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對中國的近代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有積極性的影響,也有消極性的影響。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打擊和抑制中國民族資本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鴉片戰爭開括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睜眼看世界”。鴉片戰爭后,中國人開始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機器設備,這些機器設備對中國近代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對中國企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動我國近代企業的發展。此外,鴉片戰爭客觀上促進我國近代技術人才的培養。
2.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化的雙重作用
2.1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史的消極作用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賦予西方國家特殊的權利,擴大西方國家在我國的資本勢力,占領中國市場,打壓中國的民族資本,抑制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使中國失去經濟命脈。
據相關資料統計,1894年,在我國資本總額中,西方國家在華資本占60.7%;1913年,在我國資本總額中,西方國家在華資本占80.3%;1920年,在我國資本總額中,西方國家在華資本占70.4%;1936年,在我國資本總額中,西方國家在華資本占78.3%。從總體來看,在我國資本總額中,西方國家在華資本約占60~80%。這些資本主要集中于中國近代企業中,處于半壟斷即壟斷的地位,相反,中國民族企業,由于其占有的資本較少,因此其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遭到西方企業的多方排擠,其處境十分困難。
廣州、上海是英國等西方國家最早侵占的地方,英國在廣州與上海等地創辦多個近代船舶修造廠,這些船舶修造廠長期壟斷廣州與上海等地的船舶修造工業,使中國舊式造船業紛紛陷入破產的困境,同時對中國民族資本所創辦的新式造船業也有著沉重的打擊,抑制其發展與壯大。發昌機器廠是我國上海最早的民族資本企業,但由于英國船舶修造廠的壟斷與抑制,最終在1899年被英國耶松船廠吞并。福州與武漢也出現早期外國資本,如俄國人在福州與武漢創辦多個茶磚廠,打擊與抑制福州與武漢的民族資本茶廠。
20世紀后,西方國家逐漸壟斷我國的近代煤礦,大力打擊和抑制我國民族資本所經營的中小煤礦企業,使其面臨著破產和被吞并的處境。除了民族資本經營的中小型企業外,北洋政府與清政府所創辦的中大型煤礦企業,也因為西方資本的打擊與抑制,而面臨著破產和被吞并的處境,其中,灤州煤礦與開平煤礦被英國資本吞并的過程便是典型的代表。
據資料顯示,1896年至1914年之間,在中國鐵路運輸方面,西方國家所投入的資本總額超過2.92億美元。在1萬多公里鐵路的修筑中,有超過90%的資本為西方資本。即使是北洋政府與清政府所修筑的鐵路,其資本的大部分也是借外國資本。對此,中國出現“商辦鐵路”的呼聲一浪高一浪,但西方資本過于強大以及清政府勾結外國,致使呼聲雖高,但仍無任何作用,中國境內的民族資本鐵路仍然比較少。
在金融市場方面,鴉片戰爭以后,英國匯豐銀行長期壟斷我國的金融市場,致使我國的民族金融市場發育緩慢。鴉片戰爭使西方國家控制我國的經濟命脈,嚴重阻礙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2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史的積極作用
2.2.1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睜眼看世界”
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一直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無需與其它國家進行經濟貿易,因此出現“夜郎自大”與“惟我獨尊”的思想。鴉片戰爭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承認自己的落后,探索“師夷長技”與“西學東漸”等多種救國之路,走上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道路,引進機器,帶動中國近代工廠的發展。
2.2.2引進機器,促進中國近代工廠的發展
中國傳統的經濟社會主要為自然經濟,即傳統的家庭手工經濟,機器使用程度非常低,經濟發展速度緩慢,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的機器被進入到工礦以及交通等多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快我國近代化的步伐。
據相關學者研究,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其經濟從簡單的手工操作逐漸發展為機器工業,從手工到機器約用了三個世紀的時間。而對于中國而言,近代機器工業的的產生直接跳過了前兩個世紀,直接從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移植過來。比如,洋務派創辦的江南制造局,從籌備工作至工廠建成,約用3年的時間,與英國機器工廠的創辦時間相比,其時間縮短100倍以上。中國近代機器工廠創辦過程中,除了引進西方國家先進機器,參照西方國家創辦工廠的相關經驗外,中國人還經歷一段摸索歷程。對于西方國家的炮船,曾國藩最初的想法很簡單,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投入使用,即“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土,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7卷,第6頁。)因此,1860年,曾國藩于安慶內軍械所處,正式委托華蘅芳與徐壽等人,對西方國家的炮船進行“簡單”的手工仿造。之后手工仿造出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架蒸汽發動機,緊接著又仿造出木殼輪船,即“黃鵠”號,手工仿造看似很順利,但試航結果顯示“行駛遲鈍,不甚得法”,證實其簡單的手工仿造的思想是錯誤的,因此,曾國藩不得不改變工廠發展的策略。1863年,曾國藩派曾在美國留過學的容閎前往美國購買相關的機器,即“制造機器之機器”,正式引進西方國家生產的機器,創辦中國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除了曾國藩,李鴻章也經歷過一段摸索階段,在江南制造局創辦的前幾年,李鴻章前后共派丁日昌、韓殿甲已經英國人馬格里,于蘇州和上海等地創辦多個洋炮局,通過手工仿造開花炮彈等多項軍用品,以備清軍使用。此外,左宗棠也在不斷的摸索,在福州船政局創辦的前幾年,左宗棠已經在杭州西湖等地想通過手工仿造創造出小型輪船,但結果失敗。因此,可以說西方國家的機器設備、近代生產技術大大縮短了我國創辦近代工廠的摸索時間,在引用西方國家的機器設備后,于19世紀60年后期,曾國藩及李鴻章成功創辦江南制造局,左宗棠成功創辦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與福州船政局是我國近代史上大型的軍事工業基地,對我國近代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江南制造局與福州船政局的成功帶動了我國近代工廠的發展,緊接著,蘭州織呢局、開灤煤礦局、上??棽季?、輪船招商局等多個大型的近代機器工廠逐漸投入使用,為我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個角度分析,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我國近代工廠的發展,為我國近代工業的起步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