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社會背景下,煤炭行業生產安全事故、環境污染事件數量并沒有出現緩解的趨勢,這就使得加強和創新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縱觀我國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的現狀 , 不難發現在監管主體方面過于倚重政府,長期忽視了企業和社會的參與。這種單純依靠政府的監管模式,其監管成效并不理想。鼓勵企業和社會參與社會責任監管,形成多主體共同監管模式,有助于提高監管效益、降低監管成本。
一、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的構建原則
1、以科學為基礎。在構建煤炭企業監管機制時,必須明確界定相關概念的科學內涵,并確保其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監管機制的構建要采用科學化的研究方法,做到有理有據,以保證監管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以煤炭企業實際為依托。我們構建監管機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導煤炭企業實踐,脫離了實際的理論是沒有任何價值可言的,因此,必須在以科學理論指導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煤炭企業的發展模式及其特殊性等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以更好地推進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
3、整體性與層次性原則。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既要反映監管的全過程,又要考慮監管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比較全面地反映煤炭企業監管機制運行的特征;同時,構建監管機制時又必須要考慮層次性,分層逐項研究,以保證框架機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二、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的基本框架
1、監管主體的責任界定
\\(1\\) 政府主體的監管責任及內容。政府作為煤炭企業最直接的監管主體,應該對煤炭企業作多方位的全面監管:第一,監督企業是否做到依法納稅;第二,監督企業員工工作環境是否符合行業標準;第三,監督煤炭開采量是否表明其存在過度開采、資源浪費的情況;第四,監督員工福利是否按照勞動法發放 ;第五,監督企業產品質量是否達標等等。
\\(2\\)企業主體的監管責任及內容。企業主體主要包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不同主體的監管責任和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有者對煤炭企業的監管。所有者為企業提供資金的同時要監督企業的運營,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第一,監督企業是否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是否存在挪用資金以及損害其他中小股東的行為;第二 , 監督企業是否定期披露財務報表并對外披露煤炭行業要求的信息。
\\(3\\) 社會主體的監管責任及內容。作為煤炭企業產品使用者的客戶群體,對煤炭企業負有直接的監管責任。作為社會一份子的公民個人,也承擔著監督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義務。此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媒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力量,其在督促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2、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的基本框架
近年來我國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主要圍繞著政府部門進行,存在著企業和社會缺位的現象。而過于倚重政府監管的行為存在局限,需要多種力量的支持。在輔助政府部門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監管、促進企業全面發展方面,企業自身和社會公眾的參與是首要輔助路徑氕因此需要將企業和社會的力量引入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中來,構成政府、企業和社會良性互動的監管機制和治理模式,從而提升監管能力,降低治理成本。因此,作者構建了政府 - 企業 - 社會三位一體的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該機制在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自的角色和職責的前提下,借助各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協調運轉 , 提高政府監管的準確性和實效性、確保企業監管的及時性和靈 活性、強化社會監管的輔助性和協調性,從而實現督促煤炭企業積極落實社會責任的目的。
三、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運行的保障措施
1、政府層面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法律法規,依靠法律的強制力使煤炭企業的經營者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是其必須要履行的義務。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作用在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主要表現在企業進入市場到進行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首先 , 要制定和完善煤炭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 , 并嚴格執行該制度。對于新開發的煤礦要建立煤炭開發準入制度,相應地提高進入煤炭行業的難度。其次 , 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為已獲得市場準入許可的企業發放煤炭生產許可證。另外 , 結合煤炭資源的儲存量和開發條件,適當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淘汰生產能力落后的煤炭企業。二是加大對違法煤炭企業的懲罰力度。
當今市場不乏經營者的失信行為,在煤炭行業當中也不例外。
加強政府對煤炭企業的監管其實也就是對其失信行為進行監管,如果發生失信行為則加大懲罰力度,使那些鈷法律空子的企業無機可乘。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監管。政府和相關的法律執行機構必須以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和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為前提,建立規范的約束機制,對煤炭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保證其履行社會責任。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偷漏稅行為、違法生產、環境污染等問題都要依法解決,嚴懲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 , 建立并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三是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煤炭資源開采長期以來采用粗放型增長方式,嚴重制約了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改變煤炭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可以解決我國煤炭產業面臨的資源問題,還能夠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煤炭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煤炭產業結構的優化必須與不斷推動產業升級,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淘汰過去那種完全依賴自然資源發展區域經濟的做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增強我國煤炭產業的綜合實力,使煤炭產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更高程度地結合在一起,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從而為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穩定的氛圍。
2、企業層面保障措施。一是構建完善的企業內部監督機制。
社會責任的落實,離不開煤炭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內部監督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通過自我監督、檢查和約束企業自身的行為。煤炭企業逋過內部力量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防范違法事件、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將煤炭企業的道德觀念納入到規章制度中,為解決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價值觀念和經濟利益沖突,提供重躲據。二是以責任型戰略為出發點。責任型戰略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都要考慮到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對于煤炭企業來說,責任型戰略就是將社會、環境及企業的發展融和在一起 , 協調發展,不僅關注生產和效益,也得注重環境的保護、員工的利益、社會的穩定等。因此,煤炭企業主動實施責任型戰略,并將其納入到企業的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來,突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和自覺性。三是培育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文化。企業文化是 - 個企業的靈魂,它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思想指導。
培育煤炭企業 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文化,關鍵是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注重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將企業中所有員工凝聚起來,朝著同一個目標奮斗,通過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來營造一種舒適的工作氛圍。其次 , 煤炭企業要利用宣傳、教育、獎罰等各種手段進行生產安全文化建設、讓安全生產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
四、結語
在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中,政府、企業、社會是三個最重要的監管主體,在明確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職責范圍后,不斷地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建立起一個立體化、高效化、全面化的社會責任監管機制,有助于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的良性互動的社會責任監管體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努力擴大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機制的覆蓋面,注重發揮政府、企業與社會三種監管機制的協調作用,從而更好地推進我國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周春宇 . 政府如何有效監管和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J].企業研究 . 2010\\(16\\)
[2] 李軍亮 . 國有煤炭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中國煤炭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