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家族企業文化建設探析
【第一章】家族企業文化構建分析緒論
【第二章】家族企業文化理論闡述與問卷調查簡介
【第三章】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優勢及其對企業的正面影響
【第四章】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存在的不足及其負面影響
【第五章】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6.1 6.2】我國家族企業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建設
【6.3】我國家族企業制度文化建設
【6.4】我國家族企業行為文化建設
【結束語/參考文獻】傳統家族企業文化發展研究結束語與參考文獻
結束語
我國家族企業經過改革開放后的迅猛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我國家族企業要想走出國門,更好地與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企業文化。我國家族企業文化與國外家族企業文化不同,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必須從我國傳統文化、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社會信任網絡的完善程度等等去尋找根源。受我國傳統“家文化”的影響,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呈現出很強的凝聚力與責任感。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并沒有達到現代化國家的標準,因此相應的信用體系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職業經理人隊伍沒有形成,而市場充斥著各種“所謂職業經理人”,這對于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排外性做了很好的解釋。 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只有正視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優勢與劣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構建出有利于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
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實證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課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以及受地域限制,本人所抽取的樣本僅局限于武漢市 8 家家族企業,同時調查的對象相對較少,只有 222 份有效問卷;雖然通過訪談彌補,但在人物訪談時缺乏相應的訪談技巧,導致一些被訪問者出現抵觸的現象,這將最終影響研究結論的廣泛代表性與普遍性。本人通過家族企業文化的實證研究,認識到無論是自己的研究能力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后續研究中,盡可能擴大問卷調查范圍,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研究水平,以豐富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威廉·大內:Z 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M].人民出版社1988.
[2] 科斯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4.
[3] 潘乃摧??鬃优c現代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4]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文化與管理” [M].L 海文藝出版社 1996.
[5] 林章豪。企業形象導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6] 忠東。社會主義所有制研究論稿[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7] 李卓。家族文化與傳統文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8] 陽小華,曾健民等著。民營經濟發展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9] 劉光明。企業文化[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10]梁紹川。企業文化與管理[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11]肖峰。企業文化[M]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12]羅長海,林堅著。企業文化要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13]李如鵬。私有經濟的多變性與可變性[M].中國工商出版社,2003.
[14]郭躍進。家族企業經營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15]陳秋元?,F代企業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16]鄧波。民營經濟前沿問題的研究[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17]楊加陸,方青云著。管理創新[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18]羅爭玉。企業的文化管理[M].經濟出版社,2004.
[19]陳修和。民營企業和相關概念的界定[M].羊城晚報出版社,2004.
[20]張文昌?,F代管理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21]約翰·科特。企業文化和經營業績[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2]周錫冰。家企之路---解讀卓越家族企業的大經營理念 [M]地震出版社,2004.
[23]馬千里?!墩撜Z》的管理智慧[M].九州出版社,2005.
[24]林堅。企業文化修煉[M].藍天出版社,2005.
[25]黃孟復。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 No.1[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6]約翰·科特:企業文化和經營業績[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7]弗蘭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M] 遠方出版社,2006.
[28]李洪偉,高化文。家族式企業管理[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29]黃立軍。歐盟企業文化[M].華齡出版社,2006.
[30]時英中。私營公司企業文化管理實務必備手冊[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1]雷丁著。謝婉瑩譯。華人資本主義精神[M].格致出版社,2009.
[32]湯姆·彼得斯、羅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M] 中信出版社,2009
[33] 儲小平。家族企業研究: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話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5)。
[34] 陳立旭。家族文化與浙江企業組織[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1(2)。
[35] 石軍偉。對生命型公司的思考[J].經濟縱橫,2001(8)。
[36] 余琛。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J].商業研究,2001(12)。
[37] 趙瓊。國外企業文化研究進展[J].華北電業,2002(4)。
[38] 栗戰書。 中國家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工業經濟,2003(3)。
[39] 蘇琦,李新春。內部治理、外部環境與中國家族企業的生命周期[J].管理世界,2004(10)。
[40] 向榮。家族企業的界定、存在的合理性及演變趨勢[J].軟科學,2005(4)。
[41] 李新春,陳燦。家族企業的關系治理--一個探索性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42]陳文椿,張稷鋒。我國家族企業發展路徑選擇及制度保障[J].南方經濟,2005(12)。
[43]宋艷濤。家族所有、家族經營與家族企業的演變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2006.
[44]張文賢,魏海燕。國內家族企業繼任研究[J].管理評論,2006(2)。
[45]沃偉東。企業文化的經濟學分析及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啟示[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4)。
[46]孔欣。 日本企業文化特點與我國企業文化建設[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10)。
[47]劉巨欽,宋麗麗。家族企業引入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的障礙[J].財經科學, 2007(1)。
[48]鄧小軍。 論家族企業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矛盾性[J].價值工程,2007(4)。
[49]韓斌。 中小型民營企業企業文化研究[J].商業文化·商業研究,2007(4)。
[50]王小波,陳赤平?;谏鐣Y本的家族企業二維治理模式研究[J].求索, 2007(11)。
[51] 李琪。 歐洲管理學者看中西企業文化差異[J].北京大學學報,2007(11)。
[52] 孫劍,薛惠鋒,寇曉東。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8(5)。
[53]俞麗敏,王亦彤。淺談家族企業形態和成長路徑[J].科教文匯,2009(4)。
[54] 李德軍。家族企業非正常終止的特征探析[J].統計與決策,2009(5)。
[55] 李許安。 談企業文化的塑造[J]. 民營經濟報,2009(10)。
[56] 柳菊香。我國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分析[D].湘潭大學。 碩士論文,2005.
[57] 楊靜。論現階段中國家族企業文化的再造[D].西南大學。 碩士論文,2006.
[58] 張欣。中國家族企業文化的構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6.
[59] 王玉艷。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家族企業文化問題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碩士論文,2007.
[60] 申紅利?!墩撜Z》與家族企業文化建設[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61] 何小平?;谄髽I文化的小角樓酒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8.
[62] 謝白雪。我國家族企業文化評價及建設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
[63] 李大港。IT 企業技術型員工企業文化認同感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9.
[64]溫路??沙掷m發展視角下的中國家族企業文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碩士論文,2009.
[65]葉健。KL 集團二次創業中的企業文化構建的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9.
[66]于志鵬。大連軟件外包行業企業文化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0.
[67]朱元鴛。公司治理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省家族上市公司為例[D].江蘇大學。碩士論文,2011.
[68] 宋志東。近代山東商人的經營活動及其經營文化[D].山東大學。 博士論文,2008.
[69] 林峰。 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研究 [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博士論文,2008.
[70] 王曉婷。 基于家庭視角的家族企業傳承研究[D].浙江大學。 博士論文,2008.
[71] Schein Spears.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about organizational culture[J]Culture World.2003(1)。
[72]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d order[M]Arrangement with Georges.1996.
[73] Ezra F. Vogel. Japanese name column first -lessons for America[M]World Intellectuall Press.1998.
[74] Lawrence Miller.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America's future business[M]Free Press.2001.
[75] Frederick ·E ·Schuster. A strategy: people with effective relationship.[M] John Willie parent Sub-publishing company .2002.
[76]David Swift. Building an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Public Sector: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tor in Australia .RC Mascarenhas [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3 - JSTOR
[77]Allen Kennedy. Enterprise Culture--Its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A Gibb [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1987 - eric.ed.gov
[78]Peter Sen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SL Jack, AR Anders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1999-emeraldinsight.com
[79] Welfare Dependenc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Self-Employed Survival R MacDonald .[M] Work Employment & Society, 1996
[80] John Kotter. Self-Employment and Home Ownership after the Enterprise Culture R Burrows, J Ford - Work Employment & Society, 1998.
致 謝
轉眼之間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結束,我知道,這不是我學習生涯的結束,還有更多的未知領域等著我去學習、探索。在這里我要衷心地感謝我的導師肖會平老師。肖老師是位治學嚴謹、認真負責、學識淵博、一絲不茍的老師,對我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資料收集、開題研究、框架制定、思路修改以及內容確定,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收益匪淺。肖老師誠實正直的品格、開闊的學術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是我終生學習的榜樣。在此,謹向肖老師表示誠摯的敬意與深深的感謝!
同時,感謝栗志剛老師、張峰老師、尹雪萍老師、楊金華老師,張建老師。
老師們在論文開題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使我受益良多,對我的論文續寫有很大的幫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還要感謝本院的老師和工作人員,我能夠順利完成碩士階段的學習與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息息相關。
最后,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朋友、親人們,正是他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使我順利完成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