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在大眾旅游領域,潛移默化的功能性關切的游說已經入侵到人們的意識和生活態度中。"當你寫 ppt 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云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還在等什么?即刻出發!"這條微博一經出世就引發了網民的震動,它準確的切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告訴大家正在錯過的美好,誘導大眾走出去,進行旅游消費。"當代人越來越少地將自己的生命用于勞動中的生產,而是越來越多地用于自身需求及福利進行生產和持續的革新。假如他忘了這樣做,就立即會有人好心的提醒他沒有權利不幸福。""一輩子時間很短,如果沒去過這些地方,人生就太不完美了!""如果沒有到西湖邊的 Bar 里坐坐就不算來過杭州"、"如果沒有試試這里的地道新加坡美食小吃,就不算來過新加坡""讓我們一起出逃,逃離喧囂的城市,體驗意式最美小鎮卡莫利的悠閑生活吧!""有人說:'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西藏,離天最近的地方,與南方景色迥異的雪域高原和人文服飾,在這里進行一次大自然與靈魂的交融,誰能抗拒得了這種誘惑呢?'不要等到哪天在對方的葬禮上說,當時去過西藏就好了。' 在每天閱覽的新聞里、隨手翻閱的雜志報刊中,甚至影視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這些為你的人生建言獻策的關切。他們把沒有旅游的人生當做一種欠缺,把沒有消費的旅游當做一種遺憾,以此勸服顧客不斷的為自己"被誘導的欲望"買單。 2.主體的趨從。 大眾的趨從性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正如馬爾庫塞所說: "最流行的需求不過是把別人的需要看作是自己的需要,是從廣告看自己需要什么,吃別人愛吃的,娛樂別人喜歡的娛樂項目。"這種現象主要源于人們的從眾心理。所謂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對于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的個體來說,在一般情況下,都愿意與多數人的行動、取向保持一致,不愿因為犯規被大眾孤立為異類。 人們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同,并愿意通過一切途徑證明自己。其次,社會從眾心理學認為,輿論是人們形成從眾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論是大眾傳媒還是社會輿論,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都會給予大眾一定的壓力,其傳播的訊息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并具有顯著的心理效果。 因此,消費主義的強制性特征不僅表現在大眾傳媒和社會輿論的關切和游說,相對應的,還體現在社會主體的趨從性上。例如人們在做決定時總會征求身邊人的意見;購物時會挑選人多的商家購買;為了防止自己落后于大家,會去嘗試大眾傳媒熱捧的事物等等。人們心甘情愿地被強制、被同化,主體意識逐漸讓位于趨從意識,加速了消費主義的擴散和蔓延。在大眾旅游領域,主體的趨從性具體表現為旅游產業趨從性和游客消費趨從性兩點。 旅游產業的趨從。 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旅游經濟、旅游人口和旅游消費大幅增長、旅游產業遍地開花,各地都開始努力打造自己的旅游招牌。甚至出現了"有招牌就打響自己招牌上,沒有招牌模仿別人招牌也要上"的開發策略。印象劉三姐火了之后,"印象文化"被迅速復制,《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等等接踵而至。聲勢浩大的開發和投入,卻沒有多少城市文化真正給人留下"印象". 周莊、同里帶動了古鎮旅游,我國一下子涌現出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 2800多座,數量居全球第一。大同小異的建筑風貌,千篇一律的吃喝玩樂,卻缺少了獨有的個性和特色。2014 年,金融、汽車、房地產等產業的巨頭也開始跨入旅游業,招商銀行宣布推出旅游品牌"發現中國",挖掘高端特色旅游線路;頂級時尚品牌 LV 推出郵輪 B2C 網站;奔馳攜手攜程旅行網旗下 HHtravel,創建高端旅游品牌"梅賽德斯-奔馳旅游";萬達加快并購旅行社打造新型旅游消費形式……可以說,在時下最火爆的大眾旅游領域,最大程度的表現出了商家對旅游產業投資和品牌塑造的趨從性。 游客消費的趨從。 旅游的大眾化、時尚化和市場化為個體帶來了強大的群體壓力。在大眾傳媒高密度的宣傳攻勢下、在自己的周圍群體和參照群體的影響下,消費者會受到從眾心理影響,不由自主的產生旅游的想法。如果別人都去過的地方,自己卻沒有去過,就會明顯感到落后和差異??吹侥承衢T景點的宣傳、親朋好友的推薦,便會想要參與其中,成為"去過"大軍中的一員。因此,不論旅游體驗是否愉快、旅游開支是否合算,也依然阻擋不了大眾聚堆旅游的熱情。 2014 年 10 月 3 日,正逢十一黃金周,北京八達嶺長城接待游客 8.75 萬人,超出去年同期近萬人,為 5 年來同期最高,游客連呼走不動。網友熱評"不到長城非好漢,好漢堵出一身汗"甚至直白的點出"這么堵怎么拍照,不能拍照咋發微博微信,這都不能還去干嗎?"2014 年全國游客滿意度指數為 74.88,處于"一般"水平,比 2013 年下降 5.78.旅游滿意度逐漸下降,出游人數卻高居不下。 在這種矛盾的背后,是游客心理的趨從性和對社會認同的追求。這種心理使得大眾的出游開始不以自身的消費需要為根據,而盲目的追求大眾傳媒宣傳的時尚,甚至產生了攀比心理,努力與周圍人群的旅游消費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只以去過某地旅游為榮,旅游本身的樂趣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憑借旅游行為證明自己融入大眾、緊跟時尚。同樣的問題還表現在旅游購物方面,面對景區琳瑯滿目的特產,游客的消費行為往往受到當地導游和商家的影響。其他游客購買后又會帶動更多的游客加入購買隊伍中。如果別人都買了而你沒買就會感覺錯失了什么,因此誘發了沖動消費和盲目消費等問題。韓國的化妝品、日本的電器、香港的服裝和奢侈品、澳洲的奶粉等等都成為了游客趨從性消費的目標。 (四)大眾旅游的體驗性特征 在消費主義看來,一切都可以拿來消費。過去人們的消費是基于對物質的購買,現在感官體驗、文學藝術、時尚概念等都成為了可以消費的對象。于是,消費時代也被許多學者認為是"體驗經濟"時代,這種體驗本身是沒有具體價值和價格的,而消費者為了獲得感官體驗、身心享受,心甘情愿地接受商家自定義價格,因為體驗型的消費可以為人們帶來激動、刺激、喜悅、好奇等機會,讓人們的情感和心靈受到強烈沖擊和震撼,從而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因此,消費體驗是區分傳統消費和現代消費的重要依據,是消費主義的顯著特征。 大眾旅游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消費,人們可能不追求精神的收獲、情感的升華,只為帶著獵奇的態度參與到體驗中??释诤唵沃貜?、平淡乏味的生活中注入一些新鮮感和新奇感,嘗試和體驗一些新奇刺激的東西。大眾旅游借用"景觀社會"的塑造和包裝,成功地契合了這一點。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器物、飲食等,并通過大眾傳媒的渲染,為它賦予了審美意義,吸引游客來到這種"景觀"中參與和體驗,并為自己的體驗買單。然而一個地區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并不是憑借幾項活動就能完全代表的,體驗性消費往往只需要體驗最直觀、最具表現力和最容易被還原的幾項,所以游客的體驗都由商家所操控,逐漸受到了消費主義影響,淺層體驗著被模擬出來的景觀。根據體驗內容的不同,大眾旅游消費的體驗有以下兩種: 1.差異文化體驗。 體驗消費從根本上來說,是尋求一種差異化、特色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差異文化體驗是大眾旅游的最主要內容,也是商家吸引游客消費的重要手段。不同民族或地區在文化藝術、傳統習俗、生活飲食等多個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當不同文化發生碰撞時,會產生異于日常生活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浪漫的海島風情、神秘的少數民族信仰、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以及古色古香的歷史重現,商家在向消費者推銷旅游線路時總會打出當地最具特色的招牌,以此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形成最鮮明的對比,吸引他們前去體驗和消費。 消費對象對于游客吸引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該消費對象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消費對象與消費者所在的文化差異性越大,就越具有體驗的魅力和吸引力。 對于長期生活在大山里的少數民族居民來說,唱歌、跳舞、刺繡、做飯根本算不了什么體驗,但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來說,在篝火邊載歌載舞、嘗試繡民族圖案、走在茂密的森林、品嘗甘甜的泉水,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深刻體驗。商家會選取當地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打造一個虛擬的文化景觀,讓游客參與其中。如民族歌舞表演和游戲,采茶、騎馬、劃船等能讓游客親自參與的特色活動,還有歷史舞臺劇和戰爭再現等模擬表演,讓游客能夠親歷歷史,增強體驗效果。以差異文化符號為噱頭,以差異文化體驗為內容刺激消費、吸引消費成為當下大眾旅游體驗性消費的主要表現。 2.狂歡冒險體驗。 狂歡理論來自于蘇聯著名的文藝學家巴赫金。他認為狂歡是一種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歡式的特定氛圍中,顛覆了等級,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新的平等關系。 在旅游過程中,游客與游客之間、游客與景區之間都是暫時的、嶄新的、平等的社會關系,商家會努力打造一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狂歡世界,讓人們暫時忘卻現實社會,融入到景觀社會中。而體驗冒險和刺激是讓人徹底放松、加入狂歡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人類特殊的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近年來,探險、攀巖、漂流、滑雪、登山等旅游項目日益受到富有冒險挑戰精神的中青年消費者的青睞。這些體驗消費項目驚險、刺激、體驗性強,充滿挑戰性,符合青年人追求新鮮和刺激,敢于挑戰自我的心理。消費者在達到身體極限的體驗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刺激和滿足,最大限度的忘卻了現實社會,又可以收獲精神上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彰顯個人的能力和勇氣。而事實上,這些體驗項目大多價格不菲。以大連星海公園的蹦極項目為例,單人蹦極是 190 元一次,遠遠高于該公園其他的娛樂項目。而一些戶外探險項目,更是成為中高收入人群的專利。因此,狂歡和冒險消費成為了大眾旅游消費中較為高端的一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愈發安逸,對于狂歡式冒險性的體驗需求增多,在商家和大眾傳媒的符號渲染下,使這類旅游項目的身價倍增,成為吸引大眾消費的重要內容。
【題目】消費主義角度下大眾旅游研析
【第一章】大眾旅游消費主義文化蔓延研究緒論
【第二章】關于消費主義理論
【3.1 3.2】大眾旅游的炫耀性與符號化特征
【3.3 3.4】大眾旅游的強制性與體驗性特征
【第四章】我國大眾旅游中消費主義形成成因
【第五章】大眾旅游消費主義傾向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