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農村人口轉移形態差異及農民工問題解決措施
農村人口轉移形態差異及農民工問題解決措施
>2022-04-01 09:00:00


一、農村人口轉移形態概述

(一)闖關東
19 世紀上半葉至 20 世紀中期,黃河下游水患連年,清朝政府“柳編禁關”。破產農民為了謀生,不顧禁令,成千上萬人冒著生命危險,背井離鄉,“闖禁入關”進入東北,史上稱之為闖關東。再加上沙俄入侵,致使 1897 年清朝政府的“柳編禁關”全部開禁。

1840 年東北人口 300 萬人,1910 年增至 1800萬人。民國(1912-1949 年)時期,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成立前夕東北人口猛增至 4 000 萬人(《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僅從山東省出發,闖入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及內蒙古的人數平均每年就已經達到 48 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 830萬,長期居住的“山東人”高達792萬之多,可以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移之一。這也恰恰說明,為什么現在東北居民的祖籍大多出于山東省。

(二)走西口
漢民走西口到口外種地,始于康熙三十一年 \\( 公元 1692 年 \\)。蒙漢交界劃出 20 ~ 30 華里,給漢人耕種,即所謂的開邊。這是走西口最早的記載,但這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官辦的。走西口真正始于清嘉慶年間,晉西北、雁北、陜北等縣的窮苦勞動人民走西口掀起過兩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時期是清嘉慶年間到咸豐年間?!扒∈⑹馈币院笸ㄟ^“開邊”政策允許漢人租種河套地區的土地,允許漢人入蒙采挖和經銷甘草。

第二次漢民入蒙高潮為清光緒二十八年至民國二十三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貽谷放墾”和民國二十三年的“移民實邊”政策,使得大量的漢民入蒙,拓荒種地和挖掘甘草。到了民國二十三年,河曲、保德、偏關三地走西口的人數,年平均分別達到 4 000 人、3 500 人、2 500 人左右,若遇災荒,每個縣的“出口”人數都逾萬人。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僅定居在內蒙古的河曲人有 10 萬人之多。學者安介生認為,光緒末年走口外人數有數百萬,清代山西外出移民數有 1 300 萬之眾。

(三)盲流

指盲目流入城市的農民和其他人口。因為貧困,20 世紀中期,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民盲目流入城市。1953 年 4 月,國務院發出了《勸止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首次使用了盲流的概念。鑒于農村人口流進大城市和工業建設重點區域較為嚴重的現象,1956 年底,國務院再次發出《防止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并于 1957年初對該指示作了補充。195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制止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的緊急通知》。對未經許可離開鄉土、流入城市的盲流,應當制止、收容、遣返。

盲流產生的原因在于“農、輕、重、商”比例嚴重不合理,“突出的工農產品剪刀差”和“過分的城鄉差別”造成的??陀^上形成了工業剝削農業、城市剝削鄉村的現實,從而影響和挫傷農民從事農業勞動的積極性。

在中國的戶籍制度中,具有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之分,盲流無城鎮戶口,持有的是農村戶口。戶籍政策擴大了城鄉差距,給盲流帶來了身份歧視。而盲流的定義也違反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盲流進城后,一般為非企事業單位的雇工,無長期工作,無戶口,分不到糧票,領不到糧食,生活無可靠來源,其中不乏餓死之人。1958 年,由于路線極左,出現了大規模餓死人的情況。1989 年農村盲目流入城市的人口(盲流)達到了頂峰。

(四)農民工
以 1989 年為界,1989 年以前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進入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產業工人叫盲流,1989 年以后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進入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產業工人,則被稱為農民工。應該說這是中國社會對農民務工,從拒絕到認識再到接納的實質性飛躍。伴隨著 1979 年農業經濟體制改革、1982 年工業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進行,農業效益的提高,工業規模的擴大,農業出現的大量的勞動剩余補充了工業勞動需求性缺口,這也就是說,農業出現的大量的勞動剩余正是工業發展所需要的。

改革開放以后,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逐年增加,廣東沿海深圳、珠海、廈門、蛇口、汕頭等先期開放的城市,農民進城務工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農民進城務工人數年平均增加1 500 萬人,截至 2012 年農民工人數已經突破 2億 2 000 萬,并且正在以每年 1 600 多萬人的速度增加著。

二、農村人口轉移形態差異分析

從 1989 年以后,中國出現了逐年增加的農民工潮。然而此時的民工潮已經與之前的闖關東、走西口、盲流的性質完全不同,其具體的差別如下。

一是社會背景不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三次農民流動,都是在自然災害頻發、貧困饑餓、外敵入侵的社會背景下進行的,唯獨農民工是在中國頂層設計的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開放民營資本、發展工業、搞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成工業化進程、走向富裕的大背景下完成的。

二是政府目的不同。闖關東是政府為了化解災害、安撫災民的被迫對策,走西口則是官府恐于外敵犯關、強化邊關的維護統治的措施,盲流更是逃荒逃難,國家禁止和遣返的對象。唯有現代的農民工不同,農民工現象的出現,是在國家意志的指引下,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帶領大家去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三是當事人的目的不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都是被動的,為生活所迫,吃不上喝不上,被逼出來的對象,而農民工則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與生活自動走出農村的群體,目的是賺錢過好日子。1989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至 1997 年間,中國農村連續十年大豐收,已經解決了十多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所以說 1989 年的民工潮,不能夠定義在農民工為生活所迫、吃不上、喝不上的內涵里,因此,盡管定義在為發家致富而出走有些過頭,但定義在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而南下打工、工作應該是恰當的。

四是奔走的方向不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去的都是人煙荒蕪、外敵入侵的邊貧地區(目的是開墾和戍邊)。而改革開放后,農民工流向的工作地點(大都是廣東沿海深圳、珠海、廈門、蛇口、汕頭等發達城市和地區)、工作區域(現代化工廠里)、工作內容(產業工人工作)的大致方向都是確定的,然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的前途命運有著很大的非確定性。

五是社會保障不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不具備人身、生命、財產安全保障,被偷、被搶、被殺無處伸冤、無處講理的可能性都有,缺少了最為低級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的可能性,而改革開放后的農民工,人身、生命、財產安全是有一定保障的,不存在被偷、被搶、被殺無處伸冤、無處講理的可能性。

六是政策態度不同。闖關東、走西口、盲流是名不正言不順,是官方命令禁止、阻攔、收容的對象,而農民工則是國家承認和許可的對象,是由于國家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積極引導、鼓勵與積極進行妥善安置的社會進步行為。

七是最終結果不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帶動下的農村人口城市化轉移,是一項利國、利民、利企業的多贏戰略的實施,是國家整體實力、素質、能力、水平、保障的整體提升,這與以往以犧牲民眾利益為基礎,建立在民生痛苦之上的,逃荒、避難、維護國家統治與安全的闖關東、走西口、盲流已經截然不同。

三、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辦法措施

建國以后,為減少和控制城市中流動人口(盲流)的增加,最大化地減少社會秩序中的不安定因素,中國先后通過了一系列的分割城鄉、歧視農民的制度安排,通過“城鄉不同、內外有別”的戶籍制度,人為地構建了城鄉隔離的“二元社會結構”。在同一個國家內部,人為地實行農村戶口、城鎮戶口;人為地把人們劃分為農村人、城里人;人為地將全體國民規定為農民待遇、工人待遇;人為地將全體民眾界定為農民身份、工人身份;人為地將全體公民定義為農民、市民。這種起始于建國初期的“城鄉不同、內外有別”的戶籍制度,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管理、社會維穩、減少流動的需要,對于簡化社會管理、減少不安定的因素、減少流動人口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這種以城鄉分割為特點的戶籍制度,與中國改革開放、工業化發展所必須的對人才的大產出、大引進、大流動需求,已經格格不入,并且正在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工業化進程、現代化進程中的障礙,同時也已經成為中國農民工融入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巨大絆腳石。同時,也正是由于這種城鄉不同、內外有別的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嚴重地影響著至少 2億農民工、農民工子女群體的個人工作、學習、生活質量。

城市化進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中國農民工問題是中國城市化階段的固有問題,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一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在城市化進程中加以解決,脫離了城市化進程,2 億 2 000 萬農民工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將會變得無法解決。城市化進程,是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進程,同時也是農村人口(特別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農村人口)放棄土地、進入城市、服務城市、融入城市的進程。

2013 年 12 月 12 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推進城鎮化的六大任務中,再三明確指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

要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

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堅持自愿、分類、有序”。

上述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推進城鎮化的六大任務中,關于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內涵是:一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總的指導思想。二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指出了各級地方政府機關,應積極接納農村人口城鎮化轉移,積極幫助農民工解決戶籍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幫助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三是“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是指介于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差別較大,需要合理引導,要因地制宜、科學實施。四是“要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是指開拓就業渠道,吸納農村轉移人口實現就業。五是“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是指幫助農民工提高就業本領,增加農民工工作待遇。六是“要堅持自愿、分類、有序”的實施要求,是指各類群體的訴求不同,需要統籌兼顧。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到 2020 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

讓農民工成為一位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產業工人,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這是中國農民工、中國農業、中國工業、中國產業最好出路,更是中國未來的最好出路。

【參考文獻】

[1] 韓巍 . 清代走西口的路線及成因 [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43-46.
[2] 簡新華,張建偉 . 從農民到農民工再到市民——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過程和特點分析 [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 ,2007,\\(06\\):12-18.
[3] 劉傳江,徐建玲 . 第二代農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01\\):6-1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