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馬漢是 19 世紀后期美國最著名的海軍思想家,他提出的“海權論”順應了 19 世紀后期美國經濟快速發展而謀求海外擴張的需求,從而為美國海軍建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著重探討馬漢的思想對美國海軍建設研討和實施的影響,強調馬漢思想的作用,以希對我國海權發展有一些借鑒意義。
一、馬漢的“海權論”思想
19 世紀后期馬漢在他的著作《海權論》中提出了海權論思想?!昂唷卑瘩R漢在他著作前言中的定義即“利用海洋及控制海洋”.馬漢認為海權在國家盛衰過程中的意義主要體現為:“海權是一個國家繁榮和強大的中心環節”.[1]海權論的核心就是強調國家必須對海洋有強有力的控制,而強大的海軍是一個國家實現海上霸權的支柱。馬漢主張一支強大的海軍必須是一支裝備有大英寸口徑火炮的巨型戰列艦組成的海軍,并且要保持對敵優勢,可以在海上積極進攻與機動作戰。
在擴張方向上馬漢主張美國向太平洋擴張,奪取太平洋上的島嶼薩摩亞和夏威夷,控制巴拿馬地峽。[2]
二、馬漢的思想對美國海軍建設研討和實施的影響
1. 重建海軍前的美國海軍狀況
19 世紀后期的美國要想向太平洋地區擴張,首先必須得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而美國海軍受內戰后一直實行防御戰略等因素的影響,力量很弱。美國人曾在 19 世紀 80 年代猛醒而極為震驚地發現,他們的海軍竟像他們的《陸海軍雜志》中所稱的那樣,是“一堆雜亂無章的海上廢物”.[3]
總體說來美國海軍在世界上僅處于二流水平,排在了中國和智利后面,技術水平上更是遠較歐洲列強落后。
2. 馬漢的思想對國會海軍建設研討的影響
馬漢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為與歐洲強國重新分割殖民地,馬漢提出的海權論鼓吹美國建設一支強大海軍,而作為馬漢政界的朋友,支持海權論的西奧多·羅斯福和亨利·C·洛奇則把馬漢思想的福音傳播到它會起最大作用的立法會議和行政機關各部門。[4]
從而為美國海軍大張旗鼓的擴張提供了理論依據。
1889 年受海權論影響的海軍部長本杰明·特雷西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忠實地反映了馬漢海權論的觀點,指出力量遠不夠強大的美國海軍需要建設成一支戰斗力量。而海軍建設必須要大量的資金,要想得到財政資金必須得到國會的批準。19 世紀 90 年代前期在美國國會中民主黨人占到了大多數,而民主黨人向來是不熱衷于海外擴張的,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他們“丟棄了哈里遜政府吞并新的夏威夷共和國的努力,但是國會中足夠多的人都知道了馬漢并以民族主義的熱情接受了他的思想,故而他們在 1895 年投票同意再造戰列艦”.[5]
在馬漢思想的影響下,議員們大多都認識到海權要靠強大的海軍艦隊來維護,而海軍力量的弱小與美國國內經濟發展快速上升的不平衡更使其成為最需發展的對象,到后來甚至出現了“建設海軍,直到用完國庫里的最后一塊美元”[6]的呼聲。1890 年國會徹底放棄了傳統的大陸政策和孤立主義,開始全力打造一支現代化的海軍。[7]
為此美國政府每年撥出大量資金用于制造軍艦,并呈不斷遞增趨勢,到了羅斯福時期,他斥巨資大力擴充海軍,聯邦政府用于海軍的支出迅速增加,最多的時候,聯邦政府光用于海軍的支出就達到了總支出的二成以上。
3. 海軍建設的具體實施
美國內戰后最初的海軍建設始于 19 世紀 80 年代。
1883 年,國會通過了關于撥款造艦的提案,組成了一支“白色艦隊”,成為一支用鋼鐵和蒸汽動力武裝起來的現代海軍的開端。[9]
進入 90 年代時,美國海軍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戰略上已經開始轉變為積極向外進攻的戰略而不再是 80 年代的防御。1890 年的海軍法案中批準建造了3 艘“近海航行戰列艦”,這幾艘戰列艦噸位達到 10000 噸以上,“重炮臺有四門十三英寸大炮”,[10]威力較強。兩年后還批準了一艘戰列艦,這四艘較大型的戰列艦到 1898 年美西戰爭之前已經建成,并且成為艦隊的骨干力量,對美西戰爭中海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經過不斷擴充,軍艦數量增加,而且噸位更大,大炮門數更多,口徑也越來越大。到 1900 年時,美國海軍已成為當時僅次于英法海軍的世界第三大海軍。
進入 20 世紀后,對外的成功堅定了美國建設“大海軍”的信心,海軍繼續得到擴充,到一戰前,美國建成一流的戰列艦 39 艘,成為公認的世界海軍強國之一。
參考文獻:
[1]( 美) 馬漢著,肖偉中、梅然譯 . 海權論 . 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76.
[2]( 美) 艾·塞·馬漢著,蔡鴻干、田常吉譯。 海軍戰略。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前言第 2 頁 .
[3]( 美) 塞繆爾·E·莫里森等合著,南開大學美國史研究室譯 . 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317.
[4]同[3]注,318.
[5]( 美) 拉塞爾·F·韋格力著,彭光謙等譯 . 美國軍事戰略與政策史 . 解放軍出版社,1986,221.
[6]楊生茂、劉緒貽 . 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 1861 - 19 世紀末)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24.
[7]劉中民 . 海權發展的歷史動力及其對大國興衰的影響 .太平洋學報,2008,5,74.
[8]張國慶 . 進步時代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33.
[9]同[5]注,203.
[10]同[5]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