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再度引發人們對"平凡熱"的深深思考。
該劇以孫氏兄弟的命運為主線,講述了黃土地上的一群平凡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演繹著不平凡的奮斗故事。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人性之美、奮斗精神和道德力量,對當前官兵成長成才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理想引領方向,人生的目標需要志向導航。孫少平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就不斷從內心升起,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地生活一輩子,老感覺到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在不間斷地做著遠行的夢".正是憑著這份執著的信念,為了心中的理想,他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古往今來,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是有堅定明確的理想抱負的。然而現在,有些同志一講到理想,總認為太空泛,信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談理想太奢侈太遙遠",其實就是缺少堅定的信仰、遠大的志向和執著的追求,喪失了心中的"導航燈".立志難,難在自勝,不在勝人;立志難,難在立長志,不在常立志。作為軍人,軍營是夢想起航的原點,要立志創業,不立志就業,志向定在從軍報國,目標盯著未來戰場,行動服從一切指揮,自覺把個人夢融入強軍夢;要立志成才,不立志發財,把任務當使命,把崗位當舞臺,把奉獻當本色,努力在部隊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要立志做事,不立志做官,把金錢、名利、地位看輕,把人品、學問、道德看重,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干好本職。
付出才有收獲,成功的路徑需要奮斗支撐。雖然孫少平飽嘗生活之苦,顛沛流離,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即使最后成為平凡的煤礦工,但他奮斗的歷程是鼓舞人心的,面對苦難百折不撓、越挫越勇,這正是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處。不難看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關鍵是人對苦難的不屈服與超越。如果面對困境選擇沉淪、自暴自棄,結果只能遭遇愈加灰暗與不堪的人生。青春只有一次,沒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習主席在與青年談話中也講到,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軍營是青年人的集聚地,更是鍛煉青春的大熔爐,最有無限活力和戰斗激情。
我們學習、訓練、工作、生活中同樣會遇到挫折,但千萬不能太脆弱,經常打退堂鼓,那就永遠干不成事業,這是基本的規律。人生無非就是一個"韌"字,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甘為命運的玩偶。只有投身強軍實踐,苦練殺敵本領,爭當訓練標兵,在奮斗的路上毅然前行,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人生的寬度在拓展,當兵的價值在提升,最終自己將成為有用的軍事人才。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斗。
人格成就崇高,博愛的境界需要仁善積淀。孫少平省吃儉用,把幾年積攢的工資悉數寄給家里和妹妹,即使在別人眼里是他"仇人"的郝紅梅因偷手帕被抓起來后,他也心急火燎地去解救。孫少安在生活有所改善后,面對鄉人的求助,他都會盡量幫助。孫氏兄弟這種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的境界是一種博愛的精神,一種寬容的胸懷。古語云: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能載物。"仁善是人性的太陽,它在人世間的速遞能驅散所有的冰冷;寬容是道德的月亮,它在心靈中的閃光能照亮所有的黑暗。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見利就爭,見問題就躲,不比奉獻比享受,不比工作比瀟灑,為人斤斤計較,就怕自己吃虧,結果越比越失衡,越比心胸越狹窄,最后迷失了方向。我們要學會感恩,常思父母的養育之恩、組織的培養之恩、戰友的幫助之恩,懂得知恩圖報、知榮明恥、知責思為;學會助人,主動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服務,為他人添彩,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友善就多一份崇高;學會寬容,能容人之長、用人之長,能容人之短、不計其短,能容人之過、允許犯錯,做一個有度量、有內涵、有魅力的人。
強大源自內心,精神的陽光需要樂觀向上。人的一生如果能用篩子篩選,就會發現困難的事永遠篩不完,憂慮的事一輩子濾不盡。孫氏兄弟有一種先坦然接受再頑強奮進的務實態度,即使再大的困難也對生活無比熱愛,在逆境中歷練了心智,在自信中獲得了動力,正是靠著內心完勝和樂觀心態給了自己無窮的正能量。青年官兵成長在改革開放后的好時代,從小就缺乏艱苦環境的錘煉,缺乏心理調節的情緒管控,缺乏自知自勵的理智心態,往往在復雜的社會浪潮中容易思想庸俗、思想脆弱、思想浮躁和思想懶惰,出現精神"霧霾".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要有光亮,僅靠太陽是不夠的,心靈還要有陽光。"
陽光心態,蘊含著生命的神奇,是一種積極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所以,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可以改變心態;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心境。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平凡和平和之心,時常用陽光心態來蕩滌自己的心靈,淡泊名利、心無雜念、向上向好、見賢思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笑對人生才能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