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盈利的平臺,所以人們和企業按道理來說也應該做些事情或付出點什么來報答社會。社會責任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人類的一種覺悟,是人類意識到自己從中得到利益的同時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有專家提出,社會責任其實也是國家對經濟的另一種管理,換句話說也是經濟的法則責任。要用經濟法的眼光去看待企業社會責任這個問題。
一、社會責任的提出,解決社會問題
(一)用經濟法的語言解釋責任
在經濟法中,可以用兩個因素來表述責任。第一個因素,即在經濟活動中,所要履行的義務,它和權力有著很大的關系,權力越大意味著所要負的責任也越大。第二個因素,即主體違背法律的意愿或做了違反約定的行為,所要承擔的責任。
(二)社會義務對經濟法的作用
社會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一個平臺,是企業很好的搖籃。但是現在出現了國家或者政府很難或者說不能很好地管理和監督企業自覺地做到履行社會責任的現象。
雖然說現在我們的社會的大環境是比較和諧的,但是由于人性的復雜性和社會的復雜性,還是有很多不合群、不符合主流思想的存在,因此也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就比如:大學生就業困難、農民工得不到較好的待遇、經濟資源分配不公平、歧視婦女等等的問題出現?,F在我國出現了,國家或者政府很難管理和控制社會的現象了,想必其他國家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投資者創辦企業最想看到的是,企業為他們帶來利益,在這個基礎上,企業也為社會提供了物資或者服務。有些企業投資者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會做一些有悖于經濟法的事情,比方說: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劑、以次充好地銷售產品、銷售超過法律范圍內的產品、提供法律不允許的服務、工廠超標排放有毒氣體或污水等等。
如果國家沒有對這些不良的行為進行管理和依法處理,將會對人類發展有很大的阻礙。所以,我們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法規,來使這些現象得到控制和緩解,同時也能更加突出經濟法的地位和作用。經濟法不但可以讓企業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可以讓企業和投資人員有更公平的關系,企業能為社會的發展提供能源動力,還能讓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得到解決,同時還能增強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
因此,經濟法就能以法律的身份來對企業和經濟主體進行制約和管理,就能在更公平的基礎上更好地成為企業和社會的護花使者,也能讓社會和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順暢。
社會責任的提出,豐富了經濟法的內容,讓經濟法變得更加有意義,讓經濟法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可操作。
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一)社會責任的名詞解釋
為了找到更確切的語言來說明何為社會責任,有學之士用了很多方法來進行辨明。有人說企業的社會責任指,企業不可以把賺錢或者說得到經濟價值看作是自己成功的標志,而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帶了利益。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社會這個穩定的大搖籃,我們企業是沒有辦法存在和壯大的。也有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營并且賺得利潤,在對經濟主體負責任的同時,也能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社會責任面向的對象
每個經濟團體或者說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所在的社會負上社會責任,自己背負著社會責任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分享著社會帶來的果實。這里的對象可以分為下面的三種。
1.企業的員工
員工在上班期間是屬于企業的人員,所以企業應該為員工負責任,負責的范圍有:工作的環境、工作安全保障、醫療保障,等等。如果員工和經濟主體發生沖突時,一定要用符合法律要求的手段和人性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2.產品的消費者
任何企業想要盈利,首先是要把產品賣出去才能從中得利。賣出本企業的商品或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等形式就無形中形成了債權債務的關系,因此企業就要面對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的復雜關系了。
3.符合條件的社會團體
現在社會上貧窮的人們和富裕的人們差距越拉越大,甚至還出現有錢的人越來越富裕,貧困者惡性循環越來越貧窮。賺錢比較多的企業就要做好扶貧工作了。例如:在農村辦希望工程學校、在貧困的地方支持少年足球、為空巢老人送溫暖,等等。這使更多的人們知道有這些企業的存在,或者加強了人們對這些企業的好感。
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與法律規定
(一)對企業受益者的要求
《公司法》中有規定,公司的股東可以得到利益的分成,可以在公司重要的決定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并沒有這個權利?,F在也有人提出了應該只要參與了企業經濟的人都應該參加重要會議,這還有待商議。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義務有的時候又會變成權利。
(二)國家要完善的內容
現在我們的法律沒有很清楚地說明了具體的做法,所以這是國家所要完善的。對于政府,要積極主動地幫助法律的生成,而且還要監督和教會企業如何操作。有些企業在扶貧和公益事業中表現得很出色,國家應該在稅收、借貸等方面給這些企業進行減免或優惠??偟膩碚f,真正要做到這些,不單要靠法律還要靠人們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黃曉鵬。演化經濟學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兼談企業社會責任的演化[J].經濟評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