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眩顆粒由磁石、夏枯草、葛根、牛膝、鉤藤、姜半夏、川芎、丹參等組成,具有平肝潛陽、活血通竅、熄風定眩的作用。用于因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美尼埃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頭重足輕、行走不穩等療效較好。為探究其療效機理,筆者進行了抗眩顆粒對小鼠自主活動及運動協調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藥品
抗眩顆粒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1醫院制劑室提供,批號:20120813;養血清腦顆粒,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0802;羧甲基纖維素鈉,天津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60723;戊巴比妥鈉,由Solarbio公司生產,批號:Germany6900183。
1.2 實驗動物
鼠,昆明種,清潔級,河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1212031、1212032、1212033。
1.3 實驗儀器
YLS-4C轉棒式疲勞儀,濟南益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1.4 實驗方法
1.4.1 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取體質量18~21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隨機均勻分為5組,分別灌服大劑量、中劑量、小劑量抗眩顆?;鞈乙篭\(15.2g·kg-1、7.6g·kg-1、3.8g·kg-1,生理鹽水配成0.76g·mL-1、0.38g·mL-1、0.19g·mL-1,0.02mL·g-1\\)、養血清腦顆?;鞈乙篭\(0.15g·kg-1,生理鹽水配成3g·mL-1,0.02mL·g-1\\)和同體積生理鹽水組\\(0.02mL·g-1\\),每天給藥1次,連續給藥7d。于最后一次給藥1h后\\(禁食不禁水12h\\),將小鼠放入曠野箱內\\(100cm×100cm×40cm,無蓋\\),箱底部劃有36個等格,在箱上方約100cm處懸掛一150W燈泡,實驗時亮燈。記錄小鼠放入箱后2min內在曠野箱內活動的格數,每只小鼠四肢走到同1格內才算走動1格,小鼠放到曠野箱內的位置和方法一致。
1.4.2 對小鼠運動協調能力的影響取體質量18~21g小鼠,同步將5只小鼠放在YLS-4C轉棒式疲勞儀的轉棒上,將轉速調整至40r·min-1,每次5只平行篩選,篩選出可停留3min以上者小鼠60只,雌雄各半。實驗前3d適應性轉棒3次,每次10min。實驗時將小鼠隨機均勻分為5組,分別灌服大劑量、中劑量、小劑量的抗眩顆?;鞈乙篭\(15.2g·kg-1、7.6g·kg-1、3.8g·kg-1,生理鹽水配成0.76g·mL-1、0.38g·mL-1、0.19g·mL-1,0.02mL·g-1\\)、養血清腦顆?;鞈乙篭\(3g·kg-1,生理鹽水配成0.15g·mL-1,0.02mL·g-1\\)和同體積生理鹽水組\\(0.02mL·g-1\\),每天給藥1次,連續給藥7d。于最后一次給藥后1h\\(禁食不禁水12h\\),將各組小鼠放置在轉速為40r·min-1轉棒上,每次5只平行實驗,記錄小鼠在轉棒上停留的時間,如果2min內跌落,將其立即放在轉棒上繼續實驗,記錄小鼠在轉棒上累積停留的時間,如10min不跌落者按10min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 1,表 2。
3、討論
眩暈發病原因多樣,屬虛者居多,如陰虛則易肝風內動,血少則腦失所養,精虧則髓海不足,均易導致眩暈。中醫認為,肝經熱盛,肝風內動,致頭暈目眩,治宜涼肝、熄風、止痛。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1中心醫院研制的抗眩顆粒,方中鉤藤清熱涼肝、熄風止痛、升發清陽;葛根升散、生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能使異常狀態的血管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共為君藥。磁石重鎮安神、潛陽納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中樞鎮靜作用;《日華子本草》載丹參“養神定志、通利血脈”,為臣藥。牛膝補益肝腎、活血通經;夏枯草祛肝風、行經絡;姜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佐藥。川芎善走散,能上行頭目巔頂、祛風止痛、理氣通脈,為使藥。諸藥配伍,平肝熄風、潛陽安神、活血通經,用于因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美尼埃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頭重足輕、行走不穩等癥。實驗表明:抗眩顆粒有一定鎮靜作用,可明顯減少小鼠自主活動數;抗眩顆粒組可明顯增加小鼠在轉棒上的停留時間,提示抗眩顆粒有一定提高小鼠運動協調能力的作用。(圖表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