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農民文化福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第一章】農民文化福利的完善研究緒論
【第二章】農民文化福利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三章】農民文化福利的現狀與需求分析
【第四章】農民文化福利的問題分析
【第五章】保障農民文化福利的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農民文化福利制度的優化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本文在介紹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的基礎上,提出本文的主題是農民文化福利研究,將文化福利引入農民社會福利研究中來,并通過對相關理論和文獻的研究分析,進一步明確了后文從文化設施、文化活動、資金、人才隊伍建設及組織管理方面研究農民文化福利的問題。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分別是文化福利的實現載體和具體形式,資金籌集、人才隊伍和組織制度建設等是增進和實現文化福利的保障條件,有了充足的資金、人才、組織制度等保障才能有更好的文化活動和文化設施,才能讓農民享受到更好的文化福利。文中以昌黎縣農村為例,通過調研數據分析出農民文化福利現狀和需求,并得出農民文化福利需求的特征?;谖幕@F狀和需求的對比分析出二者之間的差距,進而發現目前農民文化福利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根源性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即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為農民文化福利提供法律保障;加快文化設施建設,為農民文化福利提供基礎條件;充實文化活動,為農民文化福利提供基礎內容;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為農民文化福利提供資金保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改善農民文化福利提供組織保障。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的文化福利需求,保障農民的文化生活,讓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充分平等的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問卷調查過程中,部分農民的認知理解能力比較有限,由此可能會對部分數據的準確性造成一些影響。其次,自身精力有限,問卷的調查范圍以及樣本數量選擇較少,可能會對數據的分析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各有不同,研究結果可能會與實際存在一定的偏差。鑒于此,可以擴大調查范圍以及增加樣本數量,進而提高本文研究的實用性。
背景下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至關重要。保障農民文化生活使文化福利起來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對農民文化權益的補償,而享受文化福利是農民的基本文化權利。農村地區在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下,加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的客觀存在,相對于城市而言,中國農村地區的情況更加復雜,增進農民文化福利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2013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2014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 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 1 版。
[4] 張金來。農村社會福利手冊[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09-01.
[5] 王春光。城鄉一體化視野下的中國社會福利問題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8)
[6] 賀雪峰。新農村建設的重點與著力點[J].新西部,2007(9)。
[7] 耿平。農村城鎮化與農村社會福利改革[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6)。
[8] 張錚。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改革[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2)。
[9] 呂世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下的農民社會保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10] 陳治。論我國農村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之構建:觀念、原則與框架[J].農村經濟,2012(11)。
[11] 李翠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文化福利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13)。
[12] 丁福興,丁憲浩。中國農村社會福利體系的構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6)。
[13] 盧峰。淺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J].時代金融,2011(4)。
[14] 彭娟。河北省農村社會福利現狀調查與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0.
[15] 呂效華,朱力。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J].理論探討,2012(1)。
[16] 吳煒。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福利支持機制[J].中國青年研究,2012(4)。
[17] 陳波。中國城鎮居民文化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視角[J].藝術百家,2014(4)。
[18] 李翠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文化福利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5)。
[19] 康紅梅。農民工文化需求與文化福利支持體系的構建[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3(5)。
[20] Room , G.(1979) , The Sociology of Welfare: Social Policy ,Stratification and Political Order.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1] Rose,R.(1986),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 The State's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 Mix. In Rose, R. & Shiratori. R. The WelfareState East and We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 [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23] 庇古。福利經濟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4] Johnson,L. C. & Schwartz, C. L.(1997),Social Welfare: A Responseto Human Need,4thed.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25] Federico,R.C.(1990),Social Welfare in Today's World. New York:McGraw-Hill.
[26]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286.
[27] 陳良瑾。中國社會工作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4:419.
[28] 胡象明。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對公共政策的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8)。
[29] 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 1 版。
[30] 吳煒。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福利支持機制[J].中國青年研究,2012(4)。
[31] 陳波。中國城鎮居民文化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視角[J].藝術百家,2014(4)。
[32] 彭華民,黃葉青。福利多元主義: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型[J].南開學報,2006-11-20.
[33] Olsson,S.E,Och,H.H.&Eriksson,(1993),Social security in Sweden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ree essays ,Stockholm : Eso.
[34] 梁紅泉。認同與建構:城鄉統籌中農村文化生活形態的轉型分析[J].長白學刊,2011(3)。
[35] 河北省廣播電視年鑒 2012_王鎖成主編_概況_秦皇島市廣播影視行業管理概況。
[36] 苗凡卒。讓文化福利澤及全體市民[J].深圳商報,2007(3)。
[37] 張清輝。關于農民文化生活保障的探析[J].商,2015-01-14.
[38] 馮曉旭。沈陽市老年精神文化福利建設現狀及改進[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3.
[39] 鄭彤。讓文化福利增添市民幸福感[J].海南日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