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失獨老人養老需求及困境分析
4.1 失獨老人的基本情況調查。
4.1.1 調查目的和方法。
本文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失獨老人的基本情況,通過選取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失獨老人,對其進行問卷的調查,對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經濟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行了解;通過此次調查還要找出失獨老人內心的真實需求,只要了解了這些,才能夠為失獨老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議,才能夠豐富失獨老人社會保障的內容,進而可以找出有效的失獨老人社會保障實施路徑,為失獨老人提高生活質量,豐富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經濟補貼。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的失獨老人身體的原因,導致無法進行問卷的填寫,因此在對這部分失獨老人的調查采用了詢問代筆的方法。在問卷回收之后,對這些問卷進行的整合統計,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了處理,得出本次調查的結果。
4.1.2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了本文選擇了農村及城市貧困的 120 名失獨老人作為進行問卷的調查,其中男性 40 名,女性 80 名。成功收回了 108 份問卷。
4.1.3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基本內容是關于農村及城市貧困失獨老人的基本情況、生活情況、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問題,具體的調查問卷見附錄。
4.1.4 調查結果。
4.1.4.1 失獨老人基本信息。
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男性 3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1.48%;女性 7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8.52%;在調查對象中,65 歲以下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 ;66-70歲 1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9.26%;71-75 歲 6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8.33%;76-80 歲3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8.7%;81 歲及以上 3 人,占調查人數的 2.78%;在調查對象中,居住城鎮地區 5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5.65%;居住農村地區 6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4.55%;在調查對象中,已退休 8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5%;沒有退休 2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在調查對象中,初中及以下 2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93%;高中或中專 5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0.93%;大學或大專 2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2.22%;研究生及以上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在調查對象中,有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無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 10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92.59%.可見失獨老人以 50-69 歲居多,大部分已經退休,他們的學歷普遍較低,集中在高中學歷以下,且多數是有隔代親人的。
以下是選取的被調查樣本 108 名失獨老人中的 10 位的基本信息。
4.1.4.2 失獨老人經濟情況。
調查者經濟主要來源,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自己勞動所得 2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自己的退休金 7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8.52%;配偶的收入及退休金1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3.89%;商業養老保險所得 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政府補助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其他經濟來源 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48%;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經濟收入能滿足各方面都沒有問題 4 人,的占總調查人數的3.7%;一般,基本可以滿足 4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8.89%;稍有困難 3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1.48%;生活拮據,難以維持日常生活 2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8.93%;在主要支出方面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看病醫療 7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8.52%;所欠外債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2%;日常生活支出 8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6.85%;人情世故 4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3.52%;支付陪護人員如保姆等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其他 2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0.37%;在自主存養老用的錢方面,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有存養老錢 1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4.81%;沒有存養老錢 9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85.19%;同時,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有其他經濟負擔6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8.33%;沒有其他經濟負擔 4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1.67%.可見,失獨老人自己有退休金的比例還是很大的,退休金也是其主要的經濟來源,這些退休金基本上不能夠維持失獨老人的基本保障,而失獨老人的經濟指出主要集中在看病、日常生活和人情往來中,這樣少的收入來源和如此多的支出方面使失獨老人基本上沒有多余的錢用來存養老金。
以下是選取的被調查樣本 108 名失獨老人中的 10 位的經濟情況。
4.1.4.3 失獨老人的身體照料問題。
關于調查者身體狀況,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身體很好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身體較健康 1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9.26%;身體一般 5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1.85%;身體很差 4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7.96%;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有醫保 9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84.26%;無醫保 1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5.74%;對于在看病過程中,調查者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費用問題 3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2.41%;無人陪伴 5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2.78%;掛號難 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48%;其他 9 人,站總調查人數的 8.33%;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需要人照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78%;偶爾需要人照顧的 6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7.41%;不需要人照顧,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4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9.81%;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自己可以照顧自己 6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9.26%;配偶照顧自己的 6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7.41%;親戚朋友照顧自己的 8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保姆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其他的照顧來源 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48%.在日后需要照顧,希望由誰來照顧的問題中,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親戚朋友 1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1.11%;保姆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8.52%;原工作單位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社區服務人員 3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9.63%;志愿者或社工 2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93;養老院 5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0.93;其他 2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可以看出,十度失獨老人的健康情況堪憂,身體狀況基本處于較差或一般的程度,而其中有醫保的失獨老人數量居多,在看病中遇到的問題多數集中在費問題與無人陪伴中。失獨老人需要別人照顧的占少數,多數是能夠自己進行自我照顧的,而照顧自己的來源多數是親戚朋友和保姆。而失獨老人更是希望由社區或養老院、保姆對其進行照顧,他們基本上不愿意麻煩自己的親朋好友。
4.1.4.4 失獨老人的心理需求問題。
在問題是否加入過一些失獨者 QQ 群或論壇,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是 96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88.89%;否 1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1.11%;在問題是否經常會陷入沮喪、失望等消極情緒中,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經常 8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5%;偶爾 2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1.3%;很少 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7%;不好說 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在失落時,有沒有采取一些措施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有 6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2.96%;沒有 4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7.04%;被問及通常采取何種措施,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找人傾訴 1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7.65%;運動或旅行 2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9.71%;聽音樂,看電視2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3.82%;閱讀 1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6.18%;上網 34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0%;參加同命人的活動 4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6.18%;做志愿活動 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94%;其他 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35%;問題如果有煩心事,一般向誰傾訴,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悶在心里 6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6.48%;老伴 2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9.44%;親朋好友 1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1.11%;同事或鄰居 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56%;處境相同的人 39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6.11%;心理醫生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社工等志愿群體 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宗教信仰中的神靈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其他 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48%;調查者對心理咨詢的看法,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很有必要,也很有幫助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2%;有必要,但幫助不大 3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5.19%;沒有必要,完全不起作用 3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0.56%;不清楚 1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5.74%;調查者主要擔心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擔心沒有經濟來源 2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5%;擔心等到年老體弱時,沒有人進行日常照料 9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89.81%;擔心精神壓抑 5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9.07%;擔心沒有監護人,看病困難 7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1.3%;擔心沒有擔保人,很難進入養老院 6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2.04%;擔心其他情況 1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0.19%.
以下是選取的被調查樣本 108 名失獨老人中的 10 位的心理需求情況。
4.1.4.5 失獨老人的社會需求問題。
調查者理想的養老方式,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家庭養老 5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7.22%;社區養老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2%;普通養老院養老 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48%;特殊(專門的失獨者)養老院養老 85 人,特殊(專門的失獨者)養老院養老 78.7%;其他 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7.41%;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覺得非常有必要建立失獨老人的專門養老院 8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80.56%;有一定必要 1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4.81%;沒有必要 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93%;看情況 4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7%;在問題是否有認干兒子或干女兒的打算, 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有過,但條件不允許 2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0.37%;從未有過這個打算 7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67.59%;不確定 1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2.04%;在問題是否愿意參加與孤兒院相關的活動,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愿意 1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4.81%;不愿意 5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6.3%;看情況 4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8.89%;在問題參加過有關失獨群體的活動嗎,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是,參加過多次 4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8.89%;是,但是次數很少 3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0.56%;從來沒有參加過 3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0.56%;問題覺得社會對失獨群體關注度高嗎, 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關注高 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關注不高 10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94.44%;不清楚 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78%;關注比較高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78%;問題是否愿意接受志愿者的幫助,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愿意 4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4.44%;不愿意 1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2.04%,看情況 47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3.52%;希望志愿者可以做哪些事,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定期陪調查者聊天、鍛煉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2%;定期為調查者整理房間,打掃家務 48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44.44%;節假日給調查者送上祝福,與您同樂 3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32.41%;經常組織失獨者集體活動 79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3.15%;做調查者的干兒子,干女兒 1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9.26%;其他 15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3.89%;了解與失獨群體養老保障相關的國家政策嗎,根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非常了解,已經很完善了 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0%;非常了解,但還存在很多不足 21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9.44%;比較了解,還算滿意 6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5.56%;比較了解,但不太滿意 32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9.63%;不太了解 29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26.85%;完全不了解 20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 18.52%.
4.2 農村及城市困難失獨老人的養老需求。
4.2.1 經濟供養的需求。
農村及城市困難失獨老人由于失去了勞動工作的能力,同時又沒有子女的贍養費作為補給,因此他們的經濟生活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他們身處在社會大環境中,需要與人往來,需要進行日常的消費,在生病的時候,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使他們的經濟收入多數用來進行剛性的花銷,因此他們的生活一直都是非常節儉的。而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及城市困難失獨老人是沒有社會保險,原本他們可以將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通過養兒防老來實現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他們喪失了子女,這些本應該由子女承擔的生活壓力不得不繼續有失獨老人肩負。有的失獨老人甚至還有自己的父母需要贍養,這無疑中加劇了失獨老人的經濟負擔。雖然目前政府已經在政策上實行了對失獨老人的緊急救助,并且在醫療服務上進行了一定比例的優惠,但是,這些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失獨老人的經濟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政府雖然每月會給失獨家庭一定的補助金,但是補助金的標準是非常低的,這與我國目前上漲的物價形勢是不相符的。以南京為例,政府每月給失獨家庭的補助金是 300 元,但是發放的形式卻不是每月發放的。以季度發放的形式不能滿足失獨老人的日常需求和經濟開銷,當時獨老人發生突然危機的時候,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去進行補救,政府的扶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失獨老人的經濟問題,他們還是存在著嚴重的經濟需求得不到滿足.
4.2.2 醫療保健的需求。
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在滿足了經濟的需求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生理安全的需求。人們身體健康是保證其生活和生存的必要條件,只有實現了醫療保健的需求才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農村失獨老人和城市困難失獨老人對于醫療保健的需求更加強烈。首先,農村本身的醫療條件相對落后,農村失獨老人由于缺少兒女的照料,對自己的身體注意程度偏低,生活環境較差導致身體疾病較多。其次,城市困難失獨老人由于難以負擔高額的醫療藥物費用,有病看不起醫生,又沒有較好的保養保健環境,導致難以實現醫療保健的需求。
4.2.3 增加社會認同的需求。
失獨老人需要與外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他們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條件。但是由于他們本身的生活經歷和家庭殘缺使他們在與人接觸中存在著交際的障礙,人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痛苦,但是失獨老人非常需要得到社會對他們的認同,得到理解和關心。
農村和城市困難失獨老人更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在失去了子女之后,他們采取了逃避社會和脫離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于人們交流和接觸中,他們甚至懷疑自己的身份低下。尤其是農村和城市困難失獨老人的生活圈子本身較小,他們更無法獲取更多人的認可。他們本身文化程度較低,生存能力較弱,在進行一些必要的社會事務辦理中,比如在進行養老保險相關手續辦理中或者進行身份的登記時,經常會受到工作人員的冷眼和歧視。因此,他們非常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希望得到社會的幫助。
4.2.4 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
失獨老人由于沒有子女,在生活上和人際交往上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失獨的特征導致他們非常自卑,在與其他老人相處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往往對一些事物過分敏感。
農村地區非常重視子女對老人的孝道,普遍認為只有子女健全老人才有地位,如果失去了女子,那么將會受到人們的冷漠的對待和歧視。農村失獨老人在農村鄰里間往往會受到言語的攻擊和排斥,這使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迫切的需要得到尊重。城市貧困失獨老人同樣存在這樣的需求,在城市的生活環境中,生活富裕的家庭將會受到高等的待遇,而貧困的家庭無法奢求社會對其的尊重。城市貧困失獨老人在社會上被重視,經常會出現被人嫌棄的現象,因此,尊重對于他們來說也非常的重要。
4.2.5 證明自己老有所用、老有所為的需求。
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最為高級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最為人類來講,自我實現主要就是得到社會和家庭的認可。人在進入到老年階段,雖然不能從事社會工作,但是卻希望為家庭作出貢獻,來實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農村失獨老人的傳統思想觀念非常嚴重,他們認為傳宗接代是必須的事情,他們對于照顧隔代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同時,在農村居民的思想力,老人已經失去了體力勞動的能力,因此照顧隔代是他們唯一能做的。城市貧困老人也是如此,他們本身生活貧困,知識欠缺,將希望寄托于隔代兒童上,希望可以培養出有能力的孩子,能夠改變家庭經濟和環境。而失獨老人卻失去了為子女分擔生活壓力的機會,他們沒有隔代的親人可撫養,所以精神上也失去了寄托。由于沒有發揮出對家庭和生活的余熱,他們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因此,證明自己老有所為、老有所用,在農村和城市困難老人的需求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