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中越兩國清明節傳說和習俗對比
中越兩國清明節傳說和習俗對比
>2024-04-11 09:00:00


中國與越南的文化交流歷史源遠流長。越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不僅體現在政治制度、倫理觀念、文學藝術等方面,節日習俗亦然。越南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等,不僅節日名稱與中國傳統節日一致,來歷緣由、習俗活動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一些節日的節俗內涵、舉辦重點與中國有所差別;隨著時代的變遷,越南的節日習俗也出現了今昔差異。本文以清明節為例,試圖通過比較中越兩國清明節傳說和習俗,探討中越節日文化的交融狀況、越南傳統節日的傳承與變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越南的本土化與在地化等問題。

一、清明節的來歷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清明節。清明節歷史久遠,大概始于周代,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從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節是三源歸一的結果,即由清明節氣、寒食節與上巳節融匯而成。

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就運用晷測量日影的辦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個節氣,秦漢時確立為包括清明節氣在內的二十四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稓q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鲿r間大約在公歷4月5日前后,時值陽春三月初,草木吐綠,一派清明景象,于是人們便把這個節氣稱為清明節。

清明之所以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與古代在清明之前形成的寒食節有密切關聯。關于寒食節的源頭,認為當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災害,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祭火。各家所祭之火,每年要熄滅一次,然后重新燃起新火,這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之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之后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介子推。[1]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其主要習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以備好的熟食、冷食等充饑。古人經常將寒食節習俗活動延至清明,到了唐代,寒食便和清明合二為一。上巳節形成于春秋末期,魏晉之后,定為農歷三月初三。先秦至漢,上巳節俗有三種:到水邊舉行祓除祭祀儀式,洗除人的污穢之氣;到野外或水邊召喚親人亡魂及自己的魂魄;野外踏青嬉戲,自由擇偶、交合。[2]

上巳和清明時間鄰近,都屬于野外活動,后來上巳節的踏青習俗便被整合到清明節俗中。到了唐代,清明節便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習俗,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起源于中國,后來傳入越南。[3]

由于清明節的時間接近寒食節,越南許多地方就將清明節與寒食節合在一起,統一定在農歷三月初三。[4]207成書于越南維新戊申二年\\(1908\\)的《安南風俗冊》曾記載:“三月初三日為寒食節,亦號清明節,作浮水餅,具酒饌告家先,北人記介子推火化日也,亦有因而省掃墳墓云,民間亦多不用?!盵5]310相對于中國對清明節的重視,越南則將“寒食”“清明”混在一起,即便也有掃墓之說,但多存于宮廷、富有人家,在民間較為少見,民眾多在臘月祀祖,“民間認為,這樣才好接祖先回家過年”[6]。由中國傳入的清明節,在越南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呈現出本地化的趨向。

二、中越清明節的傳說

對于清明節的由來,中越兩國民眾有著自己的解釋性傳說。在我國,有這樣一則關于寒食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后來身邊只剩下幾位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名叫介子推,他割肉煮食救了重耳。重耳后來回國執政,史稱晉文公。晉文公重賞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后,數次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親自前往,介子推背著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不料介子推至死不愿見晉文公,他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去。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把放火燒山那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天禁煙火,只能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奠介子推,看到那棵老柳樹長出新芽,便賜名為“清明柳”,定這天為清明節。從此,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人們禁止煙火以示紀念。寒食、清明于是成為全國民眾的重大節日。

在越南,清明\\(寒食\\)節又叫湯圓節、湯團節,因那天人們要吃湯圓、湯團而得名。[4]207關于越南清明節\\(湯圓、湯團節\\)有三個傳說:一是介子推的傳說。在越南也流傳著中國寒食節有關介子推的傳說,情節基本一致,有一個不同的細節是,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日子定為寒食節\\(三月初三\\),初三至初五,全國禁煙火,只吃冷食。[7]二是貉龍君和甌姬的傳說。傳說在很早以前,嶺南有一個名叫祿續的國王,號稱徑陽王,國號赤鬼國。

徑陽王娶了洞庭君的女兒,生子崇纜。崇纜長大后被封為貉龍君,統治整個貉越地區。貉龍君娶北國公主甌姬,甌姬懷孕生了一個卵包,卵包裂出一百個卵,百卵孵出百男。后來貉龍君和甌姬二人分別到沿海和山地去居住,他們的長子留下來立國,號雄王,定國名為文郎國。文郎國是越南的第一個王朝,這是越南建國之開始。由此,貉龍君與甌姬就是越南人的祖先。為紀念甌姬生百卵,每到農歷三月三日的寒食節,越南人要做湯圓、湯團祭貉龍君和甌姬,一百個湯圓象征貉龍君與甌姬的百卵。[4]217-220三是二征娘傳說與喝門廟會。二征娘是征側與征貳姐妹倆的共稱,是越南兩位民族英雄。傳說癸卯年三月初六,二征娘出兵前,一位老大娘給她們送去兩盤湯圓,以示自己的恭敬之情,二征娘開心地把湯圓吃完。二征娘后來投喝江\\(現河內市福壽縣喝門鄉\\)而死,人們就在喝門村建造二征娘廟,舉辦喝門廟會,于每年三月初六用湯圓祭祀二征娘,其俗保留至今。[4]220-221由以上傳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清明節傳入越南后,對于清明\\(寒食\\)節的由來,越南民眾也附會了傳說予以解釋,除了繼續沿用中國關于介子推的傳說外,還有兩個富于越南本土特色的傳說,顯示了越南民眾對中國節日及其傳說的采借與創新。

三、中越清明節俗

同是傳統節日,中越清明節在節日確定時間、節日活動和飲食習俗有相同與相異之處。

\\(一\\)節日時間的確定

由上述可知,中國清明節在公歷4月5日前后,節日形成至今時間并無改變。中國民眾大多在4月5日前后的清明時節掃墓,有的地方則在冬至那天掃墓,部分地區、部分壯族、布依族、花頭瑤等習慣于農歷三月初三前后掃墓,客家人掃墓時間為春節之后或重陽、中秋前后等,各地不同。而明代由越南涂山遷徙到中國廣西東興京族三島上定居的京族人,不同村落掃墓時間有所不同,京島上的山心、江龍兩村于4月5日前后的清明掃墓,萬尾、巫頭兩村則沿襲越南傳統于臘月二十至三十日之間掃墓,稱之為“臘墓”。越南清明節定于農歷三月初三,節俗有掃墓和踏青等,如今越南人多在臘月掃墓?!栋材巷L俗冊》載:“近除夕,備芙酒省掃先墳,曰掃墓?!盵5]334黎崱《安南志略》卷一“風俗”部分也有“臘月……杯盤祀祖”[8]的記載。

越南人認為祖先會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人們會在臘月二十幾為先人掃墓,請祖先回家吃團圓飯。有的地方則在元旦前后農閑時期掃墓祭祖。

\\(二\\)節日習俗活動

在中國,清明節作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歷來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重視,有很多節俗活動和儀式,如祭祖、踏青、舉火等等。隨著時代的演變,清明節習俗活動因時因地而呈現出差異性。周代時已有司炊之官,管理百姓用火,春秋之后有寒食禁火清明舉火之俗,唐代時寒食、清明節均可掃墓祭祖,上巳節的踏青習俗亦并入清明節俗,如同《帝京景物略》中所記載的情形:“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是日簪柳,游高梁橋,曰踏青?!盵9]

發展到后來,清明節主要習俗活動有掃墓、踏青、插柳、戴柳、折柳、植樹、蹴鞠、打馬球、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掃墓那天,人們攜帶酒肉果蔬和紙錢等物品,前往親人墓地祭拜,點香燒錢,修整墳墓,在上邊壓些紙錢,或將紙錢掛在樹枝插于墳頭,叩頭行禮祭拜,之后大家圍坐聚餐飲酒后回家。這是大致情況,各地習俗略有不同。踏青之俗古已有之,如《舊唐書》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彼未鷷r踏青習俗甚為流行。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熱鬧的活動場景。清明時節人們有插柳、戴柳、折柳習俗。一種說法是插柳戴柳可以辟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有這樣的描述:“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比藗冊诒灰暈楣砉澋那迕鞑辶髁云肀転谋阍谇槔碇辛?。第二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據說晉文公祭介子推,將復活的柳樹賜為“清明柳”,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此后群臣百姓效仿,相沿成風。第三種說法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此外,人們還在清明時節植樹,舉行蹴鞠、打馬球、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各種娛樂活動,因此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祭祀日子,也是踏青游樂、親近自然的春季儀式。

同中國一樣,越南人也借清明之際祭祖掃墓和踏青。完成于19世紀末的越南地理學古籍《同慶地輿志》記載:“清明則設饌掃墓?!?三 月 初 三 日,各 家 童 婦 女 包 黑 糯 米 飯,衣 服 整 齊 …… 男 女 互 相 唱 和 為樂?!盵10]473“清明踏青掃墓?!盵10]480那天人們一般攜帶酒肉、蠟燭、鐵鍬、水果、鮮花等到墓地,其中豬肉、糯米飯、紙錢和香是必備之物。清除親人墳上的雜草,給墳墓添些新土,插幾枝樹枝于墳上,在親人墓前供祭食物,上香祈禱,燒紙錢,獻花,叩首祭拜,大家把祭祀食品吃掉后回家。有很多地方還有掃墓時燃放爆竹的習俗。人們除了到野外掃墓外,還須在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在香案上擺放供品,寓意是請所有的祖先回家享用。另外還要祭祀土地神。很多地方因在元旦、臘月、春節已經祭祀過祖先,清明那天就不一定掃墓,而是外出踏青游玩。

\\(三\\)清明食俗差異

中越清明節的飲食有所不同,但這些食俗都有著共同的紀念意義。就節日來源而論,兩國清明節都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發展到了后來,清明節祭祀更是寄托了人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節日期間相聚、會餐還能加強人們之間的情感聯系。

我國各地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明節食品,有些地方在清明節習慣吃涼食,如煮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清明粑、干粥、寒食餅、寒食面、寒食漿、棗餅、春酒、紅藕、嫩柳葉拌豆腐等等。綜觀這些清明節食品,共同特色是就地取材,可吃,可入藥,可熱食冷食。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清明食俗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北方,人們用面粉制作成蒸餅,上附紅棗的“子推饃”;有的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還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以此紀念介子推。江南一帶清明吃一種用糯米粉拌艾葉汁制成的青團子,豆沙餡;也吃“松花糍團”,即舂溶糯米飯,包芝麻餡,搓成團,外裹松樹花粉。在閩西,人們沿襲早在宋朝就已形成的吃艾粑習俗,據說吃了有清涼解毒、祛病強身之功效,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在山東,泰安地區食冷煎餅卷生苦菜,即墨一帶吃雞蛋、冷餑餑,而在長島、萊陽、招遠等地,雞蛋、冷高粱米飯成了人們的清明食品。在山西,晉北習慣吃以黑豆芽作餡的玉米面,晉西北食黍米餅,晉南吃“子?!?即白面蒸饃,其中夾有棗、核桃和豆,外形為龍樣,龍身鑲有雞蛋。四川成都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名曰“歡喜團”。浙江各地清明時吃螺螄。

壯族要吃五色糯米飯。土家族則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清明節要上山采艾蒿,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稱為“清明粑”。各地自然地理條件不同、物產不同,造成了清明節食俗的差異。越南清明\\(寒食\\)節亦源于介子推的故事,節日讓人們緬懷介子推的忠誠,也為人們提供了祭奠自己祖先的機會。除有個別古文獻記載清明節禁舉火,如《諒山省文淵州仁里總俗例》載:“仍伊日一切禁不得何人舉火?!薄洱埈h縣西甲券例》有“寒食十磁”的冷食祭拜記載[11],未有其他文獻記載越南清明禁火的習俗。越南人在清明\\(寒食\\)節不禁忌煙火,不吃涼食,農歷三月初三始以元宵和湯圓祭祀祖先。[12]

越南的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做成,但味道和吃法卻不一樣,同中國的元宵和湯圓也有所區別。越南元宵是以冰糖為餡,個兒比中國的元宵要小。湯圓以綠豆為餡,煮熟放在碗里,倒上糖水吃。過去越南人不在三月初三以前吃元宵和湯圓,因為從農歷三月初三寒食節才開始用元宵和湯圓祭祖先。本著對神靈和祖先的祟敬,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上供的食品,在沒有上供之前,人們不能自己先吃這種食品。[13]越南清明用于禮神供佛的祭品有雄雞、柔米、酒、檳榔芙葉、青蕉、生豬肉、生豆餅、清水、蔬菜、湯圓\\(湯餅\\)等。

四、越南清明節:中國清明節俗的傳承與在地化

“甲文化之所以接受乙文化,當然不僅僅是外力的作用,還主要在于其內部存在著可以容納異文化的特殊結構,而外來文化之所以能在陌生環境里生存下來,也并不只是因為有強有力的支持,而是此異文化采取了‘適應’的策略?!盵14]越南傳統文化的包容性使其接受了域外文化的有益養分,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形式和內涵。中國清明節傳入越南后,采取了“適應”的策略,經歷了一個在地化的過程。所謂在地化是指異質文化傳入某地時,經過移植、嵌合等過程,在兩種或多種異質文化的合力作用下,實現本地文化的適應性改造以及再構,而不是一種文化代替另一種文化。從越南清明節的傳承與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清明節在越南的傳播過程中,節日時間、傳說內容與節俗活動都發生了適應性的改變,以滿足越南人生產、生活所需之訴求。如今越南的清明節在透露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痕跡之外,呈現出鮮明的越南本土特色,這是不同文化互動的結果。

\\(一\\)節日時間的適應性變更

中國的祭祖掃墓時間因各地、各民族而不同,包括清明時節、春節之后、三月初三、中元節、中秋前后、重陽前后、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冬至、臘月等等,清明節掃墓為大多數人所為。越南的祭祖掃墓時間就整體而言,多集中在十二月到來年的三月清明節期間,尤其是元旦節前后的農閑時節,人們一般于這段時間在家祭祖,或出外掃墓。越南氣候較中國溫暖,農歷一月時已透出春天的氣息,此時適合出外掃墓兼踏青,而農歷三月越南人忙于春種,無暇顧及其他事務,若在此時祭祖掃墳會對農事有所耽誤,因而人們多在臘月祭祖。中國和越南都存在一種廣泛而普通的祖先崇拜,越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其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文化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因而祭祖掃墓歷來都為中越兩國民眾所重視。越南人視祭祀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同時又兼顧生產生活之需求,祭祖掃墓時間與當地的農業生產忙閑時刻、氣候情況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相結合而發生變更,顯而易見,“越南的祭掃活動已在地理環境、氣候特色、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下,呈現出越南當地的節俗文化特質”[11]。

\\(二\\)清明節傳說的本地化

關于清明節的來由,越南有三個傳說,其中有關介子推的傳說與中國的傳說情節基本一致。另兩個傳說則與越南人的祖先和越南史上的英雄相關。越南人稱自己為“龍子仙孫”、“龍仙子孫”,意即他們都是龍與仙的后人。神話《鴻龐氏》\\(《龍子仙孫》《貉龍君的故事》\\)解釋了他們祖先的來歷:在中國三皇五帝時期,神農的三世孫帝明南游至五嶺,遇見一位仙女,兩人結合生了個兒子取名祿續。其后人雄王建立文郎國\\(越南第一個王朝\\)。雄王被尊為越南人的祖先,每年農歷三月初十為雄王節,這天也被視作越南的國禮日,人們在豐州\\(富壽\\)舉行各種活動,紀念祖先雄王的豐功偉績和越南“龍仙子孫”的根源。越南清明吃湯圓以紀念貉龍君、甌姬生百卵的傳說應當是在這則《龍子仙孫》神話的基礎上演變的,使越南清明節傳說在透出悠遠的中國古老文化的韻味之余,閃耀著越南本土文化之光。征側與征貳是漢代交趾郡\\(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及廣西南部的一部分\\)反抗漢潮統治的歷史人物,越南民眾給這兩位英雄人物附會上了清明節吃湯圓習俗的傳說。由上述可看出,越南清明節傳說中,有沿襲中國傳說祭祀介子推,也有把祭祀的人物置換成越南人的祖先和越南歷史上的英雄,越南清明節傳說的內容顯然已和越南當地的人文、歷史緊密結合,形成有別于中國清明節傳說的話語體系,逐漸賦予越南本土的色彩。越南清明節傳說的不斷豐富和本土化,也彰顯了清明節不斷在地化的歷程。

\\(三\\)祭祀習俗的變異

從越南古代 文獻 中可看出中國 清明 節 對越 南 清明 節 的影響?!锻?慶 地輿 志》記 載:“清明 踏 青 掃墓?!盵10]480“三月初三日,各家童婦女包黑糯米飯……男女互相唱和為樂?!盵10]473可見越南清明節這天,人們會攜帶代表冷食的黑糯米飯掃墓、踏青,男女在郊野對唱歌謠,是中國寒食禁火、清明掃墓、上巳踏青多重節俗活動的融合?!墩徤绞∥臏Y州仁里總俗例》載:“仍伊日一切禁不得何人舉火?!盵11]諒山省為越南東北部與中國邊境相連的一個省份,屬于中國文化傳入越南的第一個門戶,從地理位置上即可推估其必受漢文化相當程度的影響。但如今,越南多在臘月祭祀,過清明節的氣氛已不大濃厚,而且也沒有禁煙冷食的習俗了,祭祀活動及食俗體現出越南本國歷史文化的民俗特質。越南清明食俗與中國明顯的差異是吃湯圓、湯團。為什么越南一定要在這一天吃湯圓呢?越南學者解釋:農歷三月是越南的收稻時節,和中國不少地方的“嘗新節”習俗活動相似,越南人做湯圓和湯團以慶祝豐收。在越南傳統觀念中,人要對神靈、祖先尊重、知恩,所以剛收獲的水果、食品,如果未祭祀是不可以吃的。

每年三月初三收稻之后,家家戶戶都要先做湯圓和湯團祭天地、祭祖先。[4]207由此看來,越南用湯圓和湯團祭祀祖先、貉龍君和甌姬以及二征娘的風俗,反映了越南的農業文化內涵和信仰觀念。越南有關湯圓來源的傳說體現出越南本土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同時也為越南食俗注入鮮明的地方性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在越南南部的一些地區,清明節供奉祖先的祭品,除水果、鮮花外,還出現了法式面包等帶有明顯西方色彩的食品。[12]

歷史上越南曾為法國殖民地,越南文化受到法國等西方文化的影響不言而喻。在越南清明節俗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越南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雜糅及融合之風貌。越南的清明節氣氛因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和中國廣西、云南接壤的越南北部,因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刻,清明節氣氛至今依然較濃,而越南中部和南部比較淡化,正逐漸被遺忘?!坝捎跁r代的發展,來自城市的青年一代比較淡化清明節,也很少參加清明節的活動,所以許多年輕人并不是很了解,而父輩或年紀大的人才注重清明節祭祖?!盵15]

由此觀之,原本受中國漢文化深刻影響的越南,在歷史與政治的變遷之下,本土意識抬頭,脫離中國影響而自成在地文化;本土意識漸成氣候之后,對于中國的清明節已捐棄不用或只具其形式,至今早已不再是他們一年中的重大節日。[11]

五、結論

清明節是中越兩國民眾祭祖掃墓、緬懷祖先和踏青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獨特的文化禮俗。上文對中越兩國清明節的由來、傳說與節俗作了梳理、鉤沉與比較,我們發現越南清明節傳說、節日時間、祭祀活動、食俗等與中國清明節有相同與相異之處,由此看出清明節由我國傳入越南后,經歷了一個逐步在地化的過程,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祭祖掃墓時間因要適應當地農業生產忙閑情況、天氣條件、風俗習慣而發生變更;越南清明節傳說在沿襲中國傳說祭祀介子推的基礎上,增加了越南人的祖先和越南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傳說,不斷地豐富傳說的內容并將其本土化;由于越南祭祖時間多在臘月,清明節的氣氛大為減弱,也無禁煙冷食之俗,用湯團和湯圓來祭奠祖先、貉龍君和甌姬以及二征娘的風習,實為適應越南當地農耕文化和信仰之結果;越南北部地區與中國相連,受中國文化影響相比其他地區更為明顯,清明氛圍依舊較為濃厚,中部和南部已經淡化,并顯示西方文化影響之痕跡??梢?清明節在越南的傳播、傳承過程中,與地域文化傳統結緣,成為適應越南當地地理環境、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的越南化了的清明節。在越南古文獻有關清明節記載中,還可看出越南清明節明顯受到中國清明節俗影響的痕跡,之后它們不斷地被在地化,融入本土地域文化,體現出越南本國歷史文化的民俗特質,加之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演變到后來,越南清明節便呈現出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交相輝映、東西方文化雜糅融匯之斑駁面貌。

[參考文獻]
[1]叢超.清明節[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12.
[2]張建華.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7-18.
[3]肖憲,夏艷.越南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7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