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及其驅動力
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及其驅動力
>2023-11-03 09:00:00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媒體陸續報道了錦湖輪胎原料摻假、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山東六合原料雞速成門、上海福喜過期食品門等一系列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新聞事件。這些問題的曝光,不僅使得這些企業成為眾矢之的,他們供應鏈上的伙伴企業,如現代汽車、蘋果公司、麥當勞等聲名顯赫的明星企業也因為對上游供應商的管理不力,給企業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品牌聲譽帶來極大的傷害。顯然,企業社會責任的邊界,已從過去的單個企業延伸到了整個供應鏈。如何促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有效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品牌聲譽、員工忠誠度和消費者認同,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主題。

二、社會責任主體的變遷:從企業到供應鏈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研究隨著上世紀末全球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蓬勃發展,成為近年來企業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從 1916 年 Clark 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思想到 1953 年 Bowen 給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明確定義。近一個世紀相關學者的成果極大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內容。國內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界定、企業社會責任的邏輯起源與動因、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影響關系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外部推動措施四個方面。從行業實踐來看,國際標準化組織在 2010 年正式發布 ISO26000 標準,確定了包括企業在內的適用所有類型組織的社會責任七大主題,并提出了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

McWilliams & Siegel\\(2001\\)指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視角往往聚焦在單一企業的組織層面[1]。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競爭的加劇,單一企業已經深深嵌入到其所在的供應鏈系統中,呈現給消費者的終端產品無一例外都打上了鮮明的供應鏈分工協作的烙印。供應鏈系統表現出結構復雜性、節點復雜性、影響因素復雜性等特點,導致整個系統呈現復雜的非線性動力學行為。因此,供應鏈中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成員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也呈現出典型的復雜系統特征。他們的社會責任行為通過傳導、擴散、放大、反饋等形式蔓延至整個供應鏈,最終影響外部公眾對供應鏈系統整體社會責任水平的認知。社會責任的主體正從單一企業向供應鏈系統發生轉變。

1. 社會責任主體變遷是供應鏈競爭與社會期望的必然需要

全球制造與全球銷售模式推動了參與競爭的主體由單一企業向供應鏈演進,在全球競爭中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企業競爭轉變為供應鏈競爭。在這一模式下,單一企業無法完全控制從原料端到最終消費端的全過程,供應鏈成為市場競爭的主角。同時,市場壓力與消費者期望也是推動社會責任主體從單一企業向供應鏈轉變的誘因。Maloni & Brown\\(2006\\)指出全球化的供需模式和社會公眾的壓力使得企業必須為其供應商、分銷商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供應鏈伙伴的社會責任行為擔責[2]。

而制度理論在描述公眾要求與消費者期望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驅動作用時,將其定義為規范壓力\\(Normative Pressure\\)[3]。對供應鏈系統而言,雖然社會期望往往作用于供應鏈終端直接與消費者緊密聯系的企業,但是這一規范壓力會通過供應鏈內部合作與約束機制,沿供應鏈下游往上游傳導,形成對于整個供應鏈系統的壓力機制。原本單一企業承擔的環境責任、消費者責任與雇員責任等,在供應鏈競爭下也轉變成需要供應鏈全體成員共同擔責的形式。例如在汽車供應鏈中,制造商產品一旦出現質量缺陷需要召回時,供應鏈下游的渠道成員如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需要協助上游制造商,共同參與消費者告知、零部件維修更換等行動,協助制造商履行召回義務,來消除產品缺陷和承擔消費者社會責任。這一條款在我國的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 中已做出明確規定。

2. 社會責任主體的變遷是供應鏈成員合作協調的必然需要

供應鏈成員間的業務合作能夠有效降低供應鏈運作成本,提高供應鏈運作績效。近年來企業界與研究者都在思考,供應鏈在社會責任上的合作是否能夠與業務流程上的合作一樣,取得一樣的明顯效果。從單一企業視角而言,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是一種價值創造機制,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也為自身創造價值[4]。雖然企業社會責任創造的價值并不一定直接體現在企業經濟績效上,卻可能通過組織聲譽的提升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5]。此外,單一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對其供應鏈上下游伙伴企業也會帶來影響。Carter & Jennings\\(2002\\)揭示了供應鏈中的采購方在采購活動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一行為將明顯改善供應商的企業財務績效,并提升雙方之間的信任關系。除了采購等直接性業務合作行為外,Amaeshi 等\\(2008\\)則證明了供應鏈中的強勢成員通過行為規范確立、企業文化傳輸、聯合人才培訓與價值重新定位等非業務性合作,同樣可以顯著影響到供應鏈中其他成員的社會責任行為,從而提升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水平[6]。但是,Boyd 等\\(2007\\)也特別指出,對于供應鏈合作伙伴社會責任的過度監管也會損害供應鏈合作關系,基于程序公正性\\(Procedural Justice\\)的信任、溝通與協同的作用更應該在供應鏈成員的社會責任合作中得到重視[7]。因此成員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是供應鏈強化內嵌合作與改善伙伴關系的內在需要。

承擔社會責任會給供應鏈成員企業帶來長期的潛在價值,但同時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那么,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的個體企業是否愿意為利他的供應鏈社會責任行為買單呢?本質上,個體企業的自利性行為與供應鏈整體利益存在天然的“雙重邊際化”現象,要實現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一致需要有相應的供應鏈協調機制來進行調節[8]。首先,供應鏈中成員企業采取社會責任行為時,由于企業形象、品牌口碑等虛擬資產得到提升,供應鏈系統獲得的利潤可能達到甚至超過供應鏈集中決策時的最優利潤水平[9,10]。其次,考慮到消費者更愿意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供應鏈成員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導致的內部成本增加可以通過提高終端市場的定價得以解決[11]。最后,在滿足參與約束和激勵約束的協調機制作用下,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成本與系統利潤在各成員企業間合理分配,可以實現個體企業與供應鏈系統的雙贏[12]。在量化研究中,已經證明有效的協調機制包括 Hsueh & Chang\\(2008\\)提出的社會責任成本分擔契約[9]、Ni 等\\(2010\\)提出的批發價格契約以及郭春香等\\(2011\\)提出的利潤共享契約等。

3. 社會責任主體的變遷是供應鏈系統可持續 (綠色) 發展的必然需要

在企業語境中,可持續與社會責任往往被作為密切聯系的同義詞來進行使用[13]。學術界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從環境問題開始。早在 1996 年,Lamming & Hampson 就指出未來供應鏈管理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挑戰。近年來,全球氣候問題惡化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高漲,使得管理人員和研究者都開始關注供應鏈對環境、社會等的影響以及如何改進供應鏈與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沙掷m供應鏈管理\\(Sustainable SupplyChain Management\\)是指通過對供應鏈跨組織關鍵業務流程的系統化協調來實現戰略性整合和社會、環境、經濟目標的達成,以此實現個體企業及整個供應鏈長期經濟績效的提高??沙掷m不僅僅是單一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還必須意識到供應鏈上下游伙伴的可持續性對其發展的重要性。如果企業將其可持續行為禁錮在單一企業的邊界內,沒有將供應鏈伙伴的行為包括其中,可持續的優勢將消失殆盡。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往往與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

Sarkis\\(2011\\)指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考慮環境因素的供應鏈和逆向物流的跨組織行為。Ahi & Searcy\\(2013\\)的研究也提出可持續管理是把綠色供應鏈管理從環境維度進一步拓展到了經濟和社會維度[13]。因此,要實現供應鏈系統在經濟、環境、社會等三個維度上的可持續性,必須要跳出單一企業綠色化與可持續的藩籬,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供應鏈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相應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需承擔的勞工權益、員工健康、工作安全、環境保護、社會慈善等社會責任承擔主體也需要從企業變為供應鏈。

三、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概念內涵

供應鏈包括了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上下游企業。當社會責任行為的主體從單一企業擴展到供應鏈,個體企業追求對社會負責任的簡單行為,就會通過供應鏈中傳導、反饋等機制,形成一類具有新結構、新模式的復雜群體社會責任行為。

文章認為用供應鏈社會責任\\(Supply Chain SocialResponsibi-lity,SCSR\\)這一概念來界定供應鏈系統的社會責任行為集合更為合適。參考石軍偉等\\(2009\\)、尹開國等\\(2011\\)從責任對象的視角出發對 CSR 概念的界定,文章將供應鏈社會責任\\(SCSR\\)定義為供應鏈成員企業需向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供應鏈內部員工、供應鏈終端客戶、供應鏈外部公眾、社區、政府以及生態環境等承擔的強制性責任和道德性責任。

SCSR 所包括的社會責任內容中,除了供應鏈中的每個企業需要獨立承擔的 CSR 部分外,還應包括成員企業對其上下游企業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部分,也包括了質量保障、信息披露、訂單承諾、風險共擔等伙伴企業權益保護責任,知識共享、文化傳輸、人才培訓等持續合作保障責任以及針對上下游企業在員工權益、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的監管與改進責任等。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在其供應鏈中推行社會責任管理,通過監督和指導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行為,確保供應鏈整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升。以蘋果公司全球供應鏈為例,2013 年亞洲地區的供應商數量就高達 670家。由于蘋果供應鏈上游代工廠所發生的一系列勞資糾紛與環境污染問題,其供應鏈也有“血汗供應鏈”之稱。盡管直接責任方在上游代工廠,從供應鏈社會責任視角出發,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蘋果公司,顯然僅僅重視了自身的 CSR 而忽視了應 承 擔 的 SCSR。 蘋 果 在 其 發 布 的 《Apple SupplierResponsibility 2011 Progress Report》 中專門回應了上游代工廠的員工自殺與中毒事件,首次公開了供應商勞工使用與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審計情況,并提出了針對性整改措施,包括中止一些供應商合作關系、要求供應商改善工作環境與員工待遇等。近年來,蘋果公司逐漸公布其供應鏈社會責任情況,陸續推出了《Apple 供應商行為準則》 與 《供應商責任標準》 等供應商監管制度,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勞動權益與人權、健康與安全、環境影響、管理系統和道德規范五大方面進行了詳盡要求,并強化了蘋果公司與第三方專家相結合的定期審核與突擊審核制度,將審核結果用于供應商社會責任改進以及新產品導入時供應商的評估與甄選。蘋果公司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正在主導蘋果供應鏈系統的 SCSR 改進行為。

區別于 CSR,SCSR 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特點:

第一方面,核心企業主導性。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標準往往由核心企業主導,核心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行為也往往決定著供應鏈整體的社會責任水平。

第二方面,供應鏈鏈間外部性。由于供應鏈上企業間的密切合作,導致供應鏈中任何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貢獻行為都會讓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受益,任何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行為都會讓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受損。相對于 CSR,SCSR 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外部性特征。

第三方面,責任收益不對稱性。供應鏈中節點企業在社會責任承擔與經濟收益回報方面呈現出來高度的不對稱性,往往是處于供應鏈始端和末端的企業受益最大,承擔的社會責任最??;而處于中游的企業受益最小,但承擔的社會責任最大。

四、供應鏈社會責任動力機制分析

綜上可知,CSR、可持續供應鏈或綠色供應鏈的動力機制研究從企業內部、外部兩個方面出發,認為動力源于企業內部的經濟需要、文化需要和戰略需要等,以及企業外部的公共政策壓力、社會公眾壓力和市場機制驅動等。從供應鏈視角出發,供應鏈系統面臨著外部公共政策、社會公眾所要求的承擔社會責任的壓力,市場機制包括消費者需求與期望、供應鏈間競爭也會驅動供應鏈系統的社會責任行為,此外,更為直接的動力源于供應鏈系統內生的對于成員企業的約束和驅動,包括了制度性約束與非制度性約束兩個方面。制度性約束是指供應鏈研發、采購、制造、銷售、物流等業務與流程需要所形成的合作機制約束,以書面契約的方式規定了合作的要素,從而形成對于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顯性約束。而非制度性約束是指供應鏈成員之間形成的信任、溝通、承諾、學習等關系氛圍和價值體系對于合作伙伴行為的隱性約束。因此,文章提出了公共政策強制力、社會公眾壓力、市場競爭驅動力、需求拉動力以及供應鏈內部約束力五力集成的供應鏈社會責任動力機制模型,具體如圖 1 所示。外部四力主要是政府職能部門、社會公眾、競爭對手以及消費者需求等因素所產生的供應鏈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力,而內部動力源自于供應鏈鏈間企業的合作約束力,包括顯性剛性約束力與隱性柔性約束力。相關研究的代表性理論見表 1。

在供應鏈社會責任的五力中,供應鏈約束力通過合作流程、合作契約或是文化融合、共同學習等形式能夠最為直接有效的影響供應鏈成員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分配?;诠溂s束力的作用機制,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往往成為 SCSR的主導者,其社會責任行為對于成員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社會責任水平起到決定作用。

五、總結與展望

文章系統分析了從企業社會責任到供應鏈社會責任的變遷原因,提出了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概念,總結了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核心企業主導、鏈間外部性以及責任收益不對稱的的三大特點,并闡釋了供應鏈社會責任的五力模型,將社會責任研究的視域從企業拓展到了供應鏈層面。在以往的研究中,Carter 等\\(2008\\)and Tang 等\\(2012\\)均指出公共政策與市場機制的綜合作用能促使供應鏈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也有助于供應鏈企業盈利能力、經營績效和競爭優勢的提升。

在 CSR 的相關研究中,外部公共政策包括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與節能減排等法律法規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作用,已有較多成果。外部公共政策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公共政策的強制驅動\\(Coercive drives\\)性質也會導致高昂的行政管理成本。相對而言,市場機制存在更低的社會管理成本與更好的行為引導作用。就供應鏈系統而言,內生的社會責任約束機制對 SCSR 可能存在更好的促進效果,但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因而未來針對供應鏈系統的 SCSR 約束與激勵機制以及 SCSR 約束下供應鏈關系管理策略的研究將會是新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1] McWilliams A,Siegel 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eory of theFirm Perspective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1\\).

[2] Maloni M J,Brown M 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an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8\\(1\\): 35-52.

[3] Aerts W,Cormier D,Magnan M. Intra-industry imitation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Public Policy,2006,25\\(3\\):299-331.

[4] 張兆國,梁志鋼,尹開國.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2\\):139-146.

[5] 石軍偉,胡立君,付海艷. 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資本與組織競爭優勢:一個戰略互動視角 [J].中國工業經濟,2009\\(11\\):87-98.

[6] Amaeshi K M,Osuji O K,Nnodim P.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supply chains of global brands:A boundaryless responsibility?Clarifications,exceptions and implications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1\\(1\\):223-234.

[7] Boyd D E,Spekman R E,Kamauff J W,Werhane P.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in Global Supply Chains:A Procedural Justice Perspective[J].Long Range Planning,2007,40\\(3\\):341-356.

[8] 陳遠高. 多渠道電子供應鏈決策優化與協調研究 [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30-34.

[9] Hsueh C-F,Chang M-S. Equilibrium analysi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08,190\\(1\\):116-129.

[10] Liu Z,Anderson T D,Cruz J M. Consumer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competitionintwo-stagesupplychain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12,218\\(3\\):602-613.

[11] Ni D,Li K W,Tang X.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in two-echelonsupply chains:Insights from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207\\(3\\):1269-1279.

[12] Ni D,Li K W. A game-theoretic analysi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ductin two-echelon supply chai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Economics,2012,138\\(2\\):303-313.

[13] Ahi P,Searcy C.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for green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52:329-341.

[14] 吳定玉. 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 [J].中國軟科學,2013\\(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