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東部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 , 有效地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但各地區經濟發展任存在較大差異,我國的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由于地理環境等問題,西部地區的發展一度受挫,中央也不斷提出發展西部特別是少數名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但收效緩慢。怎樣利用好優勢,促進西部區域文化的發展,改變西部地區單一的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的有序快速發展,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文化,天地萬物的信息產生融匯滲透。是以精神文明為導向的融匯和滲透。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由于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導致歷史文化背景差異,從而形成了明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文化特征,這種文化就是區域文化。根據不同的文化傳統,強化本地區的文化所產生的文化效應,一個文化的存在離不開地方文化的傳承性,這樣的傳承就會產生不同的民俗文化,從而也產生了不一樣的區域文化;區域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存在本身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的發展傾向,從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區域文化的特性。
當今時代,文化產業是一種新的社會財富創造形態,它和其他產業相比較,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提升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大發展,首先要研究我們文化資源的優勢,同事利用好我們手上的網絡等高新技術,這樣才能做到知我所長,為我所用。如何保證西部文化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趨勢,我認為應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制度的保證
中國東西部區域經濟差異問題是不可回避的,政府應遵循市場發展的區域差異規律,進行制度創新。好的制度才能持續激勵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對落后地區提高更優惠的政策,以保證均衡發展。西部地區也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條件,通過制度的優待進行創新發展、吸引、留住人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盡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
二、創造有利開發環境
在資源競爭激烈的今天,西部地區擁有資源優勢,卻缺乏投資開發者,這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西部地區位置特殊,多山路險,交通不夠便利,信息交流緩慢、物流速度受到影響,讓有項目的投資者都望而卻步。近些年,雖然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滯后于外商投資的需要。比如:道路設施不發達,技術標準低,意識理念落后等方面都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優越的開發環境,才能吸引來更多更好的投資者,帶來發展的新空間。
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經濟的騰飛離開不了文化的發展。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西部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它們凝聚了西部各族人民的智慧,我們有責任在繼承前人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經濟發展了,文化才可能更好第傳承和發展。
四、不容忽視的人才優勢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越發彰顯出人才的優勢,優秀人才的引進是保障文化產業積極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每件文化產品的誕生,都凝聚著文化藝術人才的心智和靈感。西部要加大對人才引進是西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我們應該由信心培養出我們自己的西部人才,生長在西部地區,對這里的一花一草都有感情,也更加了解西部人民和文化特點和優勢,我相信從西部走出來的優秀人才一定能將家鄉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限;同時,我們還要用優惠的政策吸引優秀的外來人才和高技術人才。這些人見識廣,頭腦靈活,在豐厚西部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一定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讓我們的西部文化產業換發新生。
我們的西部家鄉的優質資源豐富,這些需要我們不斷的研究,發掘其更多的潛力和特色,開動我們的腦筋,利用最新的高新技術,結合網絡等載體,將更多更好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帶來經濟效益的文化產業。我國美麗的西部地區蘊藏著大量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為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物質基礎。很多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文化資源還處于原始狀態,這些都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寶藏。同時西部文化應該是一種開放式文化,古有"絲綢之路"的文化經濟中心,相信乘著今天的發展大潮,煥發生機和活力,西部文化產業的發展必定迎來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亨廷頓 . 哈里森 . 文化的重要作用[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 丹增 . 論我國西部文化產業的特色發展道路 [J].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1)
[3] 劉孫義 . 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 今日南國 ,2009(1)