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甘肅省人口紅利相關問題考察
甘肅省人口紅利相關問題考察
>2024-05-02 09:00:00


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 經濟發展決定人口的發展,而人口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等的變化也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長期以來,學術界關于人口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人口數量變化特別是人口增長速度變化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相對忽視了人口結構性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20 世紀 90 年代興起的人口紅利學說,為探討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但是在關于人口紅利的界定和判斷標準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爭議。 本文擬以甘肅省為研究對象,對人口紅利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考察。

一、人口紅利及其判斷標準

國內外學者關于人口紅利的研究,普遍聚焦于人口轉變過程中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推動作用,但與此同時,由于研究視角和層次的差異,不同學者關于人口紅利的認識亦存在明顯的區別。

1.人口紅利的內涵

關于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理論研究, 可以追溯到英國著名經濟學家 Thomas RobertMalthus.在其著名論著《人口原理》中,他第一次系統論述了人口爆炸式增長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指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卻僅僅以算術比率增加, 懂得一點算術的人都知道, 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美國學者 David E. Bloom、Jeffrey G.Williamson(1998)在研究東亞經濟增長奇跡的原因時,首次提出了“demographic gift”即通常所說的“人口紅利”概念,明確指出人口紅利就是人口轉變時期較高比重的勞動人口對經濟增長所起的推動作用,并以東亞經濟人均 GDP 增長率為切入點,對人口紅利相關問題 進 行 了 開 拓 性 的 研 究 . David E.Bloom、DavidCanning、Jaypee Sevilla(2002)等人進一步認為,人口轉變所帶來的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將產生有利于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為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機會窗口。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Andrew Mason、RonaldLee. Reform(2004)等學者對人口紅利理論進行了進一步拓展。 他們將“人口紅利”劃分為“第一人口紅利”和“第二人口紅利”. “第一人口紅利”是指人口轉變過程中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增加致使社會撫養負擔相對較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第二人口紅利”是指理性主體的行為因人口年齡結構變動預期發生相應的變化,并進而調整公共政策和個人行為從而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推動作用。國內學者關于人口問題的研究,首推馬寅初先生。 在《新人口論》中,他從人口與資金積累、工業原料供給、糧食生產等方面,論述了為什么要控制人口及控制人口的迫切性與必要性,得出了人口“非控制不可”的結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演變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趨凸顯,國內學者對人口紅利理論給予了高度關注。 于學軍(2003)、蔡昉(2004)等人認為,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模式的演變過程中,會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勞動力供給相對充足,并且社會撫養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負擔較輕,將產生潛在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源泉,產生人口紅利。 彭希哲(2006)認為,有利的人口年齡結構為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人口環境。 當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較低的社會撫養壓力所形成的高儲蓄率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并由此獲得超出穩態經濟增長之外的額外經濟成果時,將產生人口紅利。 汪小勤、汪紅梅(2007)以中國人口轉型為研究對象,認為人口紅利就是人口年齡結構優勢帶來的勞動力的高參與率和較高的配置效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關于人口紅利的概念,學術界亦存在一些不同的認識。 穆光宗(2008)在對流行的人口紅利理論進行反思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人口紅利的概念,指出人口紅利實質上是指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并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構建了包括轉變紅利、投資紅利、轉移紅利和轉型紅利的廣義人口紅利理論。 劉元春、孫立(2009)認為“人口紅利”是經濟概念,“人口機會窗口”是時間概念,人口機會窗口不等于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人口機會窗口”開啟時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所產生的額外經濟成果。 “人口機會窗口”只是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為經濟發展提供的一種機遇,并不會自動地導致更快的經濟增長,本身并不是紅利。

關于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具體貢獻,國內學者存在重大的爭議。 有關機構對 1983 年至2000 年我國總撫養比變化對 GDP 增長貢獻進行了研究,得出總撫養比下降對人均 GDP 增長貢獻率為26.8%的結論,撫養比每下降一個百分點,我國人均GDP 則上升 0.116 個百分點。 侯東民(2011)則明確否認了這個觀點,認為在匡算人口轉變及撫養系數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時,忽略了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將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計入了撫養人口,放大了人口紅利的作用。 中國經濟發展得益于廉價勞動力,與人口紅利無關。

2.人口紅利的判斷標準

人口紅利并沒有公認的判斷標準。陳友華認為,離開“標準人口”談論人口紅利或人口負債沒有什么意義。 他以瑞典 1957 年生命表人口作為標準人口,年齡超過 65 歲的視為老年人口,認為社會總撫養比介于 44%-53%為人口紅利期,并且根據不同總撫養比將人口紅利劃分為微利、紅利、高利、暴利四個不同層次。 社會總撫養比超過 59%就出現 “人口負債”,根據不同的撫養比將人口負債劃分為微債、負債、高債、暴債四個不同層次。 車士義以總撫養比和老齡化率兩個指標來共同衡量人口紅利。 以總撫養比 50%為基礎條件,以老齡化率等于 10%(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作為分界線,將人口紅利分為兩個階段。 在前一階段,當總撫養比低于 50%,且老齡化率低于 10%時,則可以認為該國具有“真正的人口紅利”; 而當老齡化比率超過 10%,即使總撫養比低于 50%,其紅利也是“虛假的人口紅利”.從邏輯上考察,由于人口紅利是指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推動作用,所以人口紅利的計算,需綜合考慮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勞動力就業以及收入水平、經濟增長等多種變量。 考慮到人口紅利與人口結構特別是年齡結構的變化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人口紅利的判斷標準,學術界主要是從“人口負債”的角度,基于年齡結構,通過人口撫養比來間接衡量的。 簡單而言,如果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比下降,就會帶來人口紅利,反之就沒有人口紅利。

按照國際慣例,通常以社會總撫養比小于 50%為標準來判定人口紅利, 如果總撫養比小于 50%,則處于紅利期,否則紅利期結束。

二、甘肅省人口紅利的基本判斷

根據人口紅利的內涵,關于人口紅利的判斷,實質上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基于人口再生產類型即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較;其二是基于人口年齡結構即社會總撫養比的變動?;谏鲜稣J識,本文擬對甘肅省人口紅利做出基本判斷。

1.基于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

人口學通常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為指標,將人口再生產劃分為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和現代型四種不同類型。 大致而言,原始型和傳統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特征;過渡型人口再生產類型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的特征;現代型人口再生產類型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的特征。 雖然學術界在關于不同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認識方面尚存在爭議,但是根據不同國家的實踐,有關學者仍然推斷出了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經驗性指標(表 1)?!?】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人口再生產類型發生了重大變化。 總體觀察,可以區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5)。 國家獨生子女政策和晚婚晚育等人口控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促使甘肅省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 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甘肅省死亡率也呈明顯下降趨勢。 從總體上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5‰以內。 第二階段(1985-1995)。 由于受 1960 年代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的影響,加之 1980 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致使部分人口提前進入婚育行列,甘肅省出現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逐步回升。 在人口死亡率維持相對穩定水平的前提下,甘肅人口自然增長率在波動中逐步上升,由 1986 年的 12.85‰增加到1995 年的 14.16‰, 其中在 1989 年達到 16.97‰的最高水平。第三階段(1995-200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養兒防老”的傳統生育觀逐漸轉變,甚至出現了“丁克”一族。 同時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執行,甘肅省人口出生率呈現出顯著的下降狀態。 雖然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死亡率呈輕微上升趨勢,但是甘肅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呈現顯著的下降狀態。第四階段(2002 年至今)。近年來,甘肅省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變化態勢。 人口自然增長率總體保持在相對平穩的水平。

人口再生產類型的依次更替,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根據上述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指標進行劃分, 1978 年到 2002 年甘肅省人口再生產處于過渡型,2002 年至今甘肅省人口發展已經轉變為現代型的人口增長模式。 換句話說,甘肅省的人口自然變動,已經完成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轉變。 按照人口轉變理論的觀點,甘肅省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為其人口紅利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2.基于人口年齡結構

人口年齡結構是反映人口紅利的重要指標。 按照國際標準,少年兒童是指年齡介于 0 歲到 14 歲的人口,勞動人口是指年齡介于 15 歲到 64 歲的人口,老年人口是指年齡達到 65 歲及以上的人口。 老年系數(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少兒系數(少年兒童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和老少比(總人口中老年人與少年兒童百分比)等,都是反映人口年齡結構特征的重要指標。 但是,從人口紅利的邏輯推斷,反映非勞動年齡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總撫養比(每一百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要供養的非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詮釋了人口負擔的輕重,是衡量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的最重要的指標,從而也是界定特定區域是否處于人口紅利期的關鍵尺度。

根據甘肅省歷年人口撫養比的變動 (表 2、圖2), 少兒撫養比在波動中逐年遞減, 從 1995 年的42.34%下降到 2011 年的 22.74%,降低了 19.6 個百分點; 老年撫養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 1995 年的6.46%上升到 2011 年的 12%, 增加了 5.54 個百分點。 與此相對應,總撫養比從 1995 年的 48.8%下降到 2011 年的 34.74%,下降了 14.06 個百分點。 根據國際標準, 甘肅省人口的總撫養比一直小于 50%,正處于人口紅利期。

甘肅省少兒撫養比遞減是總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和出生率相對穩定的必然結果。 老年撫養比逐年上升則表明甘肅省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進程在不斷加快。 雖然目前少兒撫養比對人口總撫養比的影響較為顯著,少兒撫養負擔是甘肅省勞動力人口的主要負擔,但少兒撫養比的下降趨勢預示著少兒撫養負擔將在未來逐步減輕,老年撫養比呈上升趨勢表明老年撫養負擔將在未來不斷加重。 甘肅省歷年人口撫養比的變動也表明,甘肅人口紅利期存在關閉的可能。 如果不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提供的發展機會,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將在未來面臨越來越大的阻礙?!?】


三、甘肅省人口紅利期的預測

甘肅省正處于人口紅利期,為經濟發展提供的重要機遇。 但同時人口紅利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對于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的發展機遇才具有關鍵性作用。 本文將在比較分析不同模型的基礎上,應用年齡移算法對甘肅省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撫養比的變動,從而對人口紅利期做出預測。

1.人口紅利期預測模型及其比較

學術界關于人口紅利期的預測模型主要有線性回歸模型、LESLIE 模型和年齡移算模型等。 線性回歸模型是指通過對一個因變量以及與該因變量存在線性關系的若干自變量進行的相關分析。 用線性模型對人口紅利期進行預測,主要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數據,通過相應軟件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并將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加總,得出該地區未來幾年的人口總撫養比的變動情況,進而分析其人口紅利期。

LESLTE 模型單純考慮女性人口的發展變化 ,在明確各個年齡組的人口數量以及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基礎上,根據人口發展的變化規律逐年推斷出各年齡組的人口數量。 該模型以 5 歲為一年齡組,將0-100 歲人口劃分為 21 個年齡組。 假定在時間段 t,第 i 年齡組的人口總數為 Ni(t),第 i 年齡組的生育率為 Bi,第 i 年齡組的平均死亡率為 Di,第 i 年齡組的【3】


對不同人口紅利期預測模型的比較可以看出,線性回歸模型單純從人口發展的歷史數據推斷未來變動趨勢,不考慮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所以在預測人口總撫養比和人口紅利期的變動方面存在顯而易見的偏頗;LESLIE 模型雖然考慮到了人口年齡結構因素,但僅依據女性人口的年齡變化預測人口的的年齡結構,相對忽視了男性人口因素對人口演變所起的作用。 同時,以 5 歲作為一個年齡段對人口分組進而對人口年齡結構預測,忽視了 5 年之內人口年齡變動對人口總撫養比的影響;顯然,年齡移算模型以 1 歲作為分組的標準,依據不同年齡人口的存活率來遞推各年齡的人數,預測的準確性明顯高于其他方法。

2.基于年齡移算法對甘肅省人口紅利期的預測

由于隨著人口轉變,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是不可重復的,所以不存在“源源不斷”的人口紅利。 甘肅省人口紅利期可維持多長時間,抑或甘肅人口紅利的機會窗口何時關閉,通過年齡移算模型可以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

人口年齡金字塔能形象、直觀地反映人口年齡和性別分布的情況。 以縱軸表示遞增的年齡,左側代表男性,右側代表女性;橫軸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數量在總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基于甘肅省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利用年齡移算模型,對2015-2050 年每間隔 5 年甘肅省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的預期結果如圖 3.

根據人口年齡金字塔對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的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甘肅省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以及總撫養比的具體變動趨勢可以從表 3、圖 4直觀表示出來:【4】


根據年齡移算模型對甘肅省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以及社會總撫養比變動趨勢的預測表明:甘肅省少兒撫養比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呈平穩下降趨勢,與此相應,少兒撫養負擔將逐步減輕;老年撫養比在 2040 年之前將呈現比較明顯的遞增趨勢,隨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之后將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人口總撫養比的變動與老年撫養比的變動趨勢基本一致,并且老年撫養比較少兒撫養比對人口總撫養比的影響越來越顯著。 考慮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將不斷延長,甘肅省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必然逐年遞增。 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和老齡化社會的負面影響必然將日漸凸顯。

關于甘肅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趨勢的預測還表明:甘肅省人口總撫養比于 2035 年將達到 49.62%.

比照社會總撫養比小于 50%的人口紅利期國際通用標準,甘肅省人口紅利機會窗口將于 2035 年左右關閉。 這一判斷說明了,甘肅省目前仍然處于人口紅利期,其人口紅利期還可以持續大致 20 年左右的時間。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的前提下,如何抓住機遇,充分挖掘和收獲人口紅利,將是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四、甘肅省收獲人口紅利的對策建議

人口紅利期的客觀存在為甘肅省加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窗口,但收獲人口紅利必須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特別是由于人口紅利期相對有限,這種潛在的增長源泉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就會消失殆盡,所以從人口學的角度判斷,今后 20 年左右的時期將是甘肅經濟發展的關鍵戰略機遇期。

1.發揮勞動力數量優勢,促進勞動力充分利用

如何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切實將勞動力稟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收獲人口紅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

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大中型企業通常具有比較明顯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特征,也具有比較明顯的排斥就業的傾向。 小微型企業則具有更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其就業容量和就業彈性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甘肅省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同時勞動力成本相比國內其他地區較低。 大力發展小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解決勞動力自身的就業問題, 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數量優勢。

從甘肅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不能單純的片面強調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必須針對不同產業的性質,采取相應的措施。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與其他產業比較,第三產業就業彈性大,吸納勞動人口就業的能力較強。 由于資源稟賦和長期計劃經濟等的影響,甘肅省第三產業發展明顯滯后,就業比重顯著偏低,且地區間第三產業發展不均衡狀況非常突出。 從甘肅省產業結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看,第三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甘肅省應該在完善政策法規,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寬松和規范的外部環境基礎上,針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打破行業壟斷,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第三產業,多渠道、多層次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不斷擴大第三產業對外開放程度。

加速戶籍制度改革步伐. 勞動力流動是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最大限度提高勞動力資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前提。 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二元經濟社會制度是限制城鄉勞動力合理流動的主要障礙。 與國內其他省區比較,甘肅省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滯緩,加快現存戶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減小乃至消除其對勞動力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阻礙,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甘肅省必須主動適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在對戶籍制度改革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對城鎮和農村人口的開放式戶籍管理,引導農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市地區轉移。 在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的基礎上,促使農村勞動力主動接受先進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綜合素質。

2.提升勞動力素質,將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

勞動力資源數量上的優勢將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逐漸消失。 挖掘人口紅利,必須在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數量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勞動人口的質量,增加人力資本存量,將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提升勞動力的身體素質。 健康的體魄是勞動力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基本前提。 統計數據表明,甘肅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衛生事業發展嚴重失調。 為此,甘肅省必須立足省情,統籌謀劃,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加大衛生投入和衛生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衛生服務能力和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提升勞動力的教育水平.教育事業是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根本途徑。 甘肅省教育總體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城鄉發展不平衡,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必須從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戰略地位的角度出發,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切實發揮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建立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 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強化能力培養,拓展多元化人才成長通道,著力提高勞動力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提升勞動力的技術技能水平. 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勞動力的技術技能水平直接決定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從總體上考察,甘肅省勞動力的技術技能水平相對較低,專業人才特別是高技術人才非常短缺,對經濟社會發展構成了嚴重制約。 從實際情況出發,甘肅省在加大技術創新投資力度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性技術,應當是提升當地勞動力技術技能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必須針對技術推廣的范圍和受眾情況,建立覆蓋特定領域和行業的省、市、縣、鄉乃至村社級的技術推廣機構或中心,構建完備且高效的技術推廣體系。 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技術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力研發、吸收和轉化先進適用技術的能力,同時努力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充實到技術推廣隊伍中,不斷提升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

3.推行老齡化戰略,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減少和社會負擔的不斷提高,同時人口老齡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是甘肅省收獲人口紅利面臨的現實難題。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等問題提供制度保障,從而能夠有效減輕居民的養老負擔。 甘肅省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保障范圍窄,保障程度低,保障資金嚴重不足,管理亦不夠規范。 要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 要在健全城市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體系的同時,大力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要建立健全農村貧困群體的養老保險制度及醫療救助制度。

積極發展老齡化產業. 老齡化產業旨在滿足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人口結構轉變和老齡化社會出現所催生的一個新興產業。 針對甘肅省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趨勢,必須將積極發展老齡化產業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舉措。 吸收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教訓,甘肅省要制定和實施相關的優惠政策,積極推動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要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大力鼓勵各種老年用品的開發和生產,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

實行彈性退休制度.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老年人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能,蘊含著巨大的人力資本。 若能夠加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口仍然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從老年人口的身體狀況和教育水平等出發,他們適于從事腦力勞動或者輕體力勞動。 借鑒國內外的經驗,甘肅省應當積極探索在那些技術含量較高或輕體力勞動的行業,諸如教師、律師、醫生等行業,實行彈性退休制度,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合理有效地利用老年人口資源,使其能夠為甘肅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David E.Bloom, Jeffrey G.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 [J].The WorldBank Economic Review,1998(12):470-501.
[2]DavidE.Bloom,David Canning,Jaypee Sevilla.The Demogra-phie 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J]. Natl Book Network,2002(7):419-455.
[3]Mason Andrew,Ronald Lee.Reform and Support Systems forthe Elde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pturing the Second De-mographic Dividend [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2004.
[4]馬爾薩斯.人口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5]馬寅初.新人口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6]于學軍.中國人口轉變與“戰略機遇期”[J].中國人口科學,2003(1):9-14.
[7]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兼論充分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J].人口研究,2004(2):2-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