
因為寧波華花圣經書房的建立,所以整個這一期間,傳教士在寧波出版的書籍較多,據熊月之考證:“從 1844 年到 1860 年,傳教士在寧波出版的各種書籍雜志,確切可考的有 106 種(其中 1 種在華花圣經書房建立以前已出版),其中屬于基督教義、教禮、教史、教詩的 86 種,占總數 81%,屬于天文、地理、歷史、經濟、風俗、道德、語言等方面的,有 20 種,占總數 19%”.③這其中,宗教類比較有影響力的有丁韙良的《天道溯源》等。這本書是丁韙良根據他在寧波傳道時主持晚間布道的講演稿匯集而成的,反映了他當時的傳教思路,后來這本書影響很大,多次重印。
上海是開埠后發展最快的城市,由于墨海書館的建立,上海的出版書籍較多。以墨海書館為例,“從 1844 年到 1860 年,傳教士在上海共出版各種書刊 171 種,屬于基督教義、教史、教詩、教禮等宗教內容的 138 種,占總數 80.7%”.①當時墨海書館出版的書籍,直到 1851 年之后才不單純出版宗教書籍,那是因為當時麥都思、施敦力約翰等人剛剛翻譯《圣經》結束。由此也可以看出,宗教書籍的出版在傳教士的翻譯事業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2)自然科學類
鴉片戰爭后的一段時間內,傳教士在華進行西學翻譯的自然科學書籍大都集中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領域。選擇這一時期出現的代表性自然科學譯著簡單介紹如下:數學方面有《算法全書》、《數學啟蒙》、《續幾何原本》、《代數學》和《代微積拾級》。
《算法全書》是英國傳教士蒙克利為香港保羅書院編寫的教科書,1852 年在香港出版,其重要內容就是數學中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此外還涉及分數、小數、比和比例等。因為是一本教材,所以附有練習題及答案,這是在中國流通的第一本西方體系的數學教材。
《數學啟蒙》是上海墨海書館出版的一本數學入門書,主要內容也是加減乘除,分數以及平方、立方等算法,后來被許多學校采納應用為教科書?!独m幾何原本》是翻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后 9 卷,該書前 6 卷已由利瑪竇與徐光啟在明末譯出,這 9 卷是偉烈亞力與李善蘭合譯的?!洞鷶祵W》也是偉烈亞力與李善蘭合譯,主要內容是關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級數和對數的應用等初等代數問題?!洞⒎e拾級》同樣是偉烈亞力與李善蘭合譯,是近代輸入中國的第一部高等數學著作。書中的系數、函數、橢圓、微分、積分等名詞,都是首創并應用至今。
物理學方面,主要有《重學淺說》與《重學》兩書?!吨貙W淺說》由偉烈亞力與王韜合譯,于 1858 年由墨海書館出版。書中簡要介紹了力學的基本知識,如力學的由來,力學的分類等,此外還介紹了物理學的科學家,如阿基米德、瓦特等,對中國而言,意義非凡?!吨貙W》由艾約瑟與李善蘭合譯,出版于 1859 年。主要內容是剛體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和運動學等。該書是“近代介紹進中國的第一部比較系統的西方力學著作”.②對中國近代物理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天文學方面的貢獻較以往而言,可以說是劃時代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天文略論》、《天文問答》與《談天》三部著作?!短煳穆哉摗?,作者合信,出版于 1849 年,是鴉片戰爭以后最早較為系統地介紹西方近代天文學的著作。書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地球論、晝夜論、行星論、日離地遠近論、日體圓轉論、各國土地人物不同論、四大洲論、萬國人民論、地球亦行星論、潮泛隨月論、水星論、金星論、火星論、彗星論等。它全面介紹了當時西方天文學的成果,可以說是最為全面和及時的?!短煳膯柎稹肥敲绹鴤鹘淌抗桶驳滤?,顧名思義采用問答體,內容一部分時西方天文學普通常識,另一部分是物理學的知識,但又屬于傳統中國的天象,比如日蝕月蝕、風雨成因、彗星等,在當時由一定啟蒙作用。最全面的西方近代天文學知識介紹,應屬 1859 年在上海出版的《談天》。
該書由偉烈亞力與李善蘭合譯。與前兩書不同,該書是一本學術譯著,而非科普讀物。書中有偉烈亞力與李善蘭的序言,對中西方天文學進行了樹立,并且對中國的一些弊端進行了批評。該書在學術界獲得了極大認可,梁啟超等人對此評價極高。
除了這幾類,當時自然科學類的主要著作還有《博物新編》與《植物學》。前書作者合信,書中含 3 部分,第一部分相當于物理學;第二部分及前述《天文論略》,第三部分是《鳥獸略論》。該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因此問世以后受到重視,徐壽曾參考書中記載,仿制除了蒸汽機?!吨参飳W》由韋廉臣、艾約瑟與李善蘭合譯,是近代中國最早一部介紹植物學的譯著,許多名詞都是首創,對中國近代植物學形成有重要意義。
(3)醫學類
近代西學東傳中,醫學類的書籍有 4 部,《全體新論》、《西醫略論》、《婦嬰新說》與《內科新說》,作者是同一人,都是倫敦會傳教醫師合信。
合信(1816- 1873),英國傳教士。1839 年受倫敦布道會派遣來華傳教,先后主持澳門醫院、香港醫師布道會醫院。1847 年底赴廣州行醫和傳教,1848 年成立惠愛醫館。行醫期間他積極培養中國助手、譯述西醫著作。1857 年,合信到上海主持仁濟醫館。此時撰寫《西醫略論》、《婦嬰新說》和《內科新說》三本醫書。1858 年離開上海返回英國。
合信的《全體新論》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西方人體解剖學的著作,1851 年出版。主要內容是介紹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比如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等等,該書在當時就得到了廣州人的認可,隨后被翻刻,傳播廣泛,對中國影響深遠。
《西醫略論》、《婦嬰新說》與《內科新說》三本書,都是合信撰稿、管嗣復潤色出版的著作,這三本書“皆發明《全體新論》,以廣其用”.①《西醫略論》是關于西醫的基本介紹,1857 年出版。該書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總論病癥,第二部分分論各部位病癥,最后一部分論方藥?!秼D嬰新說》,1858 年出版,73 頁,是關于婦科、兒科的醫書?!秲瓤菩抡f》,1858 年出版,共 233 頁,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專論病癥,總論病理及治法,諸如飲食消化論、血運行論、醫理雜述等,下卷備載方劑藥品,分東西本草錄要、藥劑與藥品等。
(4)史地類
地理學、地質學和歷史學方面的譯作有《地球圖說》、《地理全志》、《亞美理駕合眾國志略》和《大英國志》。
《地球圖說》是鴉片戰爭后在中國出版的第一本關于世界地理的介紹性著作,編者祎理哲,出版時間是 1848 年。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共有 53 頁。該書前幾頁是世界各國的國旗圖樣。書中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位置、人口、物產、風俗和其他特點。書中配有插圖,圖文并茂,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1856 年,該書被擴充到 114 頁,改名《地球說略》重新出版?!兜厍驁D說》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準確性較高。因此它在中國知識界頗有影響。魏源在他的名著《海國圖志》中,征引《地球圖說》初刊本凡 34 處。
《地理全志》是由慕維廉編著,由墨海書館于 1853 年到 1854 年間出版一本地理學著作,包含歷史內容。該書共 365 頁,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有 5 冊,主要內容是政治地理,參考了《地理備覽》、《瀛寰志略》及米勒爾的英文著作《地理全志》;下卷有 15 冊,書中的主要內容是世界各國的地貌地理和歷史地理,具體內容有地球形勢大率論、水陸分界論、洲島論、山原論、地震火山論、平原論、海洋論等。此外,《地理全志》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即:在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形勢時,《地理全志》對該地的歷史沿革介紹比較簡略,對當地風土民情等記載詳細。
1855 年在香港出版的《地理新志》是英國傳教士羅存德(Wilhelm Lobscheid)編著的,是一本只有 19 頁的小冊子。羅存德于 1848 年 5 月被派到香港,主要在香港、廣州一帶傳教。該書是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的第一部分。書中的主要內容是:地球的相關理論、世界東西半球地圖、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兩國地圖,書中最后還有一幅蒸汽機圖。
慕維廉與蔣敦復合譯的《大英國志》是英國學者托馬斯·米納爾所著的一本歷史書,該書于 1856 年由墨海書館出版。該書共 322 頁,分為 8 卷:第 1 卷至第 7 卷詳細介紹了英國的歷史,先后接受了英國的開國、英國投降羅馬,一直到英國維多利亞王朝時期,第 8 卷介紹英國的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概況,包括政治制度、刑法、教會、財賦、學校、軍事、農商、地理,等等。慕維廉在所撰“例言”中,特別介紹了當時還不太為中國人所知的世界各國政體情況:“天下萬國,政分三等:禮樂征伐自王者出,法令政刑治賤不治貴,有國者西語曰恩伯臘(譯即中國皇帝之號),如中國、俄羅斯及今法蘭西等國是也;以王者與民所選擇之人共為政,君民皆受治于法律之下,有國者西語曰京(即王,與皇帝有別),泰西諸國皆有之,而英則歷代相承,俱從此號;又有無帝無王,以百姓推立之一人主之,限以年數,新舊相代,西語曰伯勒西敦(譯即為首者之稱),如今之合眾部是也?!雹偕厦娼榻B的這些地理、歷史類著作,都是傳教士以中文形式,參考西方作品或者直接將西方作品翻譯過來。這些著作對中國知識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同時,這些著作是近代中國西學東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了解世界歷史地理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持。
3.傳教士西學翻譯的特點
近代西方來華傳教士最為近代以來西學東傳工作的最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就傳教士本身而言,他們作為翻譯活動的組織者,在題材選擇等方面,體現出了當時傳教士這一團體進行西學東傳的特點。就傳教士翻譯出來的作品來看,他們的作品在整個近代中國西學東傳工作中有著鮮明的特點:
一是傳教士的西方翻譯對象以宗教學教義宣傳為主,間或介紹近代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地理、生物等知識。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大開埠的城市中,各地所印西方傳教士的著作,無論何地,宗教類著作都占到 60%之上??茖W知識與宗教一起相輔相成,兩者共同打開了中國人的疑惑,吸引了普通民眾以及一批有知識的中國知識分子。因為這一時期是近代中國西學東傳的肇始時期,因此傳教士們將宗教與科學聯系在一起對中國民眾進行灌輸的做法,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
二是傳教士翻譯了一批自然科學類書籍,創造了一批中國近代自然科學方面的第一。合信編譯的《全體新論》等書,是輸入中國的第一批近代西方醫書,蒙克利的《算法全書》是第一本中國近代出版的數學教材,艾約瑟與李善蘭合譯的《植物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本介紹西方植物學知識的著作,還有天文學方面哈巴安德的《天文問答》及合信的《天文略論》都是一一批介紹西方天文的著作。由此可見,西方來華傳教士這一時期在華翻譯的一大特點是:除去宗教書籍外,翻譯了大批近代自然科學技術書籍,這些自然科學書籍創造了很多中國的第一。
三是譯書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在中華傳播福音。我們在前面介紹到裨治文等人時,曾經認識到,他們之所以編著近代史地類著作,詳細介紹世界地理知識和西方歷史政治,是為了打破中國人心中的天朝上國意識,撲滅其自大的印象。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一是為了破除中國人的迷信觀念,二是為了對中國人將其近代科技成果視為奇技淫巧進行辯解。這一切的根本,對西方傳教士而言,是為了摧毀中國人的精神抵抗壁壘,是為其進行傳教活動提供基礎。
四是翻譯的方式,主要以西述中譯為主,也就是由傳教士進行口譯,由中國學者進行筆述。這就開啟了一種新的翻譯方式。比如李善蘭在墨海書館時期,先后與偉烈亞力、艾約瑟、韋薕臣等傳教士合作,翻譯出了《幾何原本》、《代數學》等科學書籍。這一問題將在后文中專門論述,此不贅述。
4.中國知識分子在西學翻譯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代中國在西學東傳過程中,由于傳教士們漢文不精,尤其是對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掌握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幫助,其中比較出名的比如李善蘭、王韜、管嗣復、張福僖等人。他們在整個西學東傳過程中參與傳教士的西學翻譯,占據重要地位,還將成果積極介紹推廣,此外還積極仿照既有成果進行應用。
第一,參與翻譯。近代中國的西學東傳以西譯中述為主,即西人口譯,中國學者筆述。這是中西互補的一種方式,要求中西學者都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背景。這方面的突出人物有李善蘭、王韜、管嗣復、張福僖等。他們是第一批接觸、理解西學的中國人。
例如李善蘭,先后與偉烈亞力、艾約瑟、韋薕臣等傳教士合作,翻譯出了《幾何原本》、《代數學》等科學書籍。成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科技工作者。但是當時的環境下,他們整天與洋人為伍,遭到人們的不解和唾罵。盡管如此,他們依舊致力于西學翻譯工作,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底線,比如曾與合信亦同翻譯《西醫略論》《內科新說》以及與裨治文合修《美理哥合省國志略》的管嗣復,就只是翻譯科技書籍,他曾拒絕了裨治文對合譯《舊約圣經》的邀請,并對王韜說過:“我終生不譯被教中書,以顯悖圣人”.①這也是當時參與西學翻譯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一種心態。
第二、介紹研究。近代西學東傳中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僅參與到西學翻譯中,有時還是主動介入并且懷著尋找科學發展科學的心思從事這項活動的,他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善蘭在進入墨海書館前,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科學家,他主動到西方傳教士那兒詢問是否有相關科學書籍并留下進行翻譯工作,其出發點就在于那份對科學的追求。
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首先他介紹了很多門西方學科,比如數學、牛頓力學、天文學等;其次他創譯了大批新式名詞,如代數學、幾何學、微積分、細胞等等,沿用至今。再次,他在相關領域有著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數學方面尖錐術的創造。李善蘭在西學翻譯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經大大超越了一個普通翻譯者所做的,他是科學的研究者。
第三、仿照應用。這包括仿照西方翻譯著作進行譯著和根據書籍進行仿照應用兩個部分。一是在與西方人的合譯中,逐漸領略相關知識,自己進行相關知識性普及活動。
王韜在與西方人合作時,平日留心甚多,自己也另外編成了幾本書,如《西學圖說》、《西學原始考》、《泰西著述考》。這就超出了僅僅配合西方傳教士翻譯西書的范疇,而是已經到了獨立進行西學傳播的境界,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二是根據西學東傳的成果,進行實際的應用訓練,比如王韜就曾根據圖紙仿造過蒸汽機。這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知識西學東傳后帶來的一種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