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結
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失獨老人社會保障制度的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出發,界定了失獨老人和社會保障的定義,以西方社會保障理論、社區照顧理論和社會支持理論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運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失獨老人的基本情況,通過選取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失獨老人,對其進行問卷的調查,對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經濟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行了解;通過此次調查還要找出失獨老人內心的真實需求。調查發現,失獨老人養老困境的原因在于社會認同感弱、存在社會排斥心理,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缺失,養老場所的缺失和失獨家庭緊張的家庭關系。進而分析了失獨老人的養老需求狀況,從經濟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需求單方面進行了論述。
指出了失獨群體社會保障的現狀及不足,認為失獨老人社會保障那個存在著經濟來源不足、醫療費用等高速增長、社會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問題,歸根究底是因為失獨老人社會保障意識滯后、養老問題矛盾突出、社會保障立法很不健全、我國的社會救助機制還很薄弱、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足造成的。因此提出了失獨老人社會保障實施路徑的探索,建議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失獨老人自主保障意識、發揮保險機制在失獨老人社會保障中的積極作用、建立社會支持體系、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完善醫療保險政策,實現病有所醫。
參考文獻:
[1] 張坤。童心苑"老幼同養新模式推廣的可行性分析"[J].商情,2013(1)。
[2] 李珍,社會保障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246.
[3] 鄔滄萍,杜鵬。老齡社會與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2:539-540.
[4] 張敏杰。人口老齡化與養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09:67-74.
[5] 陳搏。對"老齡化是問題"說不[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6-27.
[6] 肖新喜。以公共產品界定公共利益的科學性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7] 杜海英。失獨老人養老問題更為迫切--失獨老人難入養老院[N].山東法制報,2012-10-25.
[8] 宋強玲。失獨家庭養老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民論壇第 394 期,2013-2-27.
[9] 徐海瑞。用計劃生罰款建立失獨基金[N].紅網-瀟湘晨報,2013-1-28.
[10] 孫詠梅。石家莊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天津大學,2009 年碩士學位論文。
[11] 關注養老問題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N].齊魯晚報,2012-10-26.
[12] 曾向榮。計生國策 30 年,是時候改變了[J].決策探索,2011(19)。
[13] 夏瓏。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研究[J].鄭州大學,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14] 唐國榮。淺談我國計劃生育立法的完善[D].蘇州大學,2010 年碩士學位論文。
[15] 王方兵。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養老問題的分析-以昆明市為例[D].云南財經大學,2011 年碩士學位論文。
[16] 黃毅,佟曉光。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年11月第32卷:4853-4855.
[17] 曹源。"鄰里情虛擬養老院"實在養老 [J].中國社會工作。2012(35):25-26.
[18] 成海軍。當前中國老年人社會福利的困境與對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19] 孔凡蓉。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 年碩士學位論文。
[20] 李新濤。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特征凸顯老齡化面臨新問題[J].中國社會工作,2013(8)。
[21] 鮑家偉。"以房養老"--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J].中國經貿導刊。2012(6):32-33.
[22] 王璟,胡廣闊。蘭州市虛擬養老院呼叫中心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3):516-518.
[23] 徐曉雯,張新寬。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探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3 年 1 月第 1 期:78-85.
[24] 李曉洪。一邊入住率低一邊無處養老:中國養老院多了還是少了[N].人民日報。
[25] 看國外如何"以房養老"[J].中國社會工作。2012(20):41-42.
[26] 武銳,王薇。人口老齡化視域下的日本養老保險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0(12):238-242.
[27] 白冰。北京企退養老金連續 22 次上調平均水平首次破 3000 元[N].法制晚報。
[28] 李粉山。養老地產的市場需求,困境和建議[J].城市。2012(11):30-33.
[29] 姜向群。中國老齡事業回眸與展望[J].中國社會工作,2012(2)。
[30] 戴衛東。家庭養老的可持續性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0(2)。
[31] 候立平,孫穎。歐盟的老齡人口養護芻議[J].西北人口。2010 年第 5 期第 31卷:15-18.
[32] 李向陽。以社區為依托創新新型養老模式[J].經濟論壇。2011 年 12 月第 254 期:39.
[33] 卜謙祥,巢飛。虛擬養老院--對解決農村社區養老問題的有益探索[J].社會保障研究。2011(3):20-23.
[34] 封單。虛擬養老的再設想 [J].科技智囊。2011(5):42-43.
[35] 陳功。我國養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6]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7] 費孝通。生育制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8] 菲利普,鮑爾。預知社會群體行為的內在法則(暴永寧譯)[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
[39] 李迎生。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0] 穆光宗。挑戰孤獨空巢家庭[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41] 石彤。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排擠:以國企下崗失業女工為視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2] 董文博。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城鎮居家養老的社會支持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1.
[43] 賀寨平。農村老年人社會支持網[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
[44] 吳玉韶,黨俊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D].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45] 趙艷霞。城市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風險及規避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