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責任的標準及其內涵
1997年,社會責任國際組織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并制訂了第一個全球道德規范標準,它的制定廣泛覆蓋了其他的國際性組織和歐美跨國公司.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基礎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際勞工組織憲章》;二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三是《世界人權宣言》.它的內容主要是保護勞工權利即保護藍領工人權利和工作條件,它主要是服務于藍領工人,因此,也有人把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叫做"藍領堡壘".在社會責任視角下,企業必須承擔所規定的相關的責任.即必須遵守的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童工:公司不僅不能雇傭童工,還要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確保兒童的教育,應將其安置于安全且健康的環境中.第二,強迫性勞動:公司不得通過扣押工作人員的身份證或者讓他們交押金來強迫他們工作.第三,健康與安全:公司一定要為員工提供干凈、安全的工作環境.整齊干凈的設施包括:清潔的食品存儲設備、干凈的廁所、浴室和可飲用的水,并制定了一些防止事故和傷害的措施.第四,組織工會的自由與集體談判的權利:公司的員工可以自己組建或者是參加一些工會,對此,公司應予以尊重.第五,歧視:不管是種族、階級不同還是國籍、性別或宗教的不同,公司都不能有歧視的心態.第五,懲戒性措施:對于員工做錯事,公司不能對員工的肉體或者是精神進行懲罰.第六,工作時間:一般正常的工作日在48小時之內,員工工作一周內至少休息一天.對于員工的加班,應給予一定的報酬,加班必須是自愿的,且每周的加班時間必須在12小時之內.第七,工資:員工的工資高于法定或行業內的最低工資,還要滿足所發的工資能夠保障其基本生活要求.公司還必須發放一些費用,比如:津貼、代扣保險,這一項必須要落實到,不能夠弄虛作假.第八,管理體系:為保證法律和法規的實施,公司還必須制定一些可行性規定,指定公司代表監督執法情況.
以前,企業主要重視的是資本運作、科技的發展和企業的規模,而如今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實施,轉變為以人為本.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指的是企業獲得利益的同時,能夠承擔對員工、對社區、對環境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頒布收到了國際社會的歡迎和支持.一些采購商都采用了這項標準.原因在于這項標準可以作為企業的宗旨和經營理念,還可以用來約束企業內部.它的提出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社會文明和進步.目前,已經有很多行業認證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包括:服裝、輕工、化工、服務和農業等40個行業.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了它的社會功能作用;第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保持與各利益者之間的契約關系;第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自身倫理道德的要求.
二、企業采購出現忽視社會責任問題的原因
在當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一些企業鋌而走險極力追求高額利潤,在采購方面,頻繁出現了以次充好的現象,對企業的長遠利益和消費者的利益有很大的影響.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經高額濟利益的誘惑;處罰力度不夠;管理失控;采購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等等.
\\(一\\)高額經濟利益的誘惑
企業在決定以次充好時,都會進行成本與利益的計算.為了獲取高額的利益,企業在采購方面會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短斤少兩等.如果長時間下去,企業短時間內是獲得了很高的利潤,但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會惡化市場秩序.
\\(二\\)處罰缺乏力度
雖然我國頒布了相應的法律如《中華人名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此法律規定了懲處以次充好的辦法,比如不能繼續生產、銷售并含有處以罰金.但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導致收效甚微,很多企業仍然頂風做浪違法采購違規產品和原材料.
\\(三\\)管理失控
企業采購有時會依賴外部供應商,比如工程采購時,承包商分給分包商,分包商又分給更小的施工隊.每一次的分包,都會消費一些合同金額,攤薄工程利潤,等到最后的施工隊就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去購買高質量的產品和材料,只能使用比較劣質的產品和材料,來從中獲取微薄的利潤.而企業沒有良好的管理體系,沒有嚴格遵照管理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管理失控的程度.而對于有的需要檢測的產品和材料,企業應當設立專門的檢測部門,但是此種專業的檢測部門的建設和運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有的企業就不愿意承擔這一部分費用或者說是支付不起這項費用.這樣的話,檢測能力不足也為次劣質產品流入企業提供了機會.
\\(四\\)采購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采購人員在購買某一些產品時,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不能確保購買較好質量的產品.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采購人員不具備較高的學歷;不具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材料標準的把握不到位;不能夠準確表達采購的信息;甚至有些采購員喪失了原則和職業道德,不重視供應方的質量保證的能力等等.
三、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采購策略
企業獲得利益的同時,能夠承擔對員工、對社區、對環境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社會責任,在企業盈利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為了協調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和沖突.在社會責任視角下,面對企業采購過程出現的不良現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正確評價生產商、正確評估中間商、合同中要有具體的采購要求、、加強質量驗收和檢測、改變低價中標的評標策略、雇傭有經驗的采購人員、與供應商達成長期合作的共識、加強產品質量的檢驗和驗收、改變采購方式等等,這樣的話,才能在維護自身長期利益和企業發展的同時,切實保障員工和消費者的利益,并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一\\)對于生產商,要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
在購買某產品時,采購人員應充分的了解生產廠商.這一步是關鍵.了解生廠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廠商口碑;客戶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技術手段;生產能力;過往參與過的項目;產品價格等等.不管該企業是不是ISO 9000 QA認證的企業,都應在采購前,對生廠商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還需了解供應商的管理團隊、管理體系,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執行能力.
\\(二\\)對于中間商,要進行正確合理的評估
中間商是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絕大多數的產品都要經過這一環節,因此選擇、管理、控制好中間商就成為采購監控的重點.為了防范采購時出現以次充好等問題,要嚴格管理中間環節,及時評估中間商的供貨能力.評估中間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中間商的經營范圍;財政狀況;過往供貨的項目及其客戶的反饋;供貨價格;供貨質量和儲備能力、合作的物流企業等等.
\\(三\\)簽訂合同時,合同中要有明確的采購要求
在采購時,合同中要詳細描述采購要求.采購的要求可以包括以下幾點:產品規格、型號、技術、數量、質量、類別、驗收標準及方式、地點、交付時間和付款方式.這樣的話,可以降低買到次品的風險.以上這些合同細節都要進行詳細的描述而且雙方要逐條核對以達成共識.對于工程采購來說,相關材料和設備、工具等也要描述清楚.比如要詳細規定鋼材、電器元件、摻合料、防水材料、機電設備、外加劑、焊條和儀器等等.
\\(四\\)加強產品質量的檢驗和驗收
企業要加強產品質量的檢驗和驗收工作.在確定購買產品之前,要嚴格核查產品相關證明材料,如產品質量證明文件、產品的許可證編號和安全認證標志等.同時要明確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符合企業要求,仔細與所留的樣品進行核對,如果發現劣質產品或者不符合企業既定要求的產品,要暫緩交易,嚴重時拒絕接受該產品,或者按照合同進行處罰.采購商也可以派遣一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以及一線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生產商的生產基地進行檢驗,這也是防范生產商以次充好、確保采購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有效途徑.
\\(五\\)改變低價中標的評標原則
現在,在招投標時,很多企業都會采用最低競標價的策略.因為評標者過多的關注標價,而忽略了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就會讓投標者鉆了空子,以次充好,低價取勝.所以,如果評標者以往慣于看重價格比較低的產品時,一定要改變自己平時的評標策略,多多注意產品的質量、服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不低于成本價的基礎上以較低價格中標就叫做合理低價中標.
\\(六\\)雇傭有專業知識能力的采購人員
采購人員上崗前,企業要對采購人員進行一些考核或者投入一定的資金和時間對采購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對采購人員的培訓應當包括職業道德、產品知識、采購技能、人際溝通、談判技巧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求采購人員自己加強學習,不斷提升業務能力,豐富采購經驗,從而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采購人員隊伍,強化企業采購效果.
\\(七\\)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
為了提高企業的利潤、獲得較高質量的產品和避免以次充好現象的出現,可以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成為良好的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分析采購產品或服務的關鍵因素;第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第三,對供應商的運作及交付業績進行評價和考核;第四,與所選擇的供應商確定合作伙伴的關系,進行試運營;第五,運營過程中不斷磨合并完善流程,防范運作中的風險;第六,持續進行供應商開發,確保合作效果和合作的雙贏.這樣做的話,不僅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而且長期合作可以確保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潤.
\\(八\\)改變采購的方式
企業進行采購時,要采用多元化的采購方式,改變過去單一化的采購方式和渠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可以采取多種采購方式相結合的方式,比如: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多供應商與單一供應商相結合、全球化采購與本地化采購相結合、制造商采購與分銷采購相結合、自營采購與第三方采購相結合等等.
四、結束語
社會責任是企業取之社會以利潤、奉獻社會以社會價值的必須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未來的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有產品、服務和速度的競爭,更是社會責任的大比拼,企業要比以往更加注重自己社會責任的履行,承擔起企業對員工、對社區、對環境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立足于社會責任的角度,在企業采購時,要嚴格保證產品的質量,確保消費者的利益和消費安全,不但要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而且要注意中間商的管理,簽訂合同時要逐條核對并達成共識,加強產品質量的檢驗和驗收工作,摒棄以往低價中標的評標原則,構建高素質的專業采購隊伍,與供應商建立長期雙贏的合作關系,采取現代化的采購策略和技巧,進而確保企業自身、供應商、中間商、消費者等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盧代富.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鞠頌東,徐杰.采購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申成云,康成佳.石油鉆探企業EPC項目采購管理探討[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11\\(07\\).
[4]王友勝,李萍.企業應對全球采購的對策[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