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積極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已成為當今世界潮流。澳大利亞的布羅肯希爾控股有限公司自1885年開始,就已經斷斷續續地提供人力資源和社區貢獻方面的披露,美國鋼鐵公司在1905年的年度報告中就披露了相關的社會責任信息。進入新世紀,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受到了國際組織以及不同國家更多的關注,紛紛制定標準或指南引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并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
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2006年的調查,2002年全球前250家大企業報告社會責任的比例為45%,各國前100家大企業報告社會責任的比例為23%;2005年這2個比例分別上升到52%和33%;如果把包含了企業責任信息的年終財務報告算在內的話,這2個比例則高達64%和41%。
順應國際潮流,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并出臺一些政策文件積極推動,如《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環保部\\)、《關于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銀監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國資委\\)等。一些地方政府\\(如深圳市、上海浦東新區\\)和行業協會\\(如紡織工業協會、銀行業協會、工業經濟聯合會\\)等也出臺指導意見,要求企業積極披露社會責任信息。
從實踐來看,2006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首份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隨后一些大企業如中石油、中國移動、聯想集團等紛紛帶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據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中心統計,國內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從2006年的32份快速增長到2011年的779份。
農業龍頭企業已成為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力量。然而,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龍頭企業還非常少,2011年僅有7家,約占當年披露企業的1%。在食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發、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社會信任嚴重缺失等背景下,推進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0號\\),其中第21條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币虼?推進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十分緊迫。本文擬在梳理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主要標準和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農業自身的行業特點,設計我國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
一、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和體系
自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成為世界潮流以來,國內外涌現出了較多的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標準和準則,有代表性標準和準則的主要內容如下。
1.國際標準和體系
按照分類,國際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標準主要可分為單一標準和綜合性標準。從單一標準看,主要包括國際用工標準、質量管理標準和環境標準。國際用工標準主要包括勞工標準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2類,關注的重點是勞資關系、工傷、職業病等勞動者權益。國際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主要包括ISO9000標 準 、HACCP體 系、ISO22000標準3類,關注的重點是產品質量。其中,ISO22000標準采用了ISO9000標準體系結構,將HACCP原理作為方法應用于整個體系,是前兩者的升級版。國際環境標準主要是指ISO14000標準,關注的重點是環境保護。
從綜合性標準看,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綜合性標準主要有多米尼400社會責任投資指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 可持續發展指南、“全球契約標準”和ISO26000標準。在這些標準中,ISO26000標準是在吸收其他標準的基礎上,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10年11月正式推出的。標準的核心部分覆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9個方面,包括:組織管理、人權、勞工、環境、公平經營、消費者權益保護、社區參與、社會發展、利益相關方合作。
2.國內主要標準和體系
國內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與體系尚未建立,大多從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角度來提出信息披露要求,大致可以分為綜合性和行業性企業社會責任披露體系。從綜合性標準和體系來看,主要有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聯合設計的“雙草案”、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設計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評價體系”,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設計的“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和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設計的“企業社會責任指數”。這些評價體系均從顧客、環境、員工、社區、合作伙伴、投資方等相關利益者方面設計了一些具體的評價指標,從評價的角度引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
從行業性標準和體系看,主要有紡織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房地產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了《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總則及細則\\(2005年版\\)》,并在隨后3年逐步完善,在2008年發布了2008年版,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公共的社會責任行為準則。同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CSR-GATEs\\),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引入企業層面,為行業內企業提供指引和規范。這是我國第一個行業性的關于社會責任績效披露制度的指導文件,也是國內第一套關于社會責任報告的指標及規范體系。
2011年,住建部政策中心和中國建設報聯合研究設計了“中國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披露信息。
綜上可以看出,國外由于企業社會責任開展較早,所以信息披露指標體系也比較成熟,特別是GRI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已更新到第3版,并已成為全球所有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參考的重要指南。相比較而言,國內還沒有建立權威的統一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南,大部分都是從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角度來提出信息披露的要求。而實際上,評價指標體系一般只選擇少量典型指標,因此,反過來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要求相對較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充分。此外,未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必須要參考國際成熟公認的標準和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同時,從國內行業看,還未建立專門針對農業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和體系。
二、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與特殊屬性
明確界定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內涵,是構建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前提。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是狹義的社會責任,即龍頭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主動維護非股東利益相關者利益的義務。具體而言,包括五大部分。一是帶農增收責任。這一責任不僅要求龍頭企業通過發展壯大當地主導產業,引導農戶從事農業生產,并保護價回收農產品,帶動農戶農業增收;還要求龍頭企業雇傭當地農民進入企業長期就業或吸納季節性農民工就業,帶動農戶非農增收。二是食品安全責任。這一責任要求龍頭企業在基地種植、原材料購買、加工工藝、產品流通等方面要有控制力,如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制定原料采購標準和產品加工制度、嚴格產品流通過程和要求等。三是員工福利責任。龍頭企業要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并根據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工資水平;改善勞動環境,杜絕發生傷亡事故;提升勞動裝備,預防職業病發生;建立規范的員工培訓制度,使員工不斷有機會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等。四是環境保護責任。龍頭企業應當積極承擔節約保護資源的責任,如加強環保投入、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節能減排。五是參與社會慈善事業責任。龍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企業應該根據經濟實力,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慈善事業。
同時,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具有特殊屬性,與其他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又有較大區別。第一,帶農增收責任特殊。其他行業企業只需負責保障本企業職工的福利待遇,不需要對上游供應商負責,供應商的盈虧由其自身負責。而農業龍頭企業則必須對上游供應商\\(農民\\)負責,這也是國家的強制性要求。
第二,保障食品安全責任特殊。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產品是所有企業均需要承擔責任。但是農業龍頭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不同,龍頭企業生產的產品直接供給消費者食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農業龍頭企業的責任更為重大。
第三,保護環境責任特殊。農業龍頭企業的原料是具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對自然環境依賴性強,企業除了自身節能減排外,還負有指導農戶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或獸藥\\),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污染的責任。
第四,參與社會慈善事業責任特殊。龍頭企業一般是由村集體企業或鄉鎮企業轉型而來,植根于農業,在農村取得發展,與農民生活貼近,與“三農”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其參與新農村建設、培育新型農民的責任要較其他行業企業更為重大。
三、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設計
在系統分析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和體系,明確了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內涵后,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設計。
1.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選擇科學合理的指標并構建指標體系,是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具體指標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國際接軌和國內依法相結合的原則。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大勢所趨,中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因此,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的選擇必須要跟國際標準接軌,要充分借鑒國際標準和準則\\(如SA8000、國際勞工準則等\\)。同時,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要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如《勞動法》《環境保護法》\\),體現中國特色。
\\(2\\)全面系統和重點突出相結合的原則。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各類指標在體系中的合理構成以及關聯度。各指標之間應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使指標體系能夠全面準確客觀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全貌。同時,指標體系的設計又要出突重點,能夠體現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方面。
\\(3\\)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原則。企業財務指標是企業在繳稅、公布年報等必須提向政府和股東提供的指標,基本能涵蓋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方面,而且指標比較容易獲取和量化處理,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在財務指標不能量化的部分選擇非財務指標進行補充,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指標體系。
\\(4\\)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結合的原則??刹僮餍允侵钙髽I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是充分考慮相關數據資料獲取的可能性,確保統計數據可靠,操作程序簡便易行。同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要具有不同企業之間橫向可對比和同一企業在不同時間上的縱向可對比。
2.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設計
根據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特殊性,遵循指標設計原則,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設計見表1。
\\(1\\)帶農增收責任信息披露。帶農增收是龍頭企業最重要、最特殊的社會責任,也是國家出臺扶持政策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龍頭企業需要從農業增收和非農增收兩方面披露帶農增收責任信息。在農業增收方面,具體考察兩個效果,一是龍頭企業帶農增收總效果,具體指標為“輻射帶動農戶數”“戶均增收數”。二是重點考察緊密型聯結方式的帶農增收效果,具體指標為“訂單簽訂率”和“企業訂單履約率”。在非農增收方面,主要從數量和質量上來披露,即龍頭企業吸納農民就業數量和農民工工資增長情況。與其他行業企業不同,龍頭企業對季節性工人需求大,因此,將農民工分為長期就業農民工和季節性農民工,設計“長期農民工就業數”和“季節性農民工就業數”2個指標。在農民工工資增長方面,由于季節性農民工的流動性強、不好統計,因此,可以僅披露“長期就業農民工工資增長率”指標。
\\(2\\)保障食品安全責任信息披露。農業龍頭企業提供的產品直接供消費者食用,產品質量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龍頭企業必須披露質量安全控制信息。按照產業鏈各環節,可以在原料購進、加工過程、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四大方面進行指標設計。
在原料購進方面,目前龍頭企業的原料來源主要有自建基地、訂單收購、市場收購3種,其中自建基地和訂單收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力強,更能保證食品安全。因此,選擇了企業“穩定原料供應率”這一指標,即通過計算自建基地和訂單收購的原料量與購進原料總量的比值來衡量。市場收購是龍頭企業購進原料的重要渠道,可以設計“企業是否有采購市場原料的相關標準”指標。
在產品加工方面,目前龍頭企業質量控制一方面可以通過國家的相關認證\\(如HACCP認證\\),另一方面可以自身量身制定管理制度或措施\\(如進入操作間需重新著裝、消毒等\\)。因此,可以重點設計“是否通過HACCP認證”和“是否建立相關食品質量安全生產制度”2個定性指標。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因此,在產品質量方面,可以設計強制性認證和自愿性認證兩大類指標。從強制認證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從2008年起所有食品須加貼QS標志。本文選擇 “是否通過QS認證”。從自愿性認證看,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已成為重要商標,企業認證積極,因此,可以設計企業“是否通過三品認證”這一指標。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轉基因食品在國內大量上市,消費者對食品標識越來越重視。
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食品標識管理規定》,要求企業必須明確標明食品名稱、原料來源、質量等級、食用方法等信息。因此,設計了“是否遵守法律規定必須使用的標簽制度”指標。在產品售后服務方面,本文選擇“是否有專門的消費者投訴渠道\\(電話、郵件等\\)”和“消費投訴率處理率\\(處理辦結的消費投訴/消費總投拆\\)2個指標。
\\(3\\)保障員工福利責任信息披露。按照《勞動合同法》,龍頭企業應當對員工承擔社會責任,主要包括按照法律法規雇傭工人,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獎金,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工資水平、改善勞動條件,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積極預防職業病,建立規范的員工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工會維護員工權益等。因此,將龍頭企業保障員工福利責任的信息披露分解為七大部分,即勞動用工、勞動報酬、健康安全、社會保障、勞動歧視、教育培訓、權益保護。
在勞動用工方面,2002年的出臺的《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明確禁止企業雇傭童工,因此,本文選擇“是否使用童工”指標?!秳趧雍贤ā返诙碌谑畻l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因此,設計了“勞動合同簽約率”指標。
在勞動報酬方面,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章第八十五條規定,“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履行。因此,本文設計了“是否按時足額發放工資”、“是否執行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否支付加班工資”這3個指標。
在健康安全方面,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五章第六十二條規定,用工單位應“執行國家勞動標準,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因此,龍頭企業有責任為職工提供安全、健康、衛生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和其他疾病對職工的危害。
在生產安全方面,設計“單次生產事故傷亡率”\\(年傷亡的員工總數/生產事故年發生次數\\)指標;在職工健康保護方面,設計“員工定期體檢率”\\(定期體檢的員工/企業員工總數\\)和“是否不斷改善員工的食宿條件和文化娛樂生活”2個指標。
在社會保障方面,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因此,本文設計“員工參加社保率”\\(企業參加社保人數/企業總人數\\)和“員工參加醫保率”\\(企業參加醫保人數/企業總人數\\)2個指標。
在勞動歧視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12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第13條規定特別強調“婦女享有與男性平等的就業權利”。因此,設計了2個定性指標,即“是否存在就業歧視”,“是否尊重員工的風俗習慣”。
在教育培訓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8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薄秳趧雍贤ā芬幎?“用工單位應當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因此,設計了“員工教育培訓比率”和“人均年教育培訓經費”2個指標。
在權益保護方面,工會是最重要組織。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币虼?設計了“是否成立工會”和“員工工會參與率”2個指標。
\\(4\\)保護環境責任信息披露。任何企業都應當肩負起控制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節約利用資源的責任。
1989年我國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章第24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蓖瑫r,第25條規定,“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采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币虼?農業龍頭企業應增加環保投入、改進工藝流程、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行清潔生產,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道路。本文從環境投入、能源節約和污染治理3個方面來衡量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在環保投入方面,可以選擇“環保資金投入率”和“環保資金增長率”2個指標;在能源節約方面,可以選擇“萬元增加值單位耗能”和“萬元增加值單位耗水”和“節能產品使用”3個指標;在污染排放方面,可以選擇“‘三廢’排放是否達標”這一國家規定的硬性指標和“排污累計罰金”這一負指標。部分龍頭龍頭企業還通過改進工藝等方式,充分利用主營產品的下腳料,開發多種副產品,減少污染排放,因此,設計了“是否循環利用廢棄物”這一指標。龍頭企業在自身節能減排的同時,還承擔著推動原料供應商節能減排的責任,即指導農戶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的責任。為此,本文設計了“是否指導農戶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化肥等”指標。同時,還關注企業在農業可持續方展方面的宏觀策略,可以設計 “項目是否執行水資源使用計劃”和“是否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有的行為都要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因此,設計了“所有法律法規要求的許可\\(如取水許可\\)、認證\\(如向地表水排放物質\\)、評估\\(如環境影響評價\\)”這一綜合指標。
ISO14000系列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因此,設計了“是否通過ISO14001認證”這一指標。
\\(5\\)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責任信息披露。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基金會管理條例》《社團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法規都鼓勵企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捐錢捐物。按照受益者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指標,即參與農村社區建設類指標和參與社會事業類指標。
龍頭企業是在一定的農村社區環境中生存的,其發展需要利用社區的各種基礎設施和資源,如交通、通信、能源、教育和人力資源等。因此,龍頭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村社區事業發展。本文選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的物和金額”\\(包括水電路氣房建設\\)和“社區社會事業投入”\\(包括科教文衛建設\\)2個指標。此外,龍頭企業還要尊重社區居民的權益,設計了 “企業向當地社區報告經營情況”和“企業與當地社區定期開展會議”兩個指標。
企業處在整個社會之中,有責任遵守社會承諾,關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因此,設計了 “企業對國際公認的社會事業的倡議、公約和準則的參與和支持”和“企業內部制定的有關社會的章程、守則和原則”2個指標。在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本文用企業投入的人財物來衡量,設計“社會慈善捐助累計投入的物和金額”和“企業員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人數”2個指標。
四、結語
由于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部分龍頭企業甚至是家族制企業,全面系統收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文設計的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僅要求企業披露最基礎的社會責任信息。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構建,將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規范地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盡快與國際接軌,跨越發達國家設置的種種技術貿易壁壘,同時也有助于企業進行橫向與縱向比較,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業外部形象,增加企業國際競爭力。此外,企業在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書時,要充分借鑒國內外領先企業的做法,采用圖表、框圖、利益相關者自述等方法,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增強報告的可讀性,邀請第三方對社會責任報告書進行審閱、評定,增強報告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