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鄉村人口流動治理困境探析
【第一章】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及治理研究導論
【第二章】小丁村空心化問題
【第三章】農村人口外流的好處
【第四章】小丁村人口外流的問題
【第五章】農村人口外流治理辦法、建議與思考
【結語/參考文獻】農村人口流動問題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語
寫本文的目的,不是想建立宏大的鄉村治理理論體系,本文自始至終也拋棄了對宏大理論的追求,而是以故事的形式把我對小丁村的感悟描述出來,把我在小丁村聽到的,看到的故事講出來。本文的研究主要在于回應在人口流動這一背景下鄉村治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本文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認識小丁村,理解小丁村,并希望其能成為更好理解鄉土中國的一部分。小丁村地處華北平原,從明初建村以來,擁有六七百的歷史。但相對于村后的滾滾東流的黃河水來講,又是那么短暫,那么渺小。小丁村人熱愛傳統,講究傳承,能描寫他的歷史,講述他的足跡,是筆者莫大的榮幸。頂著酷暑進入小丁村,但它的環境與故事給炎熱的夏天帶來了一陣陣清涼,這篇文章寫到這意味著要和小丁村說再見,幾個月來,筆者用一個個方塊字感受著小丁村的溫度,與它建立特別深厚情感,最后剩下最多的就是依依不舍。與小丁村說再見時,意味著文章結束,但這也是筆者認識農村的開始,因為是小丁村為筆者打開了認識農村的一道學術之門,也開啟了一扇興趣之窗。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美)巴格內 D.J.人口學原理[M].美國:威利出版社,1969.
[2](美)索羅金 P.A.社會流動[M].上海:三聯書店,1927.
[3]徐勇。流動中的鄉村治理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5]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6]俞可平。中國治理變遷 30 年[M].中國文獻出版社,2008.
[7](英)雷納特·梅因茨。統治失效與治理能力問題:對一個理論范式評價[A].庫伊曼?,F代的治理[M].薩奇出版社,1993-轉自: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8]李惠等。中國政企治理問題報告[M].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3.
[9]賀雪峰。鄉村的前途 [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10]賀雪峰。新鄉土中國 [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1](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 年的華北農村[M].王福明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
[12][美]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M],王冠華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13]萬小燕。鄉村治理與新農村建設-湖北稊歸楊林橋社區建設與治理的實踐探索[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14]《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二、學術期刊
[1]王昕。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布勞-鄧肯地位獲得模型及后續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0 年 1 期。
[2]聶平平。公共政治:背景、理念及理論邊界[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 年 7 期。
[3]劉桂華。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治理途徑分析研究[J].理論與改革,2007 年 2期。
[4]靳永翥。從良政走向善治-一種社會理論的檢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年 2 期。
[5]李以所。論善治政府的基本內涵[J].理論導刊,2012 年 8 期。
[6]丁宇。論善治的基本訴求[J].漢江論壇,2009 年,10 期。
[7]汪小紅。農村社區權力關系建構:一種善治的話語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1 期。
[8]張小群。鄉村善治問題辨析與破解[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 2010 年。1 期。
[9]鄭茂剛。通過鄉村善治構建和諧鄉村[J].科學社會主義,2007 年,4 期。
[10]王美琴。新時期農民流動研究綜述[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 年 1 期。
[11]鄧大才。中國鄉村治理研究的傳統及新的嘗試[J].學習與探索,2012 年 1 期。
[12]劉汶。善治:貧困地區新農建設的關鍵[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年 3 期。
[13]鐘海。農村人口流動視域下的鄉村治理困境及對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年 6 期。
[14]賀雪峰。鄉村治理的三大主題[J].社會科學戰線,2005 年 1 期。
[15]賀雪峰。論人口流動對村級自理的影響[J].學海,2002 年 1 期。
[16]許純。我國人口流動與鄉村治理相關性研究[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 年12 月。
[17]李增元、程又中。賦權、放權與維權:轉型時期的農村基層善治及其實現途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年 1 期。
[18]李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口流動與農村社會結構變遷[J].蘭州學刊,2011(10)。
[19]唐明,梁東興。中國農戶的歷史變遷與行為特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
[20]申端鋒。農民行動單位視域中的小親族--以魯西南 S 村為表述對對象的個案呈現與理論闡釋[J].江海學刊,2007(04)。
[21]桂勇。城市“社區”是否可能?--關于農村鄰里空間與城市鄰里空間的比較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
[22]胡士磊。宜耕地植樹問題透視以山東省 S 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07)
[23]仝志輝。民主選舉參與中的精英動員[J].社會科學研究,2002(1)。
[24]劉燕舞。農村光棍的研究類型一種人口社會學的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9)。
[25]劉祖云。鄉村軟治理一個的的學術命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
[26]呂德文。簡約治理與隱蔽的鄉村治理一個理論述評[J].社會科學論壇,2010(08)。
[27]徐勇、鄧大才。社會化小農解釋當今農戶的一種視角[J].學術月刊,2006(07)
[28]徐勇。農村微觀組織再造與社區自我整合--湖北楊林橋鎮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河南社會科學,2006(09)。
[29]徐勇。掙脫土地束縛之后的鄉村困境及應對--農村人口流動與鄉村治理的一項相關性的相關性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03)。
[30]戴貴斌。經濟、政治、文化服務協同--空心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重建[J].求實,2014(02)。
[31]李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口流動與農村社會結構變遷[J].蘭州學刊,2011(10)。
[32]劉於清。社會流動背景下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困境與出路--基于湖南省 C市 D 村為中心的考察[J].荊楚學刊,2014(05)。
[33]吳梅芳。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理論探索。2013(03)。
三、學位論文類
[1]夏麗。農民流動與農村治理-以河南省 C 縣 L 村為個案[D]:[碩士學位論文].杭州:浙江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2008.
[2]李珊。農村人口流動背景下鄉村治理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開封:河南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2012.
[3]楊文芬。鄉村人口流動對鄉村治理的影響研究--基于甘肅省白銀市興水村的調研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12.
[4]薛皓月。人口流動:社區認同與村莊整治--以老河鄉小集村為研究對象[D]:[碩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理論,2012.
[5]戈麗麗。鄉村精英流失對鄉村治理的影響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南昌: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專業,2012.
[6]楊亮。城市化背景下邊疆少數民族農村的人口流動與經濟社會狀況--基于延邊州三合鎮的實地調查[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專業,2013.
[7]魏長凱。農村人口流動與村莊治理研究--以黑龍江省蘭西縣荷花村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社會學專業,2010.
[8]卓正樸。鄉村治理視角下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武漢:湖北工業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2011.
致 謝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研究生的學校生活即將結束,三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讓人感嘆。三年之中,收獲很大,感悟很多,特別是現在能夠養成讀書與獨立思考的習慣,論文完成,在這要感謝很多人。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張艷國老師,在三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我給答疑解惑,給予我孜孜不倦的教誨,讓我增長了學識,開闊了視野。先生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出口成章,令人驚嘆不已。先生總是教導我們擇業要志存高遠,做事要一絲不茍,做人、做學問要踏踏實實。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將使我受益終生,要怎一個“謝”字了得。
感謝政治學的所有老師,在論文的開題、寫作、修改的過程中給我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因為有你們,我的研究生生活才這么充實。
感謝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學院營造的濃厚學術氛圍,為我三年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深刻體會到學術殿堂的魅力。
感謝我的室友,侯博、朱風順、祝磊,因為你們的忍讓與擔待,才讓我感到寢室的溫暖。感謝政治學的朋友,郭俊,唐偉巍,馬潤還,牟曉飛,靖明燕,何晶,葛明,查珩靜,劉明,程濤,劉江,袁寅洲。我們有的雖然不在一個專業,但是我們確實齊心協力,鐵板一塊。我們在一起的歡聲笑語,我會永遠珍藏在心里。感謝我的師兄劉小鈞,為我的論文完成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始終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堅強的后盾,我能取得的哪怕一點成績,都是因為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