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的軍事因素分析
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關鍵詞
一、清軍兵力多而分散,英軍兵力少而集中
二、清軍武器裝備落伍,英軍武器裝備精良
三、士兵素質低下,軍官缺乏指揮藝術
四、清軍對敵情不了解,戰略方針不明確、不堅定
參考文獻
致謝
以下是正文
摘 要: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通過中英兩國軍隊的分析,不難發現,與英軍相比清軍的兵力分散,武器裝備落后、士兵素質低下、將領缺乏指揮藝術、戰略方針的不夠明確和堅定。上述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決定了清軍的軍事實力遠不如英軍,相差懸殊的軍事實力又導致了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
關鍵詞:鴉片戰爭;軍事;英軍;清軍
19世紀早期,英國為了扭轉在對華貿易中所處的不利局面,開始大規模的向中國走私鴉片。大量鴉片的流入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并且危及到清政府的統治。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的措施迫使外國商人交出非法走私的鴉片,并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銷毀。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借口“虎門銷煙”,發動侵略戰爭,即鴉片戰爭。后來,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利,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失敗是成功之母,認真分析鴉片戰爭失敗的軍事原因原因有助于避免悲劇重演。從軍事方面分析清政府戰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軍兵力多而分散,英軍兵力少而集中
軍隊數量是一個事關戰爭勝負的因素,在雙方軍隊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軍隊的數量越多的一方戰勝的可能性就越大。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中英雙方的軍隊總量、參戰軍隊的數量和具體戰役中雙方軍隊數量的對比。
1、雙方軍隊總量對比。清政府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常備軍,當時清政府的軍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大家熟知的八旗軍和綠林軍,綠林軍的數量是六十萬左右,八旗軍人數雖不及綠林軍但也有二十多萬。由此可見,當時清政府的軍隊總數數不下八十萬。據茅海建先生考證:“英國的兵力要小得多,正規軍約十四萬加上擔負內衛任務的國民軍六萬,總兵力僅二十萬左右。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4?!盵1]
2、雙方實際參戰兵力對比。雙方實際參戰的部隊數量的對比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當時英國經營著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又是遠離本土作戰,不可能將全部兵力派往中國作戰。在鴉片戰爭的初期,英國派往中國的軍隊海陸兩軍相加才大約七千人。與清軍相比大概是1:110。英國在戰爭中不斷增兵,到戰爭的末期英國的遠征軍人數雖然達到兩萬人,但與清軍相比大概是1:40。
3、具體戰斗中雙方兵力對比。通過前兩段的分析,似乎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在兵力上似乎是占有很大優勢的,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在各次具體的戰斗中清政府在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很不明顯,有時甚至是處于劣勢。例如在定海戰役中,“葛云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率五千人分據把守, 璞鼎查率英軍約四、五千人向定海發動進攻”[2] 再如,在鎮江之戰中, “侵略軍來勢洶洶,兵力強大,擁有大小船艦76艘,載海陸軍士兵1.2萬多人,炮725門。鎮江軍則僅有旗兵1583名,后臨時從外地調集綠營軍2700名駐守西南郊?!盵3] 無論是在常備軍總量還是參戰部隊總量都占絕對優勢的清軍,為什么在具體戰役中在兵力方面不占優勢呢?
從英國方面來說,英國軍隊總量雖少,但卻可以集中兵力。英軍的海軍船堅炮利,占有絕對優勢\\(下文詳細論述\\),英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英軍可以在我國幾千里的海岸線的任意一點發動進攻,可以在海岸線的任意一點開辟戰場。相反,清軍就必須在沿海六七個省處處派兵防御,這也極大地削弱了清軍在某一戰場的兵力;
同時,艦船的廣泛使用,使英軍的調兵速度比清軍的調兵速度快很多?!爱敃r英國海軍艦船從南非的開普敦駛至香港約六十天,從印度開來也不過四個多月”。[4]蒸汽機的出現,輪船的使用,又大大加快了英軍的速度。1841年英軍的全權代表乘坐輪船從孟買到澳門僅用了二十五天。當時英國英軍的一名士兵在定海打完一戰,幾天之后又可以出現在廣州的戰場,不久之后他又會在福建的戰場上參加戰斗。英軍可以重復使用其有限的兵力,使其兵力出現倍增效應。而當時清政府的調兵速度則十分緩慢。
從清朝方面來說,清軍總量雖然多,但是不能在某一地點集結起大量的部隊。清軍不是單純的國防軍,它既擔負了國防軍的職責,同時有擔負了內衛部隊和警察的職責。由于承平日久,鴉片戰爭前夕清軍主要是擔負內衛部隊和警察的責任?!氨Wo官府衙門,維護社會治安,彈壓刁民土匪,負責把關收稅就成了清軍士兵的日常生活?!癧5]。從政治方面來說,清王朝是少數民族\\(滿\\)統治的一個極度專制的政府,即使有少數相對集中的八旗軍\\(滿族\\)也是為了監視相對分散的綠林軍\\(漢族\\)。
二、清軍武器裝備落伍,英軍武器裝備精良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應經進入火器時代,清軍則仍處于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據蕭致治先生研究:“其比例各軍不完全一致,大體上來說有百分七十到八十的士兵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盵6]據矛海建先生考證:”就全國而言鳥槍手與使用刀矛弓矢的士兵的比例大概為5:5.”[7]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清軍使用火器的人數占不到全國軍隊總量的一半。在鴉片戰爭中刀矛弓失等冷兵器的作用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主要比較雙方的火器。
1、清朝陸軍火器落后。清軍的火器以鳥槍、抬槍和大炮為主,但是中國的這些火器相對于西方來說是十分落后的?!爸柳f片戰爭時清軍使用的火器主要不是有中國發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夷炮等西方火器式樣?!盵8]由此可見,清軍的火器要比英軍的火器落后二百余年。這些老式的洋槍洋炮與英軍的新式火器相比有以下幾個缺點。第一、十分笨重,使用非常不便。例如鳥槍需要兩個人合力才能使用,一個士兵以半蹲的姿勢用肩膀扛起兩三米長的槍桿,另外一個士兵站在前一個士兵身后瞄準發射。第二、射速慢,射程近?!氨▲B槍射程約100米,射速為1至2發每分鐘。英軍布倫威爾克式前裝滑膛槍的射程是約300米,射速是三至四發?!盵9]第三、殺傷力小。英軍在鴉片戰爭時期使用的有實心彈、散彈、爆破彈。而清軍只能使用效能最差的實心彈\\(一種圓形鉛球或鐵球不會爆炸\\)。關于虎門大戰的一段論述足以說明開花彈的威力之大?!傲駨椫醒b進了炸藥,在落下時呼嘯爆炸,由飛散的鐵片和沖擊波形成的殺傷力、破壞力是單一的鐵球比不了的。并且,僅僅是落下時的爆炸聲,也足以使初次經歷者產生極大的恐怖感?!盵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