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的胃腸恢復功能障礙會給患者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及急性膽囊炎患者因炎癥刺激,術后出現腸麻痹情況較多,多表現為腹脹、腹痛、惡心等不適癥狀。通腑湯為我院院內制劑,經臨床驗證其經口給藥和經肛腸給藥均可有效促進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腸麻痹的胃腸功能恢復。本實驗旨在通過不同給藥途徑,探討其對于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早期腸麻痹(腸痹病氣滯證)腸道功能恢復的差異。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符合診斷的120例“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早期腸麻痹患者”病例全部來自我院外一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闌尾炎和急性膽囊炎術后早期腸麻痹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為肛腸給藥組60例,口服給藥組60例。肛腸給藥組,闌尾炎3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7例;膽囊炎30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9例;口服給藥組,闌尾炎3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7例;膽囊炎30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9例。二者一般資料比較,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
1.2.1 中醫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診為腸痹病氣滯證者:腹脹如鼓,腹痛,噯氣,惡心嘔吐,便秘,無矢氣,舌紅苔黃,脈弦。
1.2.2 符合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早期腸麻痹的診斷標準。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病例標準;②年齡<18歲或>65歲。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7.0所有數據采用(x-±s)表示,兩組間采用t檢驗,P<0.05為比較有差異。
1.5 藥物及用法
①藥物處方:大黃12 g(后下)、芒硝5 g(包)、積實15 g、厚樸15 g、陳皮10 g、木香10 g、川辣子15 g、炒萊菔子15 g、當歸10 g、白芍10 g。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東直門中藥房代煎,200 mL濃煎。
②治療方法。腸灌給藥:每次直腸灌注藥物前,將藥物加熱至37~38 ℃,藥物的pH盡量接近8.3~8.4?;颊咦髠扰P位,雙膝弓屈,插管深度15~18 cm,將濃煎200 mL藥液10 min內緩慢注入直腸內。每次給藥時間間隔12 h??诜o藥:濃煎200 mL,口服或胃管注入(夾閉胃管1 h)200毫升/次,每次間隔12 h。通腹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劑科提供,200 mL袋裝,每毫升含量相當于生藥0.60 g。
兩組的首次給藥時間均為手術結束后6 h,均治療觀察至術后排便停止,同時在觀察期間停用所有有助排便,排氣動力性藥物。
1.6 療效評價的指標
非胃腸吻合術后早期腸麻痹患者、自主排氣時間:從手術結束時起致患者恢復第一次自主肛門排氣止,以患者主訴為依據、最少計時單位為10min。排便時間:從手術結束時至患者首次肛門排便。
2 結 果。
2.1 首次排氣時間
肛腸給藥組,首次排氣時間為(10.74±0.61)h,口服組為(23.44±1.08)h,經t檢驗,兩組統計學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肛腸組優于口服組?!颈?】
2.2 首次排便時間
肛腸給藥組,首次排便時間為(45.22±2.20)h,口服組為(60.21±0.95)h,經t檢驗,兩組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5),肛腸組優于口服組?!颈?】
無論排氣時間還是排便時間,肛腸給藥組明顯優于口服組,兩組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均有顯著性差異。經肛腸給藥能更好的解除早期術后腸麻痹癥狀。
3 討 論
通腑湯的方藥組成是大承氣湯為主加減而成。本方通里攻下,行氣導滯,正迎合六腑,胃氣的通降之性。方中大黃苦寒泄熱,祛瘀通便,蕩滌胃腸邪熱積滯,消除致病之因為君藥,然大黃苦寒,長于瀉下攻積,軟堅之力欠佳,燥屎難下,如同無水行舟,輔以芒硝咸寒瀉熱,軟堅潤燥通便為臣藥;二者相須為用,峻下熱結之力增強。然積滯內阻,致使腑氣不行,佐以厚樸苦溫下氣,除滿下脹,配以枳實苦辛破結,導滯消痞;兩藥行氣導滯,消痞除滿,助大黃、芒硝推蕩積滯,攻下通便。四藥相合,行氣瀉下并重,六腑通降,氣機暢通;半夏、陳皮理氣降氣助運化,川楝子有活血理氣之效,配以木香具有開郁通下,養血活血之功,萊菔子理氣活血,調和諸藥,共奏行氣通下之功,能促進術后腸蠕動,促進術后排氣,恢復腸道功能。
通腑湯通過多途徑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推進功能和增強腸道容積的功能,有增強胃腸血流,改善循環增強胃腸壁血氧供應作用,并具有利膽作用。
本次試驗表明,通腑湯對腹部手術后早期腸麻痹(氣滯證)的排氣、排便有明顯促進作用,可縮短術后腸麻ā的時間。課題組進行了“中藥口服途徑與肛腸途徑的藥效對照研究”。證實“通腹湯”通下作用肛腸給藥優于口服用藥,其機制可能與肛腸給藥有效成分吸收后大部分直接進入體循環相關,而避免了首過肝酶解效應。另外藥液局部刺激也是增加通下作用的因素。通過臨床研究,初步評價通腹湯口服及灌腸不同途徑治療腹部非胃腸吻合術后早期腸麻痹(腸痹病氣滯證)的有效性,為臨床提供了更有效的用藥途徑。
參考文獻
[1] 袁凱濤,石漢平.術后腸梗阻\\(腸麻痹\\)的病因與預防[J/OL].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0,4\\(6\\):63.
[2] 侯清.通腑湯治療腹部術后早期腸麻痹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3] 邢承剛.通腑湯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60例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4] 季紹良,成肇智.中醫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5] 楊亞鵬,陳曉珩,馬曉佳,等.通腑湯改善胃癱綜合征胃腸動力作用機制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7\\):251.
[6] 曹建春.通腑湯對腹腔間隔室綜合征腸黏膜屏障的干預作用[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