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集中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通過謀略才能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轉化成為改造世界的現實物質力量。謀略,其實也就是方法。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方法論的價值和意義。毛澤東為改造中國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策略、戰略、戰術、計劃、措施等,都是其謀略智慧的結晶。
無論從領導學還是管理學的角度,甚至更多其他學科領域來說,毛澤東的管理謀略都是獨具特色而又對當代具有很大價值的。
回顧歷史,毛澤東在各個不同革命階段,在各個實踐領域,都很講究策略或注意謀劃。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國度里領導革命和建設,遇到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者都未曾遇到的特別艱巨和復雜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黨除了必須制定正確的路線和綱領以外,還必須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否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難以進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論述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且發展的條件時,就曾明確指出:“一個要緊的條件,就是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p>
①為此制定了指導紅軍作戰和進行土地革命的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策略??谷諔馉帟r期,毛澤東根據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復雜關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統一戰線中的各項策略方針,以及戰勝困難、鞏固解放區的著名的十大政策,從而克服了頑固派的投降危險,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和黨中央把黨的政策和策略問題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1947年冬到1948年春,黨中央集中全力解決各方面工作的具體政策和策略問題,反對黨內右的和“左”的傾向。
毛澤東為黨中央起草了一系列指示,對實行正確的政策和策略的極端重要性,作了深刻的論述,一再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①,并及時檢查和糾正了當時解放區土改、工商業、統一戰線、整黨和新區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左”的偏向,使黨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了正軌。在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中,曾發生過多次因政策和策略的失誤而招致革命暫時失敗的情況,其中最嚴重的是 1927年北伐戰爭的失敗和 1934年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5年遵義會議以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過一次重大的調整:政治綱領由工農民主共和國到人民共和國再到民主共和國的轉變;土地政策由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到實行地主向農民減租減息、農民向地主交租交息政策的轉變;紅軍名稱由工農紅軍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新四軍的改變;爭取蔣介石集團抗日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后來又提出要“拉蔣抗日”)的策略的變化;以及后來提出的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對頑固派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方針;對敵斗爭要“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等等,都無不顯示出毛澤東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謀略。
講毛澤東的管理謀略,當首推其軍事理論和實踐。因為毛澤東首先統帥的是軍隊,他一生中最成功、最看重的也是軍隊的建設。到了晚年,他曾試圖把其領導軍隊的方法推廣到各界。當時中國有三大口號,叫做“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毛澤東當時確實是有意識地要把他領導軍事、指揮戰爭,特別是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套東西推廣到全國。實際上,有些也已經推廣到了全國。因此,毛澤東關于軍隊管理的思想,有些也就成為政府、企業和事業單位管理的原則。
一人民至上,服務群眾
任何組織都有其宗旨和目標,宗旨和目標的背后則是利益。組建和管理任何組織,首先必須明確其宗旨,即各成員為什么而結合、為什么而奮斗。
毛澤東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雹谌娜鉃橹袊嗣穹?,這是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各級政府的根本宗旨。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是一支生產軍。他把人民軍隊的三大任務概括為戰斗隊、工作隊和生產隊。人民軍隊的三大任務是適應中國革命戰爭的需要而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使軍隊切實與人民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戰斗隊的職能是人民軍隊最根本的任務,而工作隊、生產隊的職能又是人民軍隊區別于一切剝削階級軍隊的基本標志,這是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系而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途徑,體現了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特征。
早在建軍之初,毛澤東就特別強調紅軍的性質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工農的武裝。廣大官兵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更不是為了少數長官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1929年,在批判單純軍事觀點時,毛澤東明確指出:“以為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薄半x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雹酆髞?,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他又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雹茉邳h的七大上,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雹荨皯撌姑總€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雹捱@就把為人民服務的問題提到了全黨的高度,使之成為黨和政府領導機關及其一切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它要把人民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使自己的一切言論和行動服務于人民群眾的事業。共產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不是為了別的,為的是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黨的每一項任務的提出,每一個政策的制定,都必須從實際出發,適合群眾的需要,而不能脫離群眾?!耙磺袨榱巳罕?,否則,革命就毫無意義?!?/p>
①凡是為了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而損害人民利益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共產黨人只有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的思想,自覺地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做好各項工作。共產黨人要為人民服務,就要對人民負責,就要在客觀上使人民因為我們的服務而獲得益處,獲得解放;就要力求不犯或少犯錯誤,免得造成人民的損失。這就要求黨必須樹立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對人民群眾采取嚴肅的負責的態度,而不允許采取輕率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力求使自己的領導保持正確,如不正確則要迅速求得改正。同時,還必須了解,向人民負責與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要把向人民群眾負責與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統一起來。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注意到黨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的情況下脫離群眾的危險以及可能給群眾造成危害的增強,要求黨和國家各級領導機關、廣大干部都要繼續發揚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處理好與廣大群眾的關系,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密切黨和人民的關系。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等重要理論觀點,以及黨要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之所以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歸根結底就在于:他把中國幾千年來在君民之間與官民之間關系、近代以來在政黨與民眾關系上被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了過來,真正確立了人民群眾的至上地位,這是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在革命戰爭中取得最后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勝的法寶,也是鄧小平后來把它與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起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重要原因。把是否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聯系、是否自覺地為人民服務,作為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的一個顯著標志,這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是人民軍隊無往不勝的根本原因,也是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勝利的根本原因?!盀槿嗣穹帐屈h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雹谑舜髨蟾嬷嘘P于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這一重要論述,不僅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開展一切執政活動的根本評價標準,揭示了群眾路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為我們深入理解毛澤東人民至上、服務群眾這一管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思路。
二黨攬全局,各方協同
實現人民軍隊的宗旨,毛澤東的辦法主要是靠兩條:一是要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把廣大官兵組織起來,形成堅強、可控的戰斗集體,為共同的利益而斗爭;二是堅持開展廣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官兵認清自己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煥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極大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同時,通過正確處理官兵之間、軍民之間、軍政之間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正確對待俘虜,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核心。早在人民軍隊初創時期,毛澤東在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進行三灣改編時,就首創了將“支部建在連上”的重要原則,在紅軍中實行班、排設黨小組,連隊建黨支部,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設立黨委的制度,整個部隊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三灣改編在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這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1929年,在福建古田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由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其中心思想就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黨和軍隊的建設。
《決議》明確規定了紅軍必須是服從于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服務于人民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工具,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為實現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而奮斗;批評了那種認為軍隊和政治是對立的單純軍事觀點,指出:“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如像國民黨軍隊所走的軍閥主義的道路一樣?!雹佟豆盘飼h決議》確定了黨對軍隊領導的各項措施和制度。此后,毛澤東在總結黨內正確與錯誤兩種思想斗爭的經驗,特別是同張國燾分裂主義斗爭的經驗教訓時更為深刻地指出: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爭人民的兵權。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懂得這個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只是,“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②??谷諔馉帟r期,在國共兩黨以抗日為基礎、建立統一戰線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仍堅持了自己對于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并在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武裝力量,成為堅持抗戰、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決定性力量。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針對高崗的“軍黨論”,再一次強調指出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黨對人民軍隊的領導,首先是政治思想方面的領導,黨的思想領導能夠使人民軍隊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能夠克服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使人民軍隊始終與黨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積極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表現在組織方面,就是必須建立健全黨在人民軍隊中的各級組織,發揮軍隊中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建立以黨委為領導核心的一整套制度。此外,軍隊還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同時接受軍事系統和地方黨委的雙重領導和監督。這樣,就形成了從上到下,從領導機關到基層連隊的完整的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
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人民軍隊建立后,毛澤東即著手在軍隊里建立黨代表、政治工作機關和政治工作制度,確立了政治工作在人民軍隊中的地位。在人民軍隊建設的長期實踐中,毛澤東為人民軍隊政治工作創立了一整套方針和原則,成為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措施。1937年 10月,毛澤東在和英國記者貝蘭特的談話中將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中心內容明確地概括為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敵軍三大原則。
堅持官兵一致的原則,是處理人民軍隊內部官兵關系、上下級關系的準則。實行官兵一致,就要求在軍隊中肅清封建主義制度,實行官兵平等,尊官愛兵,官兵團結、互助,同甘共苦,實行有領導的民主,建立自覺的紀律。秋收起義以后,毛澤東提出要廢除舊軍隊的雇傭、打罵士兵和槍斃逃兵的軍閥主義制度,并提出了官兵平等的口號。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對軍閥主義傾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親自制定了廢止肉刑和優待傷兵等項決議案。官兵一致的原則,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區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根本標志之一,是提高人民軍隊戰斗力的基礎。正如毛澤東指出:由于軍隊實行了官兵一致,“因此全軍是團結一致的”③,“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斗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④。
堅持軍民一致的原則,是處理軍政、軍民關系的準則。實行軍民一致,就要求軍隊奉行秋毫無犯的民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民眾,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擁護人民政權,積極參加地方建設;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要減輕人民群眾的經濟負擔,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建立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人民群眾把軍隊看成是自己的軍隊。
軍民一致原則是人民軍隊發展壯大,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正如毛澤東所說:“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于天下?!雹輬猿滞呓鈹耻姾蛯挻數恼?,是人民軍隊從政治上動搖敵人軍心,破壞敵軍戰斗力的策略和手段。實行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政策,就要求人民軍隊配合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對敵軍官兵進行政治宣傳和組織瓦解,動搖其軍心、渙散其意志,爭取其放下武器,投誠、起義,脫離反動陣營,并實行寬待俘虜政策,不殺不辱,不沒收私人財產。
實踐證明,“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⑥。
上述三大原則是新型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是人民軍隊正確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準則,是人民軍隊無產階級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提高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霸谌嗣駪馉幍幕A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雹倜珴蓶|關于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和軍隊政治工作的思想十分豐富,體現在他關于軍隊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的全部論述中。這些思想,后來不僅在軍隊中得到貫徹,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運用于其他工作領域,成為各方面管理的重要指導原則。
1958年 1月,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突出強調了黨的領導原則問題,他指出:要堅持“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去辦。辦也有決,不離原則。工作檢查,黨委有責”。并指出:“這幾句話里,關于黨委的責任,是說大事由它首先作出決定,并且在執行過程中加以檢查?!髾嗒殧垺且痪涑烧Z,習慣上往往指的是個人獨斷。我們借用這句話,指的卻是主要權力應當集中于中央和地方黨委的集體,用以反對分散主義。難道大權可以分攬嗎?這八句歌訣,產生于一九五三年,就是為了反對那時的分散主義而想出來的。所謂‘各方去辦’,不是說由黨員徑直去辦,而是一定要經過黨員在國家機關中、在企業中、在合作社中、在人民團體中、在文化教育機關中,同非黨員接觸、商量、研究,對不妥當的部分加以修改,然后大家通過,方才去辦。第三句話里所說的‘原則’,指的是: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民主集中制,集體領導和個人作用的統一(黨委和第一書記的統一),中央和上級的決議?!雹谟纱?,毛澤東強調:“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雹墼谶@里,毛澤東已經把由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管理謀略講得非常清楚了。
三統籌兼顧,綜合平衡
統籌兼顧,從語義上來理解,“統籌”即通盤籌劃;“兼”為同時進行多樣工作;“顧”即照顧。統籌兼顧即統籌處理全局與局部、當前與長遠、全面與重點的關系,力求實現綜合平衡,使各個方面的利益和發展要求得到兼顧。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統籌兼顧就多有論述。1938年 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把照顧多數、照顧全局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實現黨的歷史任務的政治策略提了出來。他說:“共產黨員在領導群眾同敵人作斗爭的時候,必須有照顧全局,照顧多數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的觀點?!雹堋肮伯a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于不顧,而率領少數先進隊伍單獨冒進;必須注意組織先進分子和廣大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系。這就是照顧多數的觀點?!雹荩保梗矗衬?6月,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深刻闡述了“統籌全局”的思想。他指出:
“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這種決定堅持地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雹蓿保梗矗鼓?3月,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毛澤東又把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工作的方法,形象地比喻為“彈鋼琴”,強調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并指出:“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雹咴诨I建新中國的過程中,毛澤東又提出了“四面八方”的政策,即“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⑧。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提出要把統籌兼顧作為一個重要方針和方法,運用到各項工作中去。
1950年 6月,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在統籌兼顧的方針下,逐步地消滅經濟中的盲目性和無政府狀態,合理地調整現有工商業,切實而妥善地改善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p>
①1956年 4月,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毛澤東圍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基本方針,從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布局、利益分配、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等多個角度,集中論述了統籌兼顧的思想。1957年 2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又把“統籌兼顧,適當安排”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加以論述。毛澤東指出:“這里所說的統籌兼顧,是指對于六億人口的統籌兼顧。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薄叭魏蚊懿坏珣斀鉀Q,也是完全可以解決的?!瓱o論糧食問題,災荒問題,就業問題,教育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各種愛國力量的統一戰線問題,少數民族問題,以及其他各項問題,都要從對全體人民的統籌兼顧這個觀點出發,就當時當地的實際可能條件,同各方面的人協商,作出各種適當的安排?!?/p>
②同年,毛澤東還曾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說過:“現在是我們管事了。我們的方針就是統籌兼顧,各得其所?!雹鬯^“管事”,就是執政、為人民服務。顯然,毛澤東在這里已經把統籌兼顧作為一種執政之道,作為一種重要管理謀略。
堅持統籌兼顧,必須統籌好中央和地方、個人和集體、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努力做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聯系起來,處理好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的關系;努力做到既要有全局觀念、避免顧此失彼,又要善于抓住重點、著力解決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關長遠的重大問題;努力做到兼顧各方,綜合平衡,使各個方面的利益和發展要求得到兼顧。
所謂綜合平衡,就是把經濟社會發展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中平衡與不平衡的辯證關系,既善于調動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鼓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努力實現均衡發展,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1959年,毛澤東曾指出:“搞社會主義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綜合平衡?!@個事情是很復雜的,每個行業都會有這樣的事情。工業、農業、商業、交通事業都可能碰到?!?/p>
④1959年 7月,他在廬山會議要討論的 18個問題中也談到了綜合平衡的問題,指出:“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主要缺點是沒有搞平衡。說了兩條腿走路、并舉,實際上還是沒有兼顧。在整個經濟中,平衡是個根本問題,有了綜合平衡,才能有群眾路線。有三種平衡:農業內部農、林、牧、副、漁的平衡;工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平衡;工業和農業的平衡。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是在這些基礎上的綜合平衡?!?/p>
⑤1959年 12月,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再次指出:“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能夠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使不平衡得到調節,但是不平衡并不消失?!镏积R,物之情也?!驗橄麥缌怂接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經濟,所以就有可能自覺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這個客觀規律,以造成許多相對的平衡?!?/p>
⑥在這里,毛澤東實際上已經把統籌兼顧與綜合平衡提到了社會主義建設重要指導思想的高度,并賦予其管理謀略以重要價值。
四民主管理,紀律保證
軍隊是一個武裝集團,斗爭的主要方式是戰爭。而戰爭又異常殘酷,由此決定了軍隊管理必然遇到一些特殊矛盾。這些矛盾古今中外普遍存在,能否解決得好,直接影響到軍隊的戰斗力,關系到軍隊的生死存亡。毛澤東從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關于民主管理的思想。軍隊歷來以等級森嚴、垂直領導為主要特征,常被認為是最不講民主的地方。而毛澤東卻一反常理,明確提出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軍隊也需要民主。毛澤東指出:“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p>
⑦他認為:“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p>
①同樣是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中不勇敢,今天在紅軍中很勇敢,這就是紅軍民主主義的影響。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起草的《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的指示中,正式把軍隊內部的民主生活概括為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他指出:“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p>
②政治民主,是指官兵只是職務和分工不同,沒有高低和貴賤之別,政治上一律平等,干部尊重戰士,戰士積極參加連隊管理;經濟民主,是指官兵有權管理和監督經濟生活,由連隊軍人大會選出經濟委員會協助連隊首長管理伙食和農副業生產,監督經濟開支,防止貪污浪費,不斷改善生活;軍事民主,是指在軍事訓練中,實行官兵互教,開展評教評學,在戰時發動官兵討論如何完成戰斗任務,戰后開展戰評,總結作戰經驗;在戰備、施工、生產、科研等任務中,發動官兵出主意,想辦法,調動指戰員的積極性。
三大民主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是人民軍隊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志,成為人民軍隊民主生活的基本內容和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制度,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得到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目的。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軍隊中的具體體現,是人民軍隊團結一致、戰勝敵人的強大武器。
實踐表明,這一思想極有見地,民主同樣可以出戰斗力。毛澤東關于民主管理的思想主張及成功經驗,是軍隊管理理論的一大突破。
鞍鋼憲法,是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在對中國國有大型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以“憲法”來定義鞍鋼的管理模式,表明它是中國企業必須貫徹執行的“法律、法規”。而鞍鋼憲法與大慶經驗的結合,則是毛澤東企業管理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其精髓在于:“黨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以人為本”、“兩參一改三結合”、“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首先,確立黨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如同戰爭年代把黨支部建在連隊以確保黨指揮槍一樣,把黨委建在企業,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就是要用制度在企業落實為人民服務這個黨內“法規”,確保企業的社會主義方向;同時實現決策權與執行權的分離,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使權力有了相互監督、制衡、約束的機制。其次,確立工人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試圖改變過去見物不見人的傳統管理,把人提升到管理的中心,激發勞動者的高層次競爭動機,實現更高的效率。再次,“兩參一改三結合”,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它既是在企業實現群眾路線和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一種途徑,也是預防官僚主義的一種機制,體現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從 60年代初開始,“鞍鋼憲法”已和“兩參一改三結合”緊緊聯系在一起,然而“兩參一改三結合”并非由鞍鋼首創,早在 1958年“大躍進”初起階段,鞍鋼以外的其他城市的若干企業就已經初步“創造”出這個經驗,并于1958年12月形成“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正式表述。1960年 3月,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把鞍鋼在“大躍進”期間實行的以政治掛帥為核心內容的一套做法譽為“鞍鋼憲法”,這才使得鞍鋼獲得“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發明權,從而被認為是毛澤東找到了一條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正確道路。
關于紀律建設的思想。戰爭要求軍隊像機器一樣高速、精確、有效地運轉,而殘酷的戰斗、艱苦的環境、單調的生活,又給軍隊紀律和秩序的建立、維護帶來諸多難題。毛澤東在創建人民軍隊的過程中,不僅提出了以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為代表的一系列紀律要求,而且找到了維護軍隊紀律的一整套有效方法。我軍一向以紀律嚴明著稱,這本身就說明了毛澤東紀律建設思想的價值。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還把軍隊紀律建設的思想引入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提出了黨政干部要堅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與紀律建設緊密相連的還有作風建設。作風是我軍獨創的一個管理概念,現代管理科學中很難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范疇。按詞典解釋,作風是指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一支部隊的作風就是其在戰場上、訓練中和日常管理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貫的群體行為特征。毛澤東把作風培養納入軍隊管理的范圍,將優良作風視為我軍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在管理學理論方面這是一大創新,在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直到今天,“作風優良”仍是軍隊建設的總要求之一。
五分類指導,典型引領
毛澤東指出:“任何領導人,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必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必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干部都能學會使用?!?/p>
①這就把分類指導與典型引領緊密聯系起來,使之成為一種重要的領導原則。分類指導,就是根據工作對象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行業所產生的不同情況,分別采用適當的政策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項工作,防止和摒棄對不同工作對象不作具體分析,不加區別的“一刀切”、“一鍋煮”的做法。分類指導原則,首先是社會實踐不同領域的分類指導,主要有工業、農業、商業、教育、科學文化、軍隊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不同領域、同一領域不同方面的工作都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分類指導就是要適應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工作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其次是不同單位的分類指導,不同單位有不同的情況,需要認識和把握不同單位、不同人員的不同情況和問題,進行分別指導。
分類指導原則的確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辯證關系原理在方法論上的運用,實施正確的分類指導就必須既要善于從矛盾的特殊性中發現普遍性,從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又要善于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特殊性。
實施分類指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和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使廣大群眾受到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的啟示和教育,使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得以發揚光大。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產黨員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范,執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紀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內部團結統一的模范?!?/p>
②毛澤東親自樹立的張思德、白求恩、劉胡蘭、雷鋒等光輝典范教育了一代乃至幾代人,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典型,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典型對干部和群眾具有有力的示范引領作用,反面典型則對干部和群眾具有極強的警示作用。人應接受正反兩方面的教育。
正確運用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先進典型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實踐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毛澤東創造的具有重要特色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
延安時期,毛澤東通過發表《紀念白求恩》,樹立了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這一典型形象;通過發表《為人民服務》,贊揚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如泰山的革命精神;通過題詞頌揚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等等,動員和組織了廣大人民群眾,并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又運用這一方法,在全國不同行業樹立各種先進典型,各行各業通過廣泛掀起學先進、趕先進的群眾運動,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比如在全國范圍掀起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群眾運動。在工業戰線樹立了大慶這面紅旗,樹立了“鐵人”王進喜這個先進典型等等。作為組織領導者,通過抓典型,加深對事物個性和共性、特殊和一般的正確認識,保證領導工作高瞻遠矚,減少失誤,用典型示范指導中心任務的完成。
此外,毛澤東的人才建設思想,也很有特色。管理靠人才,帶兵打仗更要靠人才。毛澤東在締造和領導人民軍隊的實踐中,高度重視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很早就提出了把軍隊辦成一所大學校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后,仍然十分重視培養治黨、治國、治軍的骨干,并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創造出了不少寶貴經驗。毛澤東的麾下戰將如云,許多出身貧寒的放牛娃,成長為叱咤風云的高級將領,并最終戰勝了正規軍校培養出來的“洋學生”,這本身就證明了毛澤東人才建設思想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