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屯墾思想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屯墾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長期屯墾實踐的科學總結。從時間上講,黨的屯墾實踐歷經了從井岡山時期到十八大后的今天,近九十年的風雨歲月;從空間上講,黨的屯墾事業從根據地鞏固、解放區建設直至以生產建設兵團形式進行的大規模屯墾,它遍布全國眾多省\\(區\\);從實踐主體上講,屯墾隊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單一的軍隊屯墾到屯墾主體多元化。直至今天,它已發展成為了由數以百萬計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組成的屯墾大軍;從實踐效果上講,屯墾事業不僅在民主革命極端困難時期使我們黨和軍隊得以存在和發展,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全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毛澤東屯墾思想起始階段\\(1921年7月-1937年7月\\)
從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階段的角度理解,“起始”意味著其處于這個科學理論發展的開端。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出現過多種形式的屯墾,毛澤東曾對趙充國的《三上屯田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主張在西北設屯田軍,最初贊成者只十之一二,反對者十之八九。他因堅持真理,后來得以勝利,贊成者十之八九,反對者只十之一二?!保?]
這表明毛澤東熟知并且贊成趙充國的屯田主張,也說明其對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較大影響。后來毛澤東在延安進行大生產運動動員時,多次引用了漢武帝、趙充國等人有關屯田的論述和屯田政策。從客觀講,毛澤東屯墾思想是對我國歷史上屯墾理論的繼承和有區別的發展,較之歷史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科學得多。但較之建國后黨領導的大規模屯墾實踐,這一階段的毛澤東屯墾思想無論是從規模、范圍,還是從作用、影響等方面比較,都只能說是初級階段。
1.毛澤東屯墾思想起始階段的內容構建
第一,屯墾主體“三大任務”的提出。毛澤東把紅軍早期的“三大任務”表述為“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1929年12月,毛澤東在紅四方面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總結了井岡山時期軍隊建設的經驗,明確闡述了人民軍隊的建設原則,指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絕不是單純地打仗的,還要擔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任務,離開了對群眾的宣傳與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任務就失去了意義,也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保?]86
毛澤東深刻闡述了紅軍執行“三大任務”的重要性,雖然“三大任務”總體上是從軍事理論的角度闡述的,還沒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毛澤東屯墾思想,但它為以后“三個隊”思想的產生作了充分的準備。
第二,根據地經濟建設思想的萌芽。毛澤東在領導中央根據地經濟建設時,科學總結了當時經濟工作的經驗,反映了毛澤東關于經濟建設的基本思想:一是通過發展經濟、開辟財源、保障革命戰爭的供給;二是在戰爭環境中有計劃地進行各種必要的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三是將農業生產放在經濟建設工作的首位;四是根據生產力的發展需要,開展互助合作運動,適當改革生產關系,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動員我們的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保?]119
毛澤東強調,現階段經濟建設必須圍繞革命戰爭這個中心任務,只有在國內戰爭完成之后才說得上以經濟建設為一切任務的中心。這闡明了關于經濟建設和革命戰爭的辯證關系。由于根據地建設主要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要保障紅軍的供給與群眾的需求,就必須以農業為中心來發展經濟。為此,毛澤東指出,“在目前條件下,我們不僅需要解決最主要的糧食問題,而且需要解決衣服、砂糖、紙張等日常用品的原料供給問題。因此,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首位”。[2]130-131
這一階段的毛澤東思想主要反映了江西中央根據地時期經濟建設工作的基本要求,表明了毛澤東對組織革命戰爭、進行經濟建設和改善群眾生活等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這是毛澤東屯墾思想中關于經濟工作的萌芽,它將隨著屯墾實踐的深化,發展成為了毛澤東屯墾思想中“生產隊”的內容。
第三,根據地財政思想的形成。毛澤東在革命根據地建設中的財政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展生產。他提出要大力改良群眾生活,大大增強財政收入,把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建立起來,使人民經濟一天天發展起來??梢?,發展國民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是當前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二是節省開支。毛澤東提出,“財政支出,應當節省?!保?]134
他號召廣大干部群眾大興節儉之風,厲行節約,減少財政開支,鞏固根據地經濟建設。三是向剝削者征稅。革命根據地建立初期,當地群眾尚未充分發動起來,革命政權尚未鞏固,打土豪籌款能迅速解決戰爭的經費。當時紅軍區域很小,生產不發達,要以稅收來解決龐大的軍政費用開支顯然是不現實的,當然依靠打土豪籌款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只是一種戰時的、臨時的政策。在財政問題上,毛澤東強調以發展經濟作為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雖然主要是從經濟的角度談財政工作的政策方針,但與毛澤東的屯墾思想有著密切聯系,表明其對進行經濟建設和鞏固根據地有了新的認識。
在黨領導下的早期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初步提出了紅軍的“三大任務”,并根據實踐經驗作了一些理論探索和總結。盡管當時毛澤東屯墾思想還沒有形成,但已有了重要萌芽,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特色。
2.毛澤東屯墾思想起始的邏輯理路
屯墾事業作為中國革命事業的組成部分,它必然要服從和服務于中國革命在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而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毛澤東屯墾思想,必然深刻地反映出了當時的時代特征。作為科學理論,它有著自身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和過程,那么到底如何界定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點呢?結合一些專家和學者對這個問題所做的有益探索[3],可以得出:人民軍隊執行“三個隊”的任務構成了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點。原因如下:一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實踐主體,這就決定了毛澤東屯墾思想的產生只能在人民軍隊產生之后,而不是在其產生之前。二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點與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執行“三個隊”的任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梢哉f,毛澤東屯墾思想的產生是與人民軍隊執行“三個隊”的任務同時起步的。因此,研究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點離不開對人民軍隊執行“三個隊”任務的認識。
毛澤東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中談到服從戰爭時指出,“只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面的工作,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使我們順利地開展軍事上的進攻?!保?]120
當時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人民軍隊所執行的“三個隊”任務,必須是以“戰斗隊”作為“三個隊”的主導,人民軍隊當時擔負“生產隊”任務做經濟工作,擔負“工作隊”任務做群眾工作,都是為了服務于軍事上消滅敵人,都是為了更好地承擔起“戰斗隊”的任務。毛澤東屯墾思想在這個時期的內容主要是為奪取政權服務,這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和做群眾工作都是服從和服務于革命戰爭的。為了解決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人民必須以武裝斗爭的形式對抗反革命。作為人民利益捍衛者的人民軍隊在這一時期必然要把以武裝斗爭為主要特征的“戰斗隊”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來解決當時的主要矛盾,這正是中國革命的基本要求,也是黨領導下的屯墾事業的早期特征,這種特征正反映了毛澤東屯墾思想處在一個初級的發展階段,所以我們說軍隊執行“三個隊”任務構成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點。
二、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階段\\(1937年7月-1949年10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三位一體”任務主要體現在“戰斗隊”上,對人民軍隊所擔負的“生產隊”任務尚未充分體現出來,因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毛澤東屯墾思想還不是很完備的,只能說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起始。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于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這一時期。隨著人民軍隊實力的不斷增強,軍隊在打仗消滅敵人之外,有了更多精力發展經濟,最大限度地減輕人民的負擔?!肮ぷ麝牎焙汀吧a隊”的任務較為充分地體現了出來,特別是在戰爭間隙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運動。
1.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階段的內容建構
為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保衛和鞏固解放區,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廣大軍民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屯墾和生產建設活動。
第一,通過大生產,實現生產自給。1939年開始的邊區及各抗日根據地軍民掀起的大規模生產自給運動取得了巨大成績。毛澤東指出,“邊區政府開辦了許多自給工業;軍隊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發展了以自給為目標的農工商業;幾萬機關學校人員,也發展了同樣的自給經濟?!保?]892他反復論述了軍隊開展生產自給的重大意義,指出這些成績是值得充分肯定,經驗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他說:“我們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有了這兩支軍隊,又有了這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這項本領,那么,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了?!保?]928
實現生產自給,使我們的軍隊能夠改善條件并克服物質上的困難;減輕人民賦稅負擔,贏得人民擁護;使我們能夠支持長期戰爭,達到消滅侵略者、解放全中國的目的。同時還增強了官兵情誼,加強了勞動觀念,提升了紀律意識,增進了軍民感情,改善了軍政關系,促進了人民的大生產運動??傊?,大生產運動使解放區度過了嚴重困難時期,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的籌款,抗戰時期人民軍隊的生產自給,都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人民軍隊執行打仗、做群眾工作和生產的“三大任務”,體現了把軍事、政治、經濟三結合的屯墾特征。
第二,積極發展經濟,保障供給。1942年12月,毛澤東在《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中指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保?]891在根據地發展經濟就是發動軍隊、機關、學校和人民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發展以農業為主\\(包括手工業和商業\\)的經濟,用以保障財政供給,滿足政府、軍隊的物質和經費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他提出了解決財政問題的基本途徑:用90%的精力幫助農民發展生產,然后以10%的精力從農民那里取得稅收。并對只在單純的財政收支問題上打圈子,片面看重財政,不懂得去發動群眾開展生產以增加財政收入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批評。
毛澤東認為如果不管發展經濟,不顧人民負擔能力,只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只想增加農民的負擔,那是竭澤而漁、自取滅亡的愚蠢方法。
第三,以創辦農、牧場的形式屯墾。在大生產運動中,根據地創辦了一批以經營農牧業為主的農牧場。1939年冬,邊區政府在延安創辦了光華農場;1941年邊區留守兵團在直羅鎮創辦了農場,三五九旅在延安東南創辦了南泥灣農場、金盆灣農場等。1942年12月,毛澤東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錄\\)》中指出,“利用農場發展畜牧業。一九四二年全旅經常養豬約二千頭,可以解決部隊食用肉和油的問題?!保?]5
他要求部隊和機關除利用戰斗、訓練和工作間隙積極參加生產之外,應組織專門從事生產的人員,創辦農場、菜園、牧場、作坊、小工廠、運輸隊、合作社,或者和農民合伙種糧、菜[4]1018。通過創辦農、牧場進行屯墾,進一步豐富了毛澤東屯墾思想的內涵和形式,這些農場不僅發展了農業,而且發展了牧業,也使得屯墾形式日趨穩定。
第四,實施以農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普遍實施了以農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毛澤東指出,“三五九旅建立了農業、工業、運輸業與商業等一系列比較完備的企業,打下了能夠達到完全自給的經濟基礎;特別是他們掌握了農業為主這一點,使得經濟基礎建設在穩固的地盤之上?!保?]4-5
他對三五九旅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他們發展農、工、商業的經驗是成功的,做法值得推廣。1943年10月,毛澤東在總結了三五九旅的經驗與做法的基礎上指示,“黨委、政府和軍隊,必須于今年秋冬準備好明年在全根據地內實行自己動手、克服困難的大規模生產運動,包括公私農業、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且以農業為主體?!保?]911
這一時期實施的以農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不僅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重要內容,也仍是當今我國屯墾事業的重要方針。
第五,實行勞武結合、軍民結合的方式。在大生產運動中,根據地的部隊一面生產,一面戰斗,勞武結合,軍民結合,共同保衛陜甘寧邊區和抗日根據地。三五九旅指戰員的口號是:“一把鐮刀,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边@充分體現了勞武結合的特點。
1945年1月,毛澤東在表彰晉察冀部隊屯墾業績時稱贊他們,“實現了勞力和武力相結合的原則,把戰斗任務和生產任務同樣看重?!保?]1022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堅持勞武結合,人民群眾組織民兵、配合作戰和生產,這些都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重要內容,也為日后我國邊疆地區國營農場擔負的屯墾戍邊和保衛邊疆的歷史使命指明了方向。
第六,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的作風。1939年2月,毛澤東向邊區軍民發出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口號。1943年9月,他在視察南泥灣時指出:“困難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就都有了?!保?]1425-1426
他一直主張根據地建設要自力更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全體軍民自己的創造力,鞏固、發展邊區和根據地。毛澤東關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指示,不僅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基本內容,也是當今弘揚革命傳統的重要內容,對于我們現階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群眾路線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的邏輯理路
毛澤東屯墾思想體系中“三個隊”的內容具有一貫性,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歷史時期,其又處于不同的地位?!皯鸲逢牎比蝿赵诿珴蓶|屯墾思想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毛澤東屯墾思想正處于初級階段。而判斷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的客觀依據最重要的就是“生產隊”任務在“三個隊”中處于基礎地位,關于其基礎性地位,我們可以在毛澤東的多次講話和文稿中找到論述。毛澤東在1942年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提到,“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兩年中,軍隊和機關學校因自己動手而獲得解決的部分,占了整個需要的大部分。這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保?]894隨后他在1944年4月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提到,“一九四三年到現在為第三階段。我們的各項政策更為見效,特別是整風和發展生產這兩項工作,使我黨在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兩方面立于不敗之地?!保?]943毛澤東高度稱贊整風和發展生產運動,并號召對其進行進一步推廣,以期成為其他各項戰斗任務的基礎。
這一時期,毛澤東多次在講話中都把軍隊參加生產和在軍隊生產影響下開展的大生產運動作為物質基礎、戰斗任務的基礎來論證,可見此時的“生產隊”在毛澤東屯墾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三個隊”為核心的毛澤東屯墾思想雖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已開始,但由于人民軍隊創立的時間不久,執行“三大任務”和社會實踐尚不充分。當時頻繁的戰斗為軍隊執行“戰斗隊”任務,以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執行“工作隊”任務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對“生產隊”來說,實踐經驗并不多,其基礎作用并不明顯。隨著中國革命的深入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特別是抗戰后期所遇到的極端艱難的環境考驗,逐步增多了“生產隊”的實踐活動,才逐漸認識到“生產隊”在“三個隊”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
從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的過程來看,人民軍隊比過去數量成倍增加,且有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鞏固的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同時還有相對穩定的時間和戰斗空隙等客觀因素,這為人民軍隊參加生產實踐打下了基礎??箲鸷笃诘摹吧a隊”任務增加,“生產隊”的地位和作用凸顯了出來,但亦不能算是毛澤東屯墾思想形成的標志。因為人民軍隊執行“戰斗隊”任務和“生產隊”任務并非人民軍隊所獨有。因為中國古代的屯墾思想理論中,就有“有敵打仗、無敵生產,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以固邊防、為國生產”的軍隊。古今中外的很多軍隊,有執行搶險救災和“戰斗隊”任務的、也有進行生產的,惟獨沒有同時執行“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這樣“三位一體”任務的軍隊。只有把人民軍隊“三大任務”結合起來,視作“三位一體”,才是毛澤東的獨創。1943年11月,毛澤東在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強調,“我們全體英勇善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不但人人個個要會打仗,而且要會做群眾工作,還要會生產,這樣我們就不怕任何困難,就會是孟夫子說過的‘無敵于天下’?!保?]929一支軍隊擔負三項任務,不但在我國軍隊發展史上是空前,而且在世界軍隊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這是毛澤東的一個獨創,是對馬列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三、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階段\\(1949年10月-\\)
毛澤東屯墾思想的發展主要是指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發展。我們應該從新中國誕生之后、中國社會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中去尋找根據。
1.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的邏輯理路
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中指出,“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后,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隨著戰斗的逐步減少,工作隊的作用隨之增加。有一種可能的情況,即在不久之后,將要使人民解放軍全部轉化為工作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估計到?!保?]毛澤東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告訴我們,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只是這個革命的開端,而不是終結。因此,作為中國革命組成部分的屯墾事業也不會因為奪取了政權而告終,它執行無產階級所賦予的“三位一體”的任務也沒有結束,而是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它的任務已由為奪取政權而進行屯墾轉向為鞏固政權、保衛政權而繼續進行的屯墾。此時,毛澤東屯墾思想的發展,特別是人民軍隊“三大任務”的“戰斗隊”任務和“工作隊”任務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建國初期,黨和人民面對著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生產萎縮、交通梗塞、失業眾多、民生困苦。特別是由于國民黨政府長期濫發紙幣,造成投機猖獗、物價飛漲、市場混亂的局面,嚴峻地考驗著新生的人民政權。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有沒有能力制止惡性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有沒有能力把經濟形勢穩定下來,將生產恢復起來,使自己在經濟上從而在政治上站住腳跟,這在當時比軍事上的進軍和剿匪更為困難。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毛澤東于1949年12月發布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隊,在和平時期,在不妨礙軍事任務的條件下,應有計劃地參加農業和工業生產,幫助國家的建設?!保?]19-20他號召全軍,“除繼續作戰和服勤務的部隊外,其他人員應擔負起一部分生產任務,使人民解放軍既是一支國防軍,又是一支生產軍,進而協同全國人民克服長期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義的建設?!边@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后的形勢和任務,也可以看出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2.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階段的內容建構
1952年,在完成以國民經濟恢復為過渡時期的主要任務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上又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毛澤東屯墾思想注入了新的內容。
第一,“生產軍”的創建。在關于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中,毛澤東明確指出,“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是一支生產軍?!边@表明作為屯墾主體的人民軍隊在奪取政權后的任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時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1個師轉為經濟建設師\\(分別為農業生產建設師和工程建設師\\),其中15個師參加農業建設。1953年,新疆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將駐疆人民解放軍的11個師編入生產軍,占當時駐疆部隊的絕大部分。過去只有由打仗的軍隊兼任生產隊的任務,現在有了專門從事屯墾的軍隊。生產軍的創建標志著屯墾主體更趨專業化,意味著“生產隊”作為經濟基礎地位的加強,也意味著毛澤東屯墾思想科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第二,“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新疆軍區的生產部隊從軍隊主體分離后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1954年,為適應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新形勢,經中央軍委批準,把新疆軍區的生產部隊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生產建設兵團雖然是在生產軍的基礎上成立的,但在其成立不久,兵團10多萬官兵\\(除極少數高級將領外\\),全部辦理了復員、轉業等手續,脫離了國防序列,并轉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國務院農墾部管理。此時,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雖已不再屬人民軍隊序列,但仍要繼續貫徹執行人民軍隊“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這“三位一體”的任務。
1968年到1971年,全國先后成立了12個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和3個農業建設師。他們分別隸屬于各大軍區和省軍區管轄。盡管這12個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后來被撤銷了,但它所體現的毛澤東屯墾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不能否定,這12個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歷史上所起到的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穩定邊疆的重要作用不能否定。生產建設兵團的創建是毛澤東屯墾思想的又一偉大實踐,也使毛澤東屯墾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更新的階段。
第三,社會主義國營農場的加快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更加重視國營農場建設。1951年12月,毛澤東在《對王震<關于新疆軍區1952年生產計劃的報告>的批復》中指示:“各軍區和各地方,凡已有用機器耕種收割的國營農場和個別集體農莊,或準備這樣做的國營農場或集體農莊,均望將此看作一件大事,用力經營,隨時總結經驗報告中央?!彪S后各省掀起了大辦國營農場的熱潮,到1952年全國國營農場數由1949年的26個迅速增至562個。1954年10月,蘇聯政府提出幫助中國建設一個大型機械化農場,并贈送全套機械設備。12月,國務院決定利用蘇聯贈送的農業機械設備在黑龍江省建立國營友誼農場。毛澤東在1955年10月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還專門號召大家研究國營農場問題,并指示中央農村工作部和農業部進行國營農場問題的研究,希望將來國營農場的比重一年比一年大起來。他計劃,“到1957年,國營農場將達3038個,耕地面積將達1687萬畝。國營農業在第二、第三兩個五年計劃內將有大規模的發展?!保?]171國營農場的建立成為屯墾戍邊的重要組織形式,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屯墾思想。
第四,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1954年6月,王震在視察黑龍江伊春地區時指示當地鐵道兵官兵:要開發北大荒,“寓兵于農,屯墾戍邊?!保?]1958年9月,朱德在同王震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時強調,兵團屯墾戍邊非常重要。他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題詞:“建設邊疆,保衛邊疆?!保?0]8也彰顯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的重要作用。1979年8月,《國營農墾工作條例\\(草案\\)》規定:“地處邊疆的國營農場,要堅持‘屯墾戍邊’的方針,建設邊疆,保衛邊疆?!保?0]8這樣,屯墾戍邊就成了邊疆國營農場的歷史使命。
第五,內地青年支援邊疆建設。為開發建設祖國邊疆地區,發展邊疆屯墾事業,毛澤東多次動員內地轉業官兵、知識分子和廣大青壯年到邊疆參加屯墾建設。1955年,毛澤東號召,“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里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你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保?]247-2481956年,共青團中央組織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率先到黑龍江北大荒蘿北縣開荒建場,吹響了內地青年支援祖國邊疆建設的號角。1958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當年移民邊疆的青年有43萬余人。
1959年至1961年,內地青壯年到邊疆國營農場工作的達93萬人,隨遷家屬43.8萬人。1967年至1976年,全國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400萬人,其中到國營農場的220萬人,有60萬人安置在邊疆各省\\(區\\)農場。
第六,民族團結和兵地\\(兵團同地方\\)團結。我國邊疆地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在邊疆屯墾必須搞好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農場和地方的關系。1957年2月,毛澤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保?]386為了搞好兵地團結,毛澤東告誡軍墾戰士:“在進行農業生產時,不要因為爭地而引起人民不滿?!痹谏a建設中,“不得與民爭利”。并規定:“所有軍隊生產事業必須照章納稅,并遵守人民政府一切法令,不得違犯?!保?]20要求國營農場主動搞好和周圍農村人民公社的關系,做到互相團結、互相學習,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在民族地區,屯墾職工要尊重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利益,增進各族人民的團結。
毛澤東屯墾思想的發展,成功地解決了我國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邊疆地區進行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和屯墾戍邊,對我國邊疆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安全、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四、結語
毛澤東屯墾思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屯墾事業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為革命根據地、解放區以及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維護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而產生的。作為一個思想體系,它不是封閉和凝固的,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所謂的頂峰,其生命力在于隨著屯墾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站在新時代的前列,對毛澤東屯墾思想的深入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此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在現代屯墾戍邊事業上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毛澤東屯墾思想增添了新的內涵與活力。黨的十八大,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四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的順利召開,把毛澤東屯墾思想推向一個更高、更新、更完備的發展新階段。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上卷\\)[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7:505.
[2]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李書卷.毛澤東屯墾思想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61-65.
[4]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農墾部政策研究室,等.農墾工作文件資料選編[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6]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5-1426.
[7]中共湖南省委員會宣傳部,湖南省南泥灣精神研究會.南泥灣[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5:44.
[8]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當代中國叢書編委會.當代中國的農墾事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24.
[10]李福生.新疆兵團屯墾戍邊史\\(上卷\\)[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